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如今业绩大跌90%的周某鸭,会不会后悔五年前喊出的“鸭脖界的爱马仕”口号。
前两天周黑鸭发布盈利警告,称预计2022年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
与2021年3.42亿元的净利润相比,比去年的业绩足足大降了90%。
消息一出,网友们并没有像过往那样感慨什么“疫情中大家都不容易”。
而是无比冷静地甩下一句:
“太贵,告辞。”
十万点赞的新闻微博底下,热评前十几乎全部在控诉某鸭太贵。
其他卤味巨头品牌也未能幸免,被一起拉出来骂。
比如卤味连锁店老生常谈的问题——称卤味时店员总是加称,说好买二十块钱鸭脖、店员却抓了三十多的量,也再度被群嘲。
人人都对这些卤味大牌们积压了不少怒气,周黑鸭业绩下滑的新闻只是导火索。
曾经大家谈起卤味,只会辩论哪家鸭脖更好吃的美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现在,周黑鸭们在大众心中只剩下了一个万人嫌的舆论标签:
“贵!怎么能这么贵!”
01
“鸭脖界的爱马仕?”
周某鸭业绩下滑的新闻底下,“鸭脖界爱马仕”的称号毫不意外地又被人们翻出来嘲笑了一番。
这一称号源自周某鸭2018年中期业绩会上流出的一段视频。
视频中,周某鸭创始人周富裕说,自己看到有机构把周某鸭称为“鸭中爱马仕”,有优质的消费者认知。
而2016年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场分享会活动上,周富裕也曾经以爱马仕举例:
“若顾客对产品不满意,并不是说产品不便宜,用便宜这个词有点侮辱尊贵的顾客。”
“顾客绝对不是来买便宜的,一个真正想买爱马仕的人不会在乎钱,只会在乎真货、假货。”
这段话的逻辑倒没错,作为高奢品牌的爱马仕、其受众确实不在乎钱。
可问题就在于,周某鸭不是爱马仕,它卖的是原材料20块一斤都算贵的鸭货,而不是全球限量20个的鳄鱼铂金包。
周某鸭认为“顾客不是来买便宜的”,可现在,顾客们铺天盖地的抱怨却都指向了——
太贵、不便宜。
消费者们抱怨的“贵”并非空穴来风,周某鸭的上市招股书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间,其平均售价一直在涨。
三年时间,鸭货的平均售价从63.9元涨到了88.4元,平均下来一年涨8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么多年来原材料鸭肉的价格涨幅并不高。
网上可查询到一组数据,2013年6月13日湖北荆门的毛鸭(白鸭)价格为4元一斤。
而直到今天2023年2月16日,湖北荆门的毛鸭报价仅为6.1元一斤,十年涨了2.1元。
@洞见数据研究院做过一次卤味大牌之间的电商售价数据对比,相同品类的产品,周某鸭的售价约为同行的1.5倍。
部分高端礼盒装产品,甚至接近市场均价2倍的价格。
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8年,周某鸭已销售商品的平均单价为人民币77.4元/千克。
在这样的单价水准下,倘若是为一家人买卤味,确实很容易出现“随便买点、价格过百”的烦人体验。
天下卤鸭一般黑,周某鸭卖的比同行们贵,但同行价格本身就不算便宜。
《扬子晚报》的记者在年初实地探访了南京市建邺区的绝味鸭脖店,店内鸭脖价格是每斤44元,鸭肠、鸭食管等产品每斤约七八十,最贵的是鸭舌,每斤178元。
和他们半年前探访的售价相比,绝味的鸭脖、鸭翅中、鸭食管、鸭心、鸭锁骨、凤爪、鸡翅尖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
鸭锁骨每斤涨了2.2元,鸭脖每斤涨了4.2元,凤爪每斤涨了8元。
单看数字,或许会觉得几块钱似乎没什么大差异。
可它落在实际购买场景中,带来的却是直观的失望。
互联网上有非常多吐槽“卤味刺客”的帖子,发生于下班回家的场景中。
许多年轻人刚上完一天的班劳累不堪,回家路上顺便走进了卤味连锁店,想买点卤菜对付晚饭。
掏出几十块大洋,结果惊讶地发现只能买来几口吃食。
每月不过几千月薪,平摊下来今天累了一整天也不过是挣了小几百。
结果现在这几口卤味,就要把辛苦赚来的钱分走小半。
生活的愤懑直接叠加在了对卤味价格的不满之上,大家的反感情绪也就越积越深。
最后只想向天咒问一句:
“卖这么贵,你怎么敢的啊?”
02
大牌卤味们
也不是第一天卖这么贵了
对比这些大牌卤味店的早年售价与如今售价,除了可以看出涨价幅度不小,其实还能得出一个信息:
大牌卤味们,其实十年前就不便宜了。
周某鸭的鸭货十年前的平均售价就已高达63.9元每千克,其余产品的均价也高达50.2元。
网友们吐槽的店员强行加称、随便抓一点就得几十块的现象,也早已有之。
2012年时,还有媒体集体报道了西安市数家绝味鸭脖店的“假称”现象。
许多消费者买的是鸭脖,但店员在上称打价时却悄悄地按鸭爪价收费,有人觉得最后价格太贵了不理解,这才打了当地媒体的热线电话抱怨。
可以看出,在尚未成为全国连锁大品牌之前,这些品牌卤味店的定价就已经不低。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似乎对品牌卤味的高定价持着包容态度。
譬如六年前有人发布了一条名为《周某鸭40元有多少?》的视频,当年视频的评论区一片和谐。
最高赞评论,是网友感慨好想尝尝周黑鸭。
说自己坐火车上看到个吃周某鸭的,他在一群吃泡面的人中“鹤立鸡群”,十分馋人。
周某鸭最早是在武汉发家,还有人因此开玩笑:“天鹅游过武汉的时候都得缩着脖子。”
直到近几年内,人们才对大牌卤味的态度直转而下、集体吐槽。
是什么,让大家曾经容忍大牌卤味店的定价、如今却又不买账了呢?
