“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晋升二等军士长后,爱人可获一个待遇

孔甲丙今说史 2024-10-17 03:26:05

2019年2月18日晚,《感动中国》年度颁奖典礼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每一年的“感动中国”名单都足够令人肃然起敬,但这一年的知名度可能是近十年来最高: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英雄机长”刘传健,植物学家钟扬......以及我们本文的主角,排雷英雄杜富国。

但凡观看了那期节目的观众,都会对这位双眼蒙着纱布、举起半只胳膊敬军礼的年轻战士印象深刻。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还能站在这里已经极其幸运,即便危险的局面重来一次,他还是会做出与当初相同的选择。

国家不会忘记英雄。身负重伤、荣立一等功的杜富国,日后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意志,重返工作岗位。而他不懈的奋斗,也为他和自己的家人赢得了更多的荣誉。

就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下午,回到那个改变了杜富国一生轨迹的时间节点......

“你退后,离我远一点,让我来”

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这里是杜富国最后一次能用双眼看见的地方。此地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离边境线非常近,自古以来商贸往来频繁,同时也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建国以来,我国在西南边境线地区的作战,这里是主战场之一。如此复杂的历史背景,让麻栗坡成为了埋雷的首选之地。

我国云南省与越南边境的雷场,所埋藏地雷种类极多、数量巨大,加上我国西南地区复杂的地形和水文条件,经常会发生滑坡、沉降引起雷场塌方,致使雷区里地雷探测定位难度更大。对于扫雷排雷人员而言,这样的地形可谓极度糟糕。国际扫雷界甚至把这里称作“扫雷禁区”,可想而知执行任务的难度有多大。

那一年,年方27岁的杜富国是一名扫雷战士,两年前他主动申请从原单位加入到扫雷部队中,很快被分配进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担任一个扫雷小组的组长。因为其专业素养过硬、领导力强,对该地区又十分熟悉,逐渐成长为了业务骨干。每次出任务,都是他身先士卒带领年轻士兵前往,还悉心指导战友们如何躲避炮坑、什么地形容易藏雷。

这一天下午2点半左右,杜富国与战友艾岩身处麻栗坡县的坝子雷场,他们一同身穿防爆服压低身子,行走在雷场的陡坡上。由于陡坡上树木横长、杂草丛生,杜富国和艾岩只能蜷着身子缓步前行。

在这种地形较为复杂的雷场扫雷,首先要进行爆破排雷,将潜在的雷引爆或者迫使它们露头,同时松一松土壤,方便进行后续的雷场清理工作。不少地雷肉眼可见,探测器也能检测到很多没露头的地雷,但杜富国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果然,杜富国手中的探测器响了,身前不远处有一颗埋藏在地下并不深的未爆炸手榴弹。按照规定。他们要等待分队长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排雷工作。

艾岩与他年纪相仿,但比他晚来排雷大队。再加上杜富国是党员,我军的传统就是党员要起带头作用,所以杜富国跟艾岩说我要在你前面——生性开朗的杜富国经常跟艾岩开玩笑说我的经验比你丰富得多,事实也的确如此:此时的杜富国,已经出入雷场上千次,排雷2400余枚,每次出任务都是走在最前面,这次也不例外:杜富国在前面走,艾岩踩着他的脚印在后面紧跟着。

排雷之前,杜富国习惯性地对身后的艾岩说:“你退后,离我远一点,让我来。”

杜富国拿出身上的装备,近前准备好排雷作业,艾岩则遵守命令,向后走了两米。根据探测器所显示的信息,这颗手榴弹为加重型,其威力比普通手榴弹要大一些。不过杜富国毕竟身经百战,专业素养又过硬,如果不出意外,10分钟以内手榴弹就将被拆除。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艾岩退后正准备蹲下,还没来得及转过身时,只感觉到身后一声巨响,突如其来的热浪将他整个人扑倒在地,防爆服严重损毁,其头戴的防爆头盔都被掀翻。艾岩的双耳在那一瞬间被震得失聪,但他已经顾不得这些,因为当时他脑中的第一反应是——不好!杜富国危险!

艾岩急忙捂着脸回头看,发现杜富国早被掀翻在地,浑身是血,防爆服损毁更加严重,脸上血肉模糊。艾岩下意识地回身向杜富国爬去,他知道杜富国伤得比自己严重得多,一定要救他!

爆炸声惊动了附近的战友,大家赶紧往爆炸声的方位跑去,很快发现了重伤的杜富国和惊魂未定的艾岩。战士们赶忙拿出对讲请求增援,让救护人员抬着担架前来。再看杜富国,虽然还有意识,但双手已经被炸断,眼睛的位置一片模糊,还在流着血,甚至还有白色物质向外流......

