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是武周向唐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提前实现了李唐复辟,历经15年武周时代就此终结,一代女皇黯然退位。有人说,神龙政变属于画蛇添足,武则天已经把李显从房陵接回来了,天下重新属于李唐是早晚的事。实际上,局面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武则天已经80多岁,虽然才智过人,但也经不起岁月这把杀猪刀,身体和头脑大不如从前。这个庞大帝国何去何从还是未知数,最关键的是,她身边的二张已经在权势上超过了李家和武家,这是一个极不正常的情况。因为二张,武则天可以处死李显的儿子、女儿以及她武姓的丈夫,这样其实就已经越过了底线,日渐糊涂的武则天会不会被二张操控,甚至下一步把权力交给二张,处理李家、武家还有朝中的大臣,都不好说。李显的继承人位置已经遭遇挑战,张柬之等人先下手就是为了避免武则天年事已高,暴亡出现权力纷争。
提前动手结束武周已经成为了共识,不仅是李家和忠于李唐的大臣,还有武三思等武氏家族成员,也很忌惮二张。在武周时期,武家和李家的关系基本可以用表面的和谐,背后的对立来概括。在武周建立以后,武则天的侄子们一度有取代李旦皇嗣的地位,武则天也有传位武姓的想法。武周后期,武则天确立李显为继承人后,想方设法要让李家和武家和解,亲如一家,但这是不可能的,权力让他们由亲缘变为对立。他们可以在神龙政变之前变为盟友,是二张对他们生命和权力的威胁,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此时,他们的共同的对手是二张。
张柬之等人更关心以后的政治前途,是李显平稳继位还是拥立继位,对于皇帝是没有区别的,对于大臣则完全不同,拥立之功正常时候足以封侯,作为武周和李唐两个朝代转换的时刻,足以封王。做这件事之前,张柬之绝对不能和李显商量,李显本身胆小怕事,况且是对抗他的母亲。张柬之与敬晖、崔玄暐等人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商量后之后,才迎接李显,李显最初不敢出来,但禁不住众人的劝说,答应出来。
有李显在,众人就有了这次行动的招牌,但绝不能把目标对准武则天,甚至不能惊吓到年迈的武则天。毕竟武则天作为女皇执政了15年,是有很高的威望和民意基础的,一旦波及了武则天容易在朝廷和地方上出现叛乱,也可能导致行动失败,这是张柬之等人不愿意看到。另外,作为李显的母亲,武则天已经明确了皇位继承人是李显,这样容易造成李显、张柬之篡位的嫌疑。采取的方式只能清君侧,一旦清君侧成功,武则天就已经失去影响力,只能让位给李显。要清的人很明显就是二张,并且除掉二张也是当时武周两大皇族(别的王朝是一姓一家,武周末年应该是李、武都是皇族)的愿望,张柬之等人也算是顺应众意而为。
神龙政变的过程其实很简单,时间经历也很简短,除掉二张,武则天逐步退位就结束了。李显也成为唐朝的中兴之主,问题是唐朝并没有完全被确立。看似威胁来自于武家抑或韦家,但真正的威胁确实张柬之等因神龙政变被封为郡王的复国五王。这场政变,完全是张柬之等人一手导演的夺位行动,异姓封王成为他们的荣耀,也是催命符,几年后都被李显复仇式的弄死,相对软弱仁慈的李显选择除掉帮助自己上位的功臣,隐约让我们看到了五王在成为功臣之后的得意忘形,看到汉文帝刘恒面对周勃、陈平时的默默出手,还有汉宣帝刘询面对霍氏家族的斩草除根。很难找到五王有谋反的行为,但拥立之功就是这么可怕,皇帝很忌惮,神龙政变当时的几个主要策划和实施者都没有善终。
实现李唐中兴的李显也没能吸取教训。当年就是过分重用韦氏的父亲导致皇位被废,而在掌握实权后,完全信任和他在房陵“同甘共苦”的韦氏,最终死得不明不白。唐朝的命运不得不通过另一场他的内部权力斗争来改变。唐朝在天宝之前都可以算做盛世,但在统治阶层却充斥着血腥内斗。而神龙政变是相对温和,权力交接相对顺利的权力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