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莲·梦露,无关风月

Figure 2022-10-24 18:10:25

在这个女人身上,男人看见勾魂摄魄,女人看见绝代风华,卫道士看见淫乱堕落,吃瓜群众看见宫闱秘事……

芸芸众生唯独看不到的,是她本人。

撰稿|Ling

编辑|鲜 于

校对|许 静

出品|Figure纪录片

玛丽莲·梦露具备了一个好莱坞超级IP的全部要素:

举世闻名——美国电影史甚至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符号鲜明——即使没看过她的任何作品,你也会对「地铁通风口上方飘起的白裙」「金色红唇销魂痣」印象深刻;

离奇结局——绝世佳人神秘死亡,构成了无限的可解读性。

于是,并不奇怪的,在玛丽莲·梦露逝世60年之后的2022年,美国上映了多部纪念她生平的纪录片和电影。

其中以奈飞推出的电影《金发梦露(Blonde)》最为引人注目:改编自著名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传记小说;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邦女郎」安娜·德·阿玛斯几乎百分百复刻梦露的经典造型。

电影《金发梦露》海报

但《金发梦露》成了诸多作品中最没有争议的烂片——IMDB5.5,豆瓣5.6,烂番茄42%,全球审美一致。

对这部影片最猛烈的恶评是因为它「再次用男凝剥削梦露」,放大了梦露身上崩溃和情欲的一面。在万花筒般炫技的镜头下,她永远仓惶恍惚,穿梭在好莱坞吃人的黑夜里,最终被吞没。

天真而易被害的金发女郎,恰是梦露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最不想要的形象,「我从来没有完全理解‘性感’这一符号……我只是讨厌成为这样的东西。」

今年面世的多部纪录片,展现了梦露的不同侧面:她被低估的情商与智商,她的任性与失控,以及她曾如何挣扎与治愈自己。

但把这些关键词捏合到一起,真的等于她吗?

一个IP的诞生

「当我(梦露)小时候,每个周六的下午,坐在电影院前排心想如果能当演员不知道多好……我想做一个好演员。」

在今年4月,奈飞纪录片《玛丽莲·梦露之谜:首次现世的录音》中,传记作者安东尼·萨默斯这样评价梦露:「她想要被认真对待」。

纪录片《玛丽莲·梦露之谜:首次现世的录音》海报

《首次现世的录音》的素材,相当大部分自萨默斯关于梦露相关采访中多达650盘从未公开的录音磁带。

采访对象包括了梦露的生前挚友、心理医生、工作人员,以及参与梦露离世案的FBI探员及私家侦探。他们的录音被配上真人演员的表演,再加上玛丽莲·梦露本人的采访录音,片子以这种历史与虚构的融合,试图重新构建出梦露的一生,特别是她最重要的、最后的岁月——虽然最终成片质量并没能支撑起制作者的野心,但好歹胜在内容足够详实。

众所周知,梦露拥有一个颠沛流离的童年。这个本名为诺玛·简·贝克的女婴于1926年6月1日生于美国洛杉矶,母亲是一位电影剪辑师,生父未名。因为母亲的精神障碍,梦露童年换过10个不同的寄养家庭,还住过两年孤儿院。「我不会说自己是孤儿,我从小就是流浪儿。」

缠绕她一生的不安全感是否来自颠沛的童年,难以证实,但不否认的是,这段岁月为梦露日后奋身向上提供了原始动力。

1945年,飞机制造厂女工诺玛以天真的笑容、窈窕而富有曲线的身姿,成为了诸多杂志的封面女郎,第二年,她得到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一份为期6个月的合同,周薪75美元,以及一个新的名字,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从此,开始了她重复饰演一个个「愚蠢的金发」的影视生涯。

那一年,她的假想敌之一伊丽莎白·泰勒虽年仅14岁,却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女主角。

好在梦露有一种持续经营和开发自己「IP」的天赋与决心。她接受了制片厂的整容要求,还把一头棕发染成了白金色,保留了电影赋予角色的腮边美人痣,同时开发了一种气声,让自己听起来娇滴滴,又富含天真。

「她(梦露)确实有过创伤,这影响了她为人处世的关系,但她没有以受害者自居。她非常努力……」《首次现世的录音》导演艾玛·库珀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在那个时代,很少有女性像玛丽莲那样,勇于自由地探索自己。」

