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马丽娅报道:2月4日,崇阳青年李里启程回广州。临行前,特意赶去县城的土特产店,买了腊肉、腊鱼、干菜、豆油皮等,一番结算总共消费1658元。
“出门在外,心心念念的就是老家的特色美食,以前都是在网上订购,所以,这次就多带点出门。”李里说。
春节期间,崇阳地方土特产成了群众消费热点。在城区的各大土特产店里,购买的人群可谓摩肩接踵。
“从去年农历十一月一直忙到年底,每天采购订单不断,有很多订单都是快递寄到外地,今年初六我就开张营业了。”城区苏梦园土特产店负责人卢显说。
“干菜、泡菜、腌菜等各种美食,都是我精心制作的。客户只需一通电话,或者线上订单,就能发往全国各地。”在该县沙坪镇的昊师傅农产品店里,负责人艾素芳说。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是众多崇阳游子对家乡土特产的赞誉。这些看似普通的“土特产”,却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近些年,崇阳县制订开发计划,大做“山野文章”,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味”路线,放大“特产”效应,持续做优品牌、做大集群、做强龙头、做长链条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苦菜,原本是崇阳山间随处可见的野菜,曾被当地人形容为“苦得连牛都不吃”。金塘镇青年付雪礼看中了苦菜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后,开始筑梦苦菜产业。先是将山间的苦菜苗移栽到自家田地里,还买来制茶烘干机,加工制作干苦菜,注册成“珍叶”品牌,卖到全国各大城市。
黄精是崇阳道地药材。近年来,该县围绕黄精“野转家”频出大招,政策激励下,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4万亩。依古法炮制的九制黄精片、黄精丝,以黄精为主配制的药膳包、花茶包、固颜膏,火爆全国。
该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近10万亩。能人廖成义回乡投资1000万元,引进了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薯汁生产线,产品遍销浙江、广东等20多个省份,年销售额超8000万元。
此外,该县还围绕山野菜系列,推出了金沙泡菜、雨山红辣椒、高枧炸豆腐等闻名遐迩的系列风味产品……
“土特产虽说是个‘小行当’,但它原料产自本地、加工在本地、用工来自本地,对于发展种养殖业、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