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严厉打击的代孕,隔壁俄罗斯却相当盛行?仅2023年,俄罗斯通过代孕服务诞生的婴儿就超过2万名,其中约40%来自国际客户。在莫斯科郊区的一家生殖医疗中心,33岁的娜塔莎(化名)正在进行例行产前检查。作为一名代孕妈妈,她已经是第二次接受代孕委托。“没有选择,”她说,“两个孩子要养活,前夫已经三年没付抚养费了。”一次成功的代孕可以为她带来约15万人民币的收入,相当于她原来工作两年的薪水。俄罗斯之所以成为代孕产业的重镇,与其相对宽松的法律环境密不可分。2011年修订的俄罗斯联邦法律明确允许商业代孕,且对代孕资格的限制相对较少。这种政策环境,加上较低的医疗成本,吸引了大量国际客户。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产业背后,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是代孕妈妈的权益保障不足。一位从事代孕权益保护的律师指出:“很多代孕合同对代孕妈妈极为不公,甚至剥夺她们最基本的医疗自主权。但在经济压力下,她们别无选择。”更令人担忧的是代孕产业的异化倾向。有媒体报道,一些代孕中介机构为追求利润,对代孕妈妈实施近乎军事化的管理,限制她们的人身自由,甚至强迫她们在不适合的情况下继续妊娠。2023年,莫斯科警方就破获了一个非法代孕团伙,涉案金额超过3000万卢布。代孕还带来严重的伦理问题。业代孕本质上是将人的生命和女性的身体商品化。这不仅影响代孕妈妈的身心健康,也可能对被代孕的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已有研究表明,部分通过代孕出生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身份认同的困扰。疫情期间的一个事件更暴露了代孕产业的脆弱性。当时有上百名代孕婴儿因为边境管制无法与委托父母团聚,滞留在俄罗斯的医院和托儿所里。这些婴儿的命运引发了广泛讨论,也让人们看到了代孕产业中潜藏的人道主义危机。正是看到了这些问题,我国始终坚持禁止代孕的立场。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术。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正是为了保护女性权益和维护社会伦理。除了法律层面,我国禁止代孕还有更深层的考虑。首先是对女性健康的保护。代孕过程中,代孕妈妈要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且面临各种医疗风险。其次是防止代孕的商业化导致对女性的剥削。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弱势群体往往成为代孕产业的主要“供给方”。面对不孕不育问题,我国选择了发展合法的辅助生殖技术,同时加强对试管婴儿等技术的规范管理。这种做法既保障了患者权益,又避免了代孕带来的伦理困境。俄罗斯的代孕产业现状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在处理像代孕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时,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更要权衡伦理道德、社会公平等多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女性权益,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