担架来了,战友们赶快将杜富国抬上去,此时艾岩的听力稍有恢复,且能自己站起来,他赶紧和战友们一起大声呼喊着杜富国的名字。大家都知道,杜富国此时绝对不能睡,否则一定会失去意识。

很快,杜富国被送到了距离最近的医院。部队领导一边安排医生尽快手术,一边赶紧通知远在贵州遵义的杜富国父母,让他们赶快前来。

“雷神的手那么巧,却没有了手”

原来,杜富国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部队从事这样危险的工作。等到他们赶来医院,看到重伤的儿子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老两口不禁痛哭失声。

真正让他们痛心疾首的是,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瞒着他们。

1991年12月,杜富国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一个小村子里。众所周知,遵义在我党我军史上的地位,而湄潭县紧挨着的那条县道,正是当年红军长征路过此地的必经之路,红军战士们强渡乌江之后,从这里走向遵义会议,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局面。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杜富国,心里早就种下了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种子。果然,在他19岁那一年,也就是2010年底,杜富国在位于湄潭县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与一同入伍的战友们穿上新军装、带上大红花,并对着旧址的红军雕像敬了一个军礼。这标志着他的军旅生涯,正式从家乡起步。

光阴荏苒。5年时光已过,24岁的杜富国在部队风生水起,前途光明。长期在西南边疆驻守的他,频繁跟随部队前往云南与越南、老挝交界的边境地区,对于当地百姓所遇到的雷患深有感触。地雷密布的地区,不不仅无法耕田劳作,甚至连人畜都无法踏足,很多地方因为遍布地雷而被荒废,成了事实上的无人区。

甘当革命一块砖的杜富国决定投身扫雷事业,他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前往云南某部新成立的排雷大队,成为了一名排雷战士。

很快,他开始亲眼见到很多被边境雷区埋藏的地雷炸成残废的村民——富宁县沙人寨就位于坝子雷场附近,寨子里的87个人居然只剩下了78条腿,都是拜雷区的地雷所赐;麻栗坡县猛硐乡乡长说,他们这里人畜伤亡非常多,2016年之前有记载的触雷人数高达2122人;村民盘金良,他的两条腿都被炸废,多年来一直没有劳动能力。当杜富国带领扫雷战士来到坝子雷场的时候,他高兴得让家人宰杀了自家的一只大公鸡,并拄着拐杖、带着孙女前来劳军,还称杜富国和其扫雷部队的战士们为“雷神”。

目睹此情此景,杜富国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根据战友们回忆,杜富国很快把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雷神”,把QQ名字改成了“征服死亡之地”,以表示自己为当地百姓扫除雷患的决心。

成为排雷战士后,杜富国勤奋好学,很快掌握了排雷方法,成为队里的业务骨干。他那双灵巧有力的手,十分精通搜排、爆破、销毁等各项技能;在雷区场内探测行走十分危险,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开辟了很多包括“田字切割法”等专业性极强的排雷方法。他还设计了多种安全转移地雷的沙箱,大大提高了排雷效率以及作业安全系数。

然而,他所做的这一切,远在贵州遵义老家的父母居然毫不知情。他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跟父母一起照顾弟弟妹妹,家里的所有人都将他视作顶梁柱。如果父母知道自己在进行排雷这么艰巨且危险的任务,恐怕会每天都活在担惊受怕之中。

请战书早已经递交,杜富国决心已定。但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不告诉父母。每次打电话的时候只是说,让父母注意保养身体。父母问他具体在部队从事什么工作,他则表示自己在边境地区整训戍边,不需要太过担心,有时间就会回去看他们。

所以,在2018年10月杜富国因排雷任务身负重伤之后,他的父母第一反应是惊讶,而后才是难过与痛苦。

不幸中的万幸是,经过麻栗坡县医院,以及后来重庆西南军区医院的外科医生长达43天的全力抢救,杜富国没有被这颗突然爆炸的手榴弹夺去性命。但是,他的脖子上、肩膀上、腹部等多处地方都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疤。最重要的是,他那双精于排雷的双手,以及那一双爱笑又明亮的眼睛,永远地离开了他。

虽然身边有儿媳,也就是杜富国的妻子王静陪伴,但父母三天来几乎没怎么睡着过。同样,王静也辗转反侧,自己的丈夫将无法在重见光明,且失去了两只手,想想都觉得委屈。但面对年事已高的二老,她不得不把眼泪流在心里。

恢复期的杜富国躺在病床上,虽然眼睛看不见,但神志依然清醒作为男人,他明白自己必须要振作起来。失去双眼和双手已经是既定事实,他的想法是,能够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了,接下来的日子,他要努力恢复到最佳状态,以重返工作岗位。

在此期间,杜富国的事迹开始在部队以及社会上流传开来。很多曾经一起共事、有过交集的战友,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群众,以及一些新闻媒体,均在不打扰杜富国休息的情况下来访,这让杜富国的妻子、父母觉得十分骄傲。领导、战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慰问与鼓励,也给了杜富国重整旗鼓的信心。

有媒体问他,在受伤的那一刻你觉得疼吗,杜富国的回答坚定而有力:“疼,但我不后悔!”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战友艾岩。每当提到这件事,艾岩都止不住泪如泉涌:“他为了我,不仅仅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全身还多处受伤。我的命是他给的!”

