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什么样的学生会有“后劲”?

锦囊课程 2025-04-25 20:29:33

费曼这样写过:

“那些看似走弯路的孩子,往往藏着最珍贵的探索欲。”

学习中,伴随着摸索。

不怕同学们走弯路,最怕的是缺乏持续的热情。

高中生要有这样的观念:

一时的成绩代表不了高考的结果,让自己具备“后劲”才是胜出的关键。

能笑到最后的同学,从来不是起跑线上的抢跑者。

那么在高中三年里。

什么样的学生,往往更有学习的“后劲”呢?

01

有时间观念,也擅长时间管理

不可否认:

升入高中后,学习变得更加紧迫了。

面对复杂的公式定理,更多的知识点,以及大量的习题。

很多同学会陷入手忙脚乱的状态。

这个时候,时间管理显得很重要,会让学生之间拉开差距。

如果高中生,能合理安排时间。

那么他们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做到劳逸结合。

某中学做过一组调查:

能持续进步的高中生,往往会将时间分成多个部分。

比如,除了课堂时间之外,他们还会分出反思复盘的时间、记忆单词的碎片时间等。

高效的时间管理,让大家赢得脱颖而出的机会。

02

懂情绪调节,能保持良好心态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姓张的同学,高考之前的二模时,数学只考了89分。

因为焦虑,张同学的成绩明显下滑。

他的爸爸知道后,每天放学都会带着孩子去喂流浪猫。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放下压力。

高考的成绩出来后,张同学的成绩很不错,如愿考上了一所“211”的大学。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能够发现:

同学们的情绪会影响考试成绩,需要大家具备情绪“翻篇”的能力。

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叫“情绪脱钩”。

在教育教学中,当高中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往往能够对抗压力,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03

有知识构架,擅长跨维度记忆

你有没有注意过呢?

真正会学习的学生,课本上往往会很干净。

他们不会在课本上涂画。

而是会在笔记本上,构建出自己的知识网。

甚至还擅长跨维度去记忆。

举个例子来说:

这样的同学,会用“奶茶配方”记化学反应,珍珠=沉淀符号,椰果=气体符号,糖度调节浓度。

这种跨维度的联想记忆,让知识像毛细血管般自然生长。

04

能触类旁通,反思中提升效率

学习生活中。

不仅需要自主反思,还要擅长“偷师”。

如何理解呢?

清华附中有个“走廊学习法”:

课间站在教室后门,看别人怎么问老师问题。

最聪明的同学,往往都懂得触类旁通,看学霸怎么组织问题,观察中等生常踩哪些坑。

通过这样的方式,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弊端,从而改进学习方法。

就像作家严歌苓说的:

“生活从来不缺素材,缺的是搅拌机式的眼睛。”

当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将在学习中展现出足够的后劲。

写在最后

教育学家叶澜说过:

“真正的好学生,都是知识生态系统的建设者。”

那些高考冲刺阶段突然开窍的“黑马”,其实早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搭建好了立体化的学习架构。

他们像春天的竹子!

前三年默默扎根,等到雨季来临,一夜之间就能蹿上云霄。

这或许就是教育最迷人的地方。

所有爆发式的成长,都来自于持续而隐秘的积蓄。

加油吧,同学们。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