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约定来年秋后问斩,第二年全部被赦免

尚宫说女史 2024-05-10 10:43:11

唐元和年间,白居易在观赏完《七德舞》后内心激荡,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仿佛透过《七德舞》一下子回到了太宗年代。

《七德舞》的前身是《秦王破阵乐》。武德年间,李世民平定刘武周后,军中用旧曲填上新词来欢庆胜利,这就是《秦王破阵乐》。

贞观年间,《秦王破阵乐》经过魏征、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人的增撰新词,加上吕才协律度曲,又有李世民自己亲制舞图,于是就有了气势恢宏、气壮山河的《七德舞》,与《九宫舞》一起成为唐朝皇宫的宫廷舞曲,意在向后世子孙讲述开国创业和治国安邦的艰难。

每每《七德舞》开场,群臣激昂,热血沸腾,白居易也不例外,等他欣赏完《七德舞》后,胸中万千感情化为一首诗,咏叹李世民平定天下的过程和治理天下的许多善政,其中有这样一句: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怨女三千方出宫”这件事发生在贞观二年(628年),当时干旱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表示太上皇宫和掖庭中的宫女很多,耗费大量的衣物粮食,造成了阴气淤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造成干旱少雨的原因之一。

先不说李百药的这种论断有没有依据,单只说太上皇宫和掖庭宫中宫女多一事,李世民一直是知道的,宫女太多,又没有那么多的活计让她们做,不如将她们放出宫自由婚配,所以李世民下旨:

“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洒扫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

随即李世民就让戴胄和杜正伦去处理遣返宫女一事,前后共有三千余人被放出宫,这是李世民善政之一,人人称颂。

要知道很多宫女一旦进宫几乎就是被锁在深宫一辈子,能得到皇帝宠幸成为妃子的是极少数,大部分就是一般的宫女。

这些宫女是有出宫的规定的,但往往年纪大了不中用了才被放出宫,很少会真的到了出嫁的年龄被放出宫。即便真放也是二十多岁的大龄剩女,而且这还属于特别的恩赐。

很多就是操劳到老,正常的婚嫁于她们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李世民愿意放她们出宫无疑是给了她们一条全新的出路,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宽仁。

另一件体现李世民宽仁的就是“死囚四百来归狱”一事,这件事发生在贞观六年(632年),当时李世民亲自过问刑狱之事,发现狱中有390名死囚犯。

对于这些死囚犯该如何处置,李世民很是认真思考了一番。实际上李世民自继位开始,就一直很关心刑法的执行,并经常和群臣商讨律法,下令减轻一些过去严苛的刑罚,废除了一些过于苛酷的刑罚。

总体上来说,李世民实行的是宽仁的政策,尤其是631年张蕴古被处死一事让李世民很是后悔,下诏:“死刑虽令即决,皆三覆奏。”这些都体现了李世民在刑法上的宽仁。

如今看到390名死囚犯,李世民又动了心思,经过数天的思考,李世民决定给他们放一个长假,让他们回家探亲,然后再回来受刑。

李世民这想法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对,这又没遇到什么大事,不在大赦天下的范围内,况且即便是大赦天下,有些死囚犯也是不在被赦免的范畴内的。

但李世民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做这件事,就没有谁能够阻止,于是这事情还是按照李世民的想法进行了。

李世民将这390名死囚犯放回家,约定来年秋后问斩,于是囚犯们高高兴兴回家去了,李世民也开开心心去做别的事情了,其他人倒是时刻关注这件事,就看一年后这件事会有怎样的结果。

很快一年之期就到了,很多人早早就议论这件事,有人觉得这些囚犯不会如期回来,至少不可能都回来,到那时不知道李世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结果让人意外的是,所有的囚犯都如期回来,一个也没有少。

李世民深深感动于他们的诚信,于是将他们都放了,这件事算是李世民施政宽仁的一个表现,但历来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最著名的莫过于欧阳修所写的《纵囚论》。

《纵囚论》第一句话就是“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在欧阳修看来,这件事不符合人情,而且李世民之所以这样做,可能就是为了得到一种好的名声,也就是一种作秀,属于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了对方的心思:

李世民料到了囚犯的内心想法:“只要我按时回来,皇帝就会赦免我的死罪。”所以李世民安心将他们放了回去。

而囚犯也料到了皇帝的内心想法:“他们想要赦免自己的死罪,就会自动回来。”所以他们如期回来。

很多人可能会说万一料错了呢?囚犯跑了怎么办?其实这件事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便他们想跑,能跑到哪里去?

他们都是记录在案的,即便李世民不吩咐,下面的官员也不可能不关注,跑是不可能跑的,就算是跑也能被抓回来,到那个时候被抓回来就是一个死,如果主动回来,还可能得到赦免,换成是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所以一年之期到的时候,所有的囚犯全部都回来了,让人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当然这样的事情偶尔做一次还行,次数多了必然不行,毕竟这不合律法,有悖情理,李世民自己也知道,他曾对群臣说:

“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暗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 不欲诱民于幸免也。”

所以偶尔这样做一次作用并非是为了感化这些囚犯,而是如大赦天下一样,是皇帝巩固皇权,对百姓宽仁的一种方式。

所以,即便真如欧阳修所说,李世民做这件事就是为了获取名声,但那又如何,李世民确实是千古明君。

或许是因为得位不正的原因,他格外在意自己的名声,但也真的是一个明君,他虚怀若谷,善于纳谏,勤政爱民,宽仁包容,文治武功,几乎无人出其右。

他是一个特别有人情味的皇帝,爱护自己的孩子,保护自己的臣民,塑造了群臣相处的典范,开创了贞观之治,世人念念不忘的盛唐就是李世民打下的基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