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实力划分,战国七雄应该怎么排?谁最强,谁最弱?

西府赵王爷 2024-07-23 15:53:07

提起战国七雄的实力排名,我们通常的印象都是秦国最强。因为从历史结果上看,最终是秦国扫灭了六国,并统一了天下。

但事实上这样的认知其实是有些片面地,因为战国的时间跨度很长。哪怕是从三家分晋的公元前4世纪初算起,一直持续到秦朝建立的公元前221年,那都得有接近两百多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我们所谓的战国七雄,即秦、楚、齐、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其实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有各的辉煌。其中秦国属于是后来居上,他们起初并不算出众,甚至于是吊车尾的级别。

所以对于战国七雄的强弱排名,我们需要分时间段来看。不同的时期,这个排名是会有所变化的。

首先在战国早期,也就是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343年这段时间,魏国无疑才是战国七雄中的扛把子。作为战国时期率先实行变法的诸侯国,魏国当时的国力远胜于其他诸侯。尤其是在武力值方面,魏国凭借一手魏武卒,打遍天下无敌手。

在魏国之后,应该要数齐国的实力最为强悍。作为在春秋时代便已经完成过霸业的老牌列强,齐国有着十分厚实的家底。在魏国称霸诸侯的那个时代,齐国差不多算是唯一能和魏国掰掰手腕的国家。像历史上我们熟知的“围魏救赵”,那就是齐国的手笔。

楚国的情况和齐国比较类似,作为曾经证明过自己的春秋四大国之一,楚国也是主打一个家底丰厚,实力仅次于魏国和齐国。尤其是在接收魏国不要的吴起之后,用一通变法实现了实力的大幅度提升,成功跻身到战国顶尖豪强之列,甚至可以去和魏国和齐国一争高低。

相比于齐楚两国的底蕴支撑,韩国则是和魏国一样,算是吃到了变法的红利。当时韩国任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并开始实行变法改革,一度让自身的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如果不是因为旁边有着一个更加强大魏国压着,估计韩国还能有一番作为。

在三晋诸侯中,赵国无疑是创业最为艰难的一个。他们自“三家分晋”出道后,就一直遭受多方势力的掣肘甚至压制,比如北边的草原部落,东边的齐国,以及身旁的魏国。另外再加上赵国又没能及早的开窍完成变法,所以在整体实力上难有进展,属于是战国七雄中较弱的存在。

秦国原本和齐楚两国一样,是曾在春秋时期便创业成功的老牌列强。但可惜的是,秦国没能像齐楚那样将自己的强势延续下来,而是走起了多年的下坡路,逐渐落后于山东诸侯。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秦国在战国初期被魏国给盯上,各种的挨打不说,还丢掉了大量的领土,国力进一步的衰落,以至于成为了战国群雄中的末流国家。

燕国作为姬姓诸侯,在战国七雄中身份最为高贵,但实力却是无法匹配身份,始终都是位居倒数。因为燕国这个国家所处的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人口稀少,资源匮乏,发展空间属实是比较有限。那些年燕国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帮齐国刷经验,稍有不慎就得要挨打。

所以综合来看,战国早期的七雄排名应该是魏、齐、楚、韩、赵、秦、燕。

其次是战国中期,也就是公元前343年年到公元前284年这段时间,齐国算是取代了魏国,成为了战国群雄的头牌。那时候的齐国也算是打遍了天下无敌手,武力值相当的爆表。

比如在马陵之战中,田忌、孙膑指挥齐军大败魏军,将魏国直接打成了二流国家。再比如公元前2世纪末,齐国曾联合韩、魏攻秦,并一度攻入了函谷关,迫秦求和。

当然最厉害的是在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伐楚,胖揍三晋,差不多是凭一己之力扫了整个中原。齐国的国势也因此到达巅峰,搞得齐湣王都想吞并二周,取天子而代之了。

当然相比于齐国,秦国的表现也不遑多让。他们凭借一手商鞅变法成功脱胎换骨,从战国末流国家一跃成为了顶尖豪强。在那段时间,秦国和齐国成东西并立之势,成为了战国群雄的第一梯队,打得一众诸侯怀疑人生。