周某鸭曾经是被普遍认定的“武汉特产”“湖北特产”,早年间到湖北出差旅游买上几盒周某鸭回家,就如同于在北京买全某聚德;
而煌某煌则是江西的本土老品牌,对不少江西人来说称得上一句“从小吃到大”。
因此当它们建立工厂流水线、铺开供应链、把店铺开到全国各省时,在外省人眼中,这几家品牌卤味店多少带有地域特产的光环。
新鲜感,再加上与本地卤味口味不同的独特性,是卤味连锁店扩张期间站稳脚跟的第一块基石。
搁今天,它就相当于网红餐厅开张时的那套说辞:“xx省份的神仙特色小吃,终于开到咱们市啦。”
当年的社交网络还不发达,但我们依旧能从互联网上的一些碎片窥探到这些品牌曾经的热度。
2011年,中国经济网报道了绝味鸭脖出现抢购潮,起因只是绝味普通的圣诞活动。
由于某某鸭早年只有直营店,店面少、覆盖范围窄,全国各地甚至出现了大批山寨店来蹭它的名气。
据周某某黑鸭2016年的调查,当时全国19个省及自治区内有941家山寨店,仅沈阳一城就有51家山寨周某某鸭。
那时人们能为品牌卤味的溢价买单,本质与当下忍受网红餐厅的偏高定价没什么不同,它们算是卤味界的第一批地域网红。
且相比于街头个人开设的卤味店,品牌连锁店往往被默认更干净、卫生,这也成为人们接受定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麦兜响当当》中,提及是武汉特产
地域卤味连锁店的生意,在地域风味、质量保障的优势下做得越来越大。
可问题在于,这两项传统优势会随着生意的扩张而逐步被消解。
当2022年绝味的全国门店已经开了14921家,开遍了街头,谁还记得它是湖南特色鸭脖?
当其他等一众卤味连锁品牌缓慢崛起,连锁的优势也逐渐不再显眼。
产品面向大众、店面也开遍了街头,在现实层面上已经足够大众化的品牌,自然也不适合再“自恃高贵”。
03
中国人还是爱鸭脖
但未必是周某某鸭们的脖
他们业绩普遍下跌,让不少人开始讨论一个问题:
年轻人不爱啃鸭脖了吗?
年轻人当然不会因为一两个牌子会放弃啃鸭脖,中国人也不会随便远离鸭脖这个品类。
毕竟咱们曾经在鸭脖领域创下过惊人壮举:
南非世界杯开赛20天后,湖南人干掉了600吨鸭脖。
巴西世界杯期间,武汉市的鸭脖日销量高达60万根以上,月销量近乎2000万根。
全国每周平均的鸭脖消耗量高达350000公斤,绕地球的圈数和香某某飘有的一拼。
中国人会永远爱啃鸭脖,但就像网友吐槽的,大家啃不动的是“爱马仕鸭脖”。
从一开始,鸭脖、鸭爪、卤藕、鸡翅尖这些菜品,在市井文化中的定位就是本土日常小吃。
地域特产或许能赋予他们短暂的网红属性,但终究,卤味依旧是一个取代性极高、难有独创地位、且非常以实用性为主导的市场。
也就是说,哪怕这些大牌卤味已经“贵为”上市的连锁品牌。
对大部分中国人来说,认知中熟悉的购买卤味场景也依旧是街头小摊,而熟悉的、能接受的卤味价格,也自然是小摊上更亲民的定价。
地域特产出身的卤味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规模越大、开的门店越多,也就越容易被拿来与街头小摊相比较。
多年前它们的经营范围还有限时,竞争对手是彼此、竞争的关键点是市场占有率与名气,比拼的是谁更能追上潮流、更网红一些。
但当品牌连锁店已成长为全国巨头,那它的竞争对手也就悄然变成了所有卤味小摊、所有卤味食品。
连锁店或许能在品类、包装、口味上更占优势。
但在与人们生活最本质相关的成本、价格等问题上,永远是街头小摊更胜一筹。
并非不允许街头小吃走高端化路线、进行品牌溢价。
而是每一类产品的品牌溢价程度,都是有上限的。
常见的商品溢价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属性、攀比属性、稀缺性、营销成本等等。
但作为常见小吃的鸭脖鸭爪,和这些元素很难沾上边。
甭管一个鸭脖品牌再如何走高端化路线、味道多么特别,人们也不会因为端着一盒鸭脖走在路上吃、而收获倾慕崇拜的目光。
周某鸭这些年高端化路线的屡屡碰壁,也证明了卤味市场的溢价上限空间并不大。
不仅溢价上限不高,这个市场的混战还异常激烈。
除了主打线下门店的品牌,其他网红零食品牌,还在同步争抢线上市场。
对消费者而言,市场混战越激烈,意味着可选择的对象越多,也就更没有必要为品牌溢价买单。
或许对周某鸭们来说,如今最有效的路子还是返璞归真,早日放下高贵的身段。
吃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开心啦。
嫌贵不吃就完了,费那劲去骂不值
有什么好吃?
好多年不买了。不如买只椒麻鸡
味道一般还贵,买过一次以后觉得自己像个傻子,这辈子都不会买第二次了[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