这些努力让梦露「好莱坞头号性感尤物」的人设日渐清晰。

1953年,她因主演《飞瀑欲潮》、《绅士爱美人》和《愿嫁金龟婿》而跃升一线。盛名之下,桃色绯闻自然也不会放过她——尽管与她合作过的演员们,曾提到梦露在辛苦拍摄后仍然坚持去上表演课提升自己,「累得只想躺下不动」,但更多的人关注点还是《首次现世的录音》中老派好莱坞经纪人罗森暗示的那些:梦露如何靠与好莱坞权力人物(包括经纪人和制片人)上床,来换取进入这个名利场的门票。

在《金发梦露》的呈现中,导演多米尼克认为梦露的「付出」,并没有换回任何亲情、友情的社会支援系统,「我不认为她是一个有很多女性朋友的女人,后来我认为她是一个没有很多朋友的女人。」

但实际上,梦露善于经营自己的社交关系,其中也包括和女性交朋友。不过,她的闺蜜之一,演员简·拉塞尔在《首次现世的录音》中留下了意味深长的一句:「我觉得我们是朋友……(但)她总是从一个圈子换到一个圈子,不会再回到旧人身边。」

电影《金发梦露》中,主演安娜·德·阿玛斯(左)几乎1:1复刻梦露的经典造型

她不完美,但她真实

与刻板印象不同的是:梦露不只是万千男人的梦中情人,同样是无数女性心中最完美形象的投射。

「我愿意牺牲一切变成你。」她演技老师李·斯特拉斯伯格的女儿苏珊,在看到梦露沐浴在晨光中的完美裸体时,忍不住这样脱口而出。但梦露并不以此为傲:「我才愿意牺牲一切变成你,大家都这么尊敬你。」

尽管拿过金球奖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女主角(《热情似火》),以及提名了2次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国女演员(《游龙戏凤》、《七年之痒》),但梦露的演技长期以来一直被低估,「被看到」「被尊重」几乎是她的终生职业目标。

在《首次现世的录音》中,梦露被描绘为一个潜规则的受害者,而在同样于今年推出的纪录片《重塑:玛丽莲·梦露》中,全女班的创作班底将这位20世纪最著名的性感偶像描绘成一位自觉的女权主义斗士:一个独立、坚强的职业妇女诺玛·简。

纪录片《重塑:玛丽莲·梦露》海报

纪录片选择了梦露人生中极其重要的裸照事件,来体现她的公关能力:早年所拍的几张裸照被曝光,制片厂希望梦露彻底否认,但这个女人却选择拥抱危机。她承认照片属实,但同时向公众解释称自己是为了支付房租和填饱肚子,是一个穷女孩求生存。

大众的同情,帮助梦露度过了危机。「我并不感到羞耻。」梦露的音频采访在纪录片中被引用了两次:「我没做错什么。」

在一个完全由男性掌权的好莱坞世界,梦露成功运用了「无助」作为武器,反败为胜。但如果一直打无助牌,就不是梦露了。成为巨星后,她写了一篇文章《我认识的狼》,提醒想成为明星的女孩,小心那些好莱坞的「饿狼」,保护好自己。《重塑》的执行制片人斯达巴克说:「梦露是一个开拓者,勇敢地挑战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厌女症,今天看依然很现代。」

即使是在梦露精神趋于崩溃的最后岁月,她也不是个任人摆布的脆弱金发尤物。

1961年,梦露在拍摄《濒于崩溃》时陷入了职业生涯的低谷:刚刚结束第三段婚姻,身体和情绪陷入低谷,和片方关系恶劣。同时福克斯将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伊丽莎白·泰勒的史诗剧《埃及艳后》中,后者的片酬高达百万美元。

梦露聪明地再次利用一组裸照反败为胜。《濒于崩溃》中的泳池戏,本来是穿紧身衣,拍了一两条后梦露直接裸泳,证明了自己的美貌与身材都仍在巅峰。她认为这组出水芙蓉照可以把泰勒从所有封面上挤走——她是对的。

让梦露显得更真实的,是纪录片《玛丽莲·梦露:最后的日子》中她不那么正确,不那么善良无害,甚至说得上有点难搞和小心眼的一面。

拍摄《七年之痒》中这段梦露最经典镜头时,现场有上千人围观,包括她的第二任丈夫迪马乔

《濒于崩溃》拍摄中,梦露30天请了17次病假,令摄制组超支了100万美元,但病中的她还不忘在片场埋伏眼线,跟制片人抱怨女二「垫了胸垫」。

在进度严重拖后的情况下,梦露不顾制片厂反对,现身总统约翰·肯尼迪生日会献唱——并习惯性迟到——这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工作问题变成了她和公司以及导演之间的个人恩怨。