“眼睛失去了光明,心里却升起了太阳”

国家和人民向杜富国致以了最崇高的敬意。2018年11月,杜富国被部队授予个人一等功,后又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9年获得中宣部授予的“时代楷模”称号、中央军委授予的“排雷英雄战士”奖章和证书......

尽管在恢复阶段经历过五次大手术、每隔十天还要忍受着剧痛一次性注射20针以上的瘢痕消退针(治疗期间前后共注射上千针剂量药品),但杜富国并不满足于后半生只当一名躺在功劳簿上的战士。他想重新回到自己熟悉的军营,回到能够对他人有用的岗位上。

他总是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说:“我得加强锻炼,把身体恢复好,我还要早日归队去扫雷。”护士闻听此言哭笑不得,但这却是杜富国内心的真实想法。每当有部队领导来看望他的时候,杜富国总是要问一句,边境线附近的排雷任务进展得怎么样了。尽管他早已离开前线,心却依然留在那里,与那里的人民同在。

根据妻子王静描述,做完最后一次大手术之后不到一个月,杜富国就让人扶他下床走路。没有了手,他就用残留的胳膊在病床上支起双肘做平板支撑;没有了眼睛,他就苦练用耳朵辨别他人的声音,确定他人的位置,就好像他在雷场听探测器声响判断地雷位置一样。

他的弟弟也当兵了,在西藏某部驻地工作,妹妹则成为了一名护士,新冠疫情期间还曾第一批从贵州支援武汉。他鼓励弟弟妹妹好好干,要做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人;他的战友们从云南雷场传来捷报,坝子雷场清理卓有成效,他激动不已,还不忘嘱咐战友“注意安全”。

其实,杜富国自己心里也清楚,以他目前的身体状况,不可能回到雷场了。但他总希望自己能再做点什么,把自己关于扫雷排雷的经验传递给他人。但他觉得,自己虽然没有了眼睛,可还有嘴巴和耳朵,可以用声音为他人传播正能量。于是,病床之上的他,开始刻苦练习播音、练习普通话,努力把自己的西南口音淡化,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听得懂。

2020年3月,杜富国担任主播的电台节目“播音员杜富国”节目开播,听众大多是军人,开播后节目好评如潮。在节目里,杜富国对自己从军入伍的历程侃侃而谈,并分享了受伤之后的心路历程,真挚感人。同年,他开始成为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广播员,很多战士们专门去听他的节目,在军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同样是2020年,杜富国努力通过自学,成为贵州大学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两年后从贵大顺利毕业。在强大的意志力支持下,他的身体恢复得也比较顺利。

部队为杜富国和家人提供了未来生活的保障。根据《军人优待抚恤条例》,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将由国家供养终生,因公致残1-2级残疾的护理费是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治疗所产生的护理费和抚恤金。

2022年10月,已经可以生活初步自理、投入工作的的杜富国,回到了自己的部队,与战友们团聚。此时的他,已经凭借个人所获一等功,晋升为二级军士长。妻子王静是随军的军嫂,杜富国重伤之后,她辞去了原本的事业编工作,全力护理杜富国的饮食起居,根据规定,她也可以获得随军与丈夫相同的待遇。

到今年12月,33岁的杜富国将入伍14年整。虽然无法再出排雷任务,但他对于回到部队非常兴奋。“重回军营,我将继续保持冲锋的姿态与乐观的心态,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他的回归让战友们士气大振,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深深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有战友对他的评价是:“虽然他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但他心里升起了太阳,这阳光会一直照耀着大家。”

2023年1月,杜富国的孩子出生。这位因公负伤挽救战友生命、为边境地区排雷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生命总算有了延续,他的人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关于杜富国的报道中,我们最常见到的照片,就是杜富国双眼带着墨镜,用并不完整的右手手臂敬礼的场景。每当见到这个场景,都不禁令人湿润眼眶。

有人开玩笑说,“三等功站着拿,二等功躺着拿,一等功家属拿”,所以对杜富国而言,能够荣立个人一等功,是他本人以及全家人的莫大荣耀。

杜富国多次说过,他不在乎荣誉,能够活下来并重返军营,自己已经非常幸运。但其实,能够拥有杜富国这样,奋不顾身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对社会有着深远影响的英雄,我们才是真正幸运的人。

向“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敬礼!

参考文献:

[1]孙伟帅.一瞬间,一辈子——记扫雷英雄杜富国[N].中国军网-八一电视,2019-05-19.

[2]黄子娟.杜富国:一个英雄的“三十而立”[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10-03.

[3]文艺,张首伟.英雄杜富国的故事!请听他们的真情讲述......[N].中国军网,2021-02-11.

[4]欧阳治民,周贤军.特殊的军礼彰显初心[N].国防部官网/解放军报,2018-11-26.

0 阅读:208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