他们不仅向西攻灭了巴、蜀以及义渠国,还向东蚕食三晋,席卷荆楚,其中在公元前293年,白起率领秦军于伊阙大败韩魏联军,斩敌24万,直接把这两个国家给打得没有了翻盘的希望。

在战国中期,和秦国一样实现崛起的还有赵国,凭借北地彪悍的民风,再加上魏国的持续衰落,赵国逐渐成为了三晋头牌。尤其是在赵武灵王在位期间,赵国经历了“胡服骑射”改革,国力进一步的提升,隐约有着取代齐国称霸山东的态势。

楚国在战国中期的早些时候,原本还发展的不错,不仅向东取得了吴越之地,还向西攻入了巴渝黔中,雄踞大江南北,风头一时无两。然而好景不长,后面楚国由于和秦国争地盘发生了矛盾,结果被秦国给各种收拾。甚至连楚怀王都被骗到秦国去,然后客死在咸阳。

魏国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太好,属于是四战之地,周边强邻环伺。尽管早些时候魏国凭借变法优势威服四野,但随着国力的持续消耗,终究是难掩颓势。自从马陵之战被齐国击败之后,魏国就沦为了二流国家。随后秦国又闻着味过来报复,于伊阙之战中打光了魏国差不多最后的家底。

燕国在战国中期算是迎来了短暂的辉煌。燕昭王凭借一手千金买骨,吸引了包括乐毅、邹衍在内的大批人才投奔,国力一度飙升。他们甚至还在公元前284年,联合秦、韩、赵、魏来了一场五国伐齐,直接将齐国给拉下了马。

韩国在这段时间的情况和魏国差不多,甚至比魏国都还要有所不如。其由于自身地理位置较为居中,再加上国土狭小,以及秦国的打压,属实是很难有所发展,只能是被邻居给温水煮青蛙,数着日子等待灭亡。

所以综合来看,战国中期的七雄排名应该是齐、秦、赵、楚、魏、燕、韩。

最后是战国后期,也就是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21年这段时间。后来居上的秦国算是彻底逆袭成功,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战国扛把子。能够让山东六国多次采取合纵之策,那时候的秦国有多强我想无需我过多介绍。而最终秦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结果,也是证明了秦国的超强实力。

作为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正面相抗的国家,赵国的实力无疑是能够排在第二位的。哪怕他们的实力比不上秦国,但对比其他山东五国,却是要领先不少。要知道赵国哪怕是在经历了长平之战的大败,损失掉了45万青壮之后,依旧能够轻松吊打燕国,并且还能和秦国长期周旋。

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底蕴不可谓不深厚,主打一个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是在整个战国后期,楚国面对秦国都基本是在挨打,甚至连国都也被人家攻破了,但依旧无人敢小瞧这个国家。甚至于在楚考烈王在位期间,楚国还迎来了短暂的回光返照,一度组织合纵要和秦国一较高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无往不利的秦军也是在楚国遭受了唯一的一场大败。

齐国和楚国的情况原本也差不多,尽管走起了下坡路,但凭借深厚的家底多少也能余威尚存。但是在经历了“五国伐齐”之后,齐国似乎已经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兴趣,对待山东六国合纵之事从来都是敷衍。以至于在整个战国后期,齐国几乎都是处于隐身状态。

魏国在战国后期已经是相当衰微了,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在秦军攻打邯郸时,出了个窃符救赵的信陵君。

燕国在战国后期的出镜率倒是挺高,先有趁人之危偷袭赵国,后又有太子丹遣荆轲刺秦,但是无一例外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在对战赵国的过程中,在占据先手以及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依旧被反推,可以说是弱到家了。

韩国在战国后期已经算是毫无存在感了,称他是七雄之一都算是抬举。

所以综合来看,战国中期的七雄排名应该是秦、赵、楚、齐、魏、燕、韩。

3 阅读: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