为肯尼迪总统献唱时的梦露

福克斯终于炒掉了梦露,电影停拍,大众把剧组百余人的失业归咎于梦露。梦露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找媒体做长篇专访、拍摄海报写真——看上去不再是那么完美无缺的她,却同时兼具了性感与脆弱,极大赢得了媒体与大众的关注,以及讨价还价的资本。

福克斯最后不得不重新雇佣了梦露,并拟定了两部电影一百万片酬的新合同。基本到这一步,可以说梦露赢了:她证明了自己是那个时代最举足轻重的女演员之一。「她拍电影不是为了钱……这女孩只是想成名,让全世界都认识她。」

然后,一切在1962年8月5日凌晨戛然而止:梦露被发现猝死于自己家中,死因被判为可能自杀。

是死亡,也是群欢的高潮

几乎所有关于梦露的纪录片中,探讨她死因的篇幅都是最长的。没办法,绝代美人的神秘猝死,包含了悬疑、爱情、情色、惊悚等各种卖座类型,一甲子的反复演绎和解读,受众们仍乐此不疲。

《首次现世的录音》再次提起那个广为人知的猜测:「罗伯特·肯尼迪或许和梦露人生的结束有关。」

梦露与肯尼迪总统的唯一一次同框

梦露和肯尼迪兄弟,即总统和司法部长,约翰·肯尼迪和罗伯特·肯尼迪,是否都有过一段罗曼史?关于这个问题,美国曾出版了上千本书进行探讨。《首次现世的录音》的亮点是展示了一些确凿的证据,显示梦露和肯尼迪兄弟有过亲密关系,或者至少是其中之一。

梦露生前最信赖的精神医生拉尔夫·格林森的女儿说,梦露曾描述自己的约会对象,「是一个非常有权势的人,大家都叫他总长」。演员迪恩·马丁的妻子说,肯尼迪兄弟的妹夫、演员彼得·劳福德就是那个皮条客,「两兄弟共用一个玛丽莲·梦露」。

按《首次现世的录音》的说法,这段情史在情报部门看来,「肯尼迪的情妇,一个和美国共产党人过从甚密,经常需要看精神医生,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女人」,肯定不是适合和总统以及司法部长来往的「对的女人」。

事实上,这说法仍然是过去60年里,与梦露之死相伴的无穷无尽阴谋论之一,世人已听过太多。

但是很遗憾,各种纪录片、影视作品汗牛充栋,最终还是只停留在大量的「我听说」「我的一位朋友说」……完全没有展示任何实物证据。别问,问就是「照片以及录音可能也被搜查和扣留」。

60年过去了,几乎梦露之死的所有亲历者都已经去世,而萦绕她的非议、赞美与阴谋论从未远去,反而被一层层再次附着在这个早逝的巨星身上,汲取着「IP」的红利。

今年Met Gala红毯上,金·卡戴珊不惜突击减重15斤,穿上了梦露为肯尼迪献唱的原版礼服,事后礼服被疑似撑坏

或许,对于经典的一次次翻拍和再度演绎,最终的原因是原创力的缺乏——这个时代,已经不再诞生这样充满了矛盾与传奇性的巨星。

就如媒体评论文章中所写的那样:「人们在网络上搜寻他们,在梦露带伤感的魅惑中,在‘猫王’的灵魂摇摆中,人们仍能领悟到为何他们能引领那个时代。即便是最大胆的现代模仿者在这方面也显得势单力薄。」

如果梦露仅仅是一个任人改写的IP,大众不会有这么多真情实感和回护。她在荧幕上的一颦一笑风情万种,银幕下的倔强、脆弱和不完美,共同构建了一个爱过、痛苦过以及活过的女人,唯一的玛丽莲·梦露。

或者,她就是那面风月宝鉴,每个人都在其中照见己身。

资料参考:

《Will anyone ever again be as famous as Marilyn and Elvis?》

《Reframed' revisits Marilyn Monroe's life and legacy, from an all-women point of view》

《The Mystery of Marilyn Monroe: The Unheard Tapes’ Review: The Rare Tabloid Exposé That Sets the Record Straight》

《玛丽莲·梦露为何而死?》

《金发梦露》:都说它失实,究竟有多失实?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