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阳春三月野菜香”,进入2月下旬,南方天气日渐暖和。野外各种植物开始长出嫩芽,你像香椿、荠菜、车前草、鼠曲草、茵陈等等。而笔者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种植物,它就是众多野菜之一,这种野菜就是蔊菜。
蔊菜在南方很常见,房前屋后都有,过去饥荒时期人们会采摘它的嫩叶来充饥,可以说在古代也是很多人的救命菜。今天笔者就来带大家,认识并了解这种植物。
认识蔊菜、了解蔊菜
蔊菜,原产于中国,它因味道辛辣,其辣味犹如烈火焚烧般燎人,故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其味辛辣,如火蔊人,故名蔊菜”。蔊菜也叫辣米菜,因其味道辛辣如辣椒,故名辣米菜。也有人叫它鸡肉菜,吃过的人都说它有类似于鸡肉一样的口感,,故而得名鸡肉菜。也有人叫它山芥菜、野油菜、塘葛菜、鸡肉菜、野芥草、独根菜。
蔊菜是十字花科、蔊菜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和我们吃的蔬菜萝卜、油菜是亲戚,同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特别是它们的果实都是长角果线状圆柱形,很相似。蔊菜在民间极为常见,它初春的时候发苗,幼苗时期和荠菜长得很像,叶片都是羽状深裂或者全裂。长大之后叶裂比较浅,近披针形。
蔊菜春夏开花,花黄色,这一点和荠菜不同,荠菜是白色的。果期在夏季,果实是这种线状的圆柱形,和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的植物很像,里面有两排淡褐色的种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蔊菜,生南地,田园间小草也。冬月布地丛生,长二、三寸,柔梗细叶,二月开细花,黄色,结细角长一、二分,角内有细子”,描述的就是蔊菜。
蔊菜是田野中很常见的一种野菜,大江南北都有分布,特别是在南方极为常见。笔者偶尔在小区都能发现它的身影,喜欢生长在潮湿的河边、田野乃至菜园。
蔊菜的价值
蔊菜在农村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很多人往往容易忽视它,但其实蔊菜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本草,它药食两用。首先来说说它的食用方面,蔊菜它初春长出来的嫩苗是可以食用的,可以清炒、下火锅,吃起来口感清爽。等它开花之后,广东人则喜欢将它连根拔起煲汤,例如塘葛菜(广东人称蔊菜为塘葛菜)煲鸡汤、塘葛菜煲黑鱼、鲫鱼汤等等,可以说是两广地区非常经典靓汤了。
蔊菜在我国食用历史悠久,最早甚至可以追溯至1000多年前。相传南宋理学家朱熹就特别喜欢吃蔊菜,还写下了“灵草生何许,风泉古涧畔”的诗句,其中灵草值得就是蔊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到:“南人连根、叶拔而食之”,足以证明在古代蔊菜是颇受百姓欢迎的一种野菜。
其次就是它的药用价值了,蔊菜不仅是极品野菜,同时它也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蔊菜中含有蔊菜素以及黄酮类化合物,有祛痰止咳、解表散寒的作用。你像咳嗽痰喘、感冒发热、湿气重,都可以用到蔊菜。
在《本草拾遗》中就有记载:“去冷气,腹内久寒,饮食不消,令人能食”,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两广地区的人们热衷用蔊菜煲汤的原因了。因为两广地区天气炎热,湿气重,喝汤有益于排湿驱寒,所以如果你在野外遇到这种野菜,那么千万不要错过了。嫩的可以做野菜,老的可以做煲汤料,非常有价值的一种野菜。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蔊菜了解了吗?你听说过蔊菜吗?你认识蔊菜吗?你吃过蔊菜这种野菜吗?在你的家乡有蔊菜这种植物吗?大家有什么想说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