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去世后,孙权是如何对待哥哥孙策后人的?

熊玲历史 2025-01-09 15:41:56

孙权对哥哥孙策的后人,态度一向很复杂。

一方面,他对哥哥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侄女们,视如己出,甚至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亲近,亲自为她们张罗婚事,将她们嫁给了东吴的重臣。

可是,对于哥哥的儿子,他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仅在孙权这里得到一个候爵,而孙策的孙子甚至被孙权的后人所杀,可谓是彻底断绝了后代。

很多人认为孙策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

他和弟弟孙权都是东汉末年军阀孙坚的儿子。

孙坚一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孙策,次子孙权,三子孙翊,四子孙匡,五子孙朗。

其中,前四个儿子是孙坚嫡妻吴国太所生,只有最小的孙朗是孙坚侍妾丁氏所生。

孙坚早年在与荆州军阀刘表作战时,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射杀。

当时,孙坚的长子孙策年仅十七岁。

虽然人们常说东吴是“鼠辈”,但单看孙坚、孙策父子两代的表现,也不得不感叹孙家几代人的不易,尤其是孙策。

他年纪轻轻就要替父报仇,一边召集父亲留下的旧部,一边向袁术借兵,凭借一股拼劲,在东汉后期世家门阀崛起的环境中,为孙家打下了一片基业。

他被许多人称为“项羽转世”。

面对战斗力彪悍的孙策,曹操当时忙于对付袁绍,无暇顾及南方,便以汉献帝的名义封孙策为吴侯。

孙策借此机会席卷江东,夺取了吴郡太守许贡的地盘。

许贡不服,写信给曹操,建议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征召孙策到许昌任职。

如果孙策不去,就等于违抗朝廷,南方世家可以奉旨讨伐他;如果孙策去了,到达许昌后就会被曹操控制。

许贡这招可谓用心险恶,意图将孙策置于死地。

然而,这封密信却被孙策截获。

孙策大怒,遂将许贡全家杀害。

其实,孙家人动辄以武力解决问题,甚至杀人放血的习惯,从孙坚一代就已经养成。

东汉的世家大族垄断了东汉后期的资源,普通人几乎不可能通过正规途径往上爬。

孙坚能够在南方站稳脚跟,依靠的是黄巾之乱期间为朝廷剿贼所建立的功勋。

这种靠武力夺取的地位,在世家眼里自然被轻视。

孙家对此自然不满,认为自己靠刀口舔血挣来的地位,却要受世家欺压。

这导致孙家与世家关系一直紧张,孙家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直接上门问候,凭借武力解决。

虽然武力能解决不少问题,但却加剧了与当地人的矛盾。

许贡被孙策杀死后,他的几个门客保护了许贡的儿子逃走。

安顿好许贡的儿子后,这几个门客打算暗杀孙策报仇。

历史上的孙策,战略眼光十分毒辣。

《三国志》记载,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孙策曾计划偷袭许昌,给曹操致命一击。

此计虽然冒险,但胜算很大,一旦成功,曹魏便无立足之地。

然而,在孙策准备北上时,一次狩猎中,落单的他被许贡的门客包围,被一箭射穿脸颊,身受重伤。

孙策意识到自己命不久矣,便召集身边的人商议继承人问题。

当时孙策年仅26岁,由于一直忙于征战,只有一个儿子孙绍和三个女儿,而孙绍年仅两岁。

在和平年代,孙策的继承人理应是他的儿子,但在战乱时期,稚龄的孙绍显然难以胜任。

因此,继承人的人选只能在孙策的弟弟中选择。

当时,张昭建议孙策立17岁的三弟孙翊为继承人,因为孙翊的性格和孙策相似,都勇猛好战。

但是,孙策意识到,孙家多年来一直凭借武力与世家相处,这种方式无法长久。

孙翊虽然勇猛,但行事风格与父亲孙坚、孙策相近,性格粗犷,嗜杀成性。

而次子孙权则心机深沉,城府极深。

于是,《三国志》记载,孙策临终前将继承人定为孙权,认为孙权虽然不如自己勇猛,但在稳定内部,团结各方力量方面更胜一筹,希望孙权能够稳固孙家在东南的地位。

孙权继位后,孙家在东南并非一家独大,他的地位并不稳固。

为了巩固统治,孙权必须强化自己的权威,这不仅包括东吴内部,也包括孙家内部。

孙策将位置传给孙权,其他孙家人并不满意,例如孙坚的大哥的儿子孙辅不服孙权,甚至想要投降曹操,幸亏被孙权发现并控制。

东南其他世家也同样不安分,孙权为了维护权威,必须树立自己是东吴唯一领导人的形象,确立自己这一脉的正统地位。

他的想法没有问题,但这也使哥哥的儿子孙绍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

按照“父死子继”的原则,孙绍作为孙策唯一的儿子,有资格继承父亲的一切。

如果孙权去世,其他世家也可能拥立孙绍,这使得孙绍成为一个潜在的威胁。

既然拥立本身就是一个大功劳,将来大家是不是也可以提前把孙权送走?

想到这,孙绍无论有没有歪心思,孙权也必须消灭这个隐患。

好在孙权年轻时还没有到晚年那种发疯的地步,不会对哥哥唯一的儿子下毒手。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办法拼命弱化孙绍在东吴的影响力。

比如在官职上,孙绍一直做的是礼仪方面的工作,相当于东吴的礼部尚书,兵权是想都别想。

等到孙权称帝之后,先是追封父亲孙坚为武烈皇帝,但是到了哥哥孙策这里,他却只给了孙策追谥了一个长沙王的爵位,并且特意说明这个爵位不能世袭。

孙策的儿子孙绍,也只得到了一个吴侯的爵位。

吴侯的称呼,当年曹操是借着汉献帝的名义使用的;孙权称帝之前一直是吴侯,现在自己做了皇帝,把吴侯转手给了哥哥的儿子,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要告诉大家:吴侯是孙策那一脉的人,但是吴国这个政权是我自己建立起来的,这和孙策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吴侯这个封号,在吴国建立之前,代表的就是江东地区的第一人物。

把孙策的儿子封为吴侯,没准哪天大家又想起了这小子。

所以孙权不久之后,又把孙绍改封为了上虞侯。

这个爵位,基本上就跟外姓大臣的爵位差不多了。

不光是孙绍,对于其他几个兄弟,孙权也是一样,像孙翊、孙国、孙朗等人,孙权也没有怎么客气,照样想办法把他们变成“小透明”。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既能够让孙绍远离斗争,不会威胁自己后人的皇位,还能够保证孙策的后代香火不断,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至于孙策那些没有继承权的女儿,孙权自然也就客气很多。

在孙权的安排之下,孙策的大女儿嫁给了吴国丞相顾雍的长子顾邵,二女儿嫁给了陆逊,三女儿嫁给了大将朱治的次子朱纪。

可是连孙权也没有想到,到了他孙子孙皓在位的时候,不知道哪个缺德的人造谣说孙策的孙子孙奉会取代孙权这一脉,夺回孙策的皇位。

其实这时候孙策的后人,都已经是普通的文官了,没有任何军事影响力。

结果这个谣言出来之后,孙皓还是把孙奉杀了,最终孙策这一脉还是被绝了后。

只能说孙吴大帝的这个孙子,还是继承了孙策“一把大刀,解决问题”的遗风。

今天就聊这么多,喜欢就一键三连。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