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最丢脸的一仗,四万精锐全军覆没,京城旗人家家戴孝

纵横五千年 2025-03-28 23:56:33

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的国力达到顶峰,人称“康乾盛世”。然而在这期间,却发生了一件让清朝皇帝极其丢脸的事情。素有“明君”之称的雍正帝,发动了一场大战,结果却遭到惨败,可以说是清朝入关后最惨的败仗,伤亡情况非常严重,甚至出现了“京城旗人家家戴孝”的情况。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雍正帝派兵

康熙帝在位时期,虽然三次亲征噶尔丹,但却没有彻底解决准噶尔部的问题,准噶尔部与清朝之间时战时和。雍正帝是一位有理想的帝王,他继位后励精图治,极大地增强了清朝的国力,因此想要一举平定准噶尔部。为此,雍正帝不惜耗费重金组织这场军事行动,他还特意从骁勇善战的索伦、达斡尔中挑选两千名精壮之人。

清朝在前线的主将名叫傅尔丹,是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的曾孙。傅尔丹早年间参与了征讨噶尔丹的战斗,因屡建战功而留在西北军中任职。雍正帝即位后,傅尔丹被任命为靖边大将军,率领着京师八旗精锐前往西北。临行前,雍正帝举行了隆重的典礼,亲自祭告太庙,“幸南苑阅车骑营兵,御太和殿行授钺礼”。

二、和通泊之战

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傅尔丹率领四万大军离开阿尔泰向北进军。没过多久,傅尔丹抓住了几个准噶尔俘虏,得知没有什么防备的准噶尔军队就在附近,于是他率军乘夜冒进。此时的傅尔丹大概想学唐朝的李靖,但其实他被骗了。最初的几次战斗,清朝都取得了胜利,但到了六月二十一日,战场上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场战争的交战地点位于今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境内的阿尔泰山附近的和通泊。傅尔丹感觉形势不妙,于是决定率领各部撤退,然而实际上他已经被准噶尔的军队团团包围。之后的战斗非常惨烈,尽管清军拼死作战,但仍然无法挽回战场上的局势,许多清军高级将领都在力竭后自杀而死,比如定寿、素图、马尔齐、西弥赖等人。

三、损失惨重

七月初一,“光杆司令”傅尔丹狼狈逃回科布多,接着清军残部“陆续归营共二千余人”。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高级将领阵亡的情况,了解一下这场和通泊之战的惨烈:副靖边大将军将巴赛是清朝宗室,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孙;北路军副将军查弼纳出身满洲正黄旗,曾两江总督、兵部尚书;素图也是满洲正黄旗人,官居宁夏将军。

消息传到京城,雍正帝的心情可想而知,这可是清朝入关后从未有过的败仗!经过这场战争后,雍正帝只得暂时放弃“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与准噶尔进行议和。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帝利用准噶尔内乱之机,派兵将准噶尔部彻底平定。之后,乾隆皇帝赋诗一首,其中写道:“二十五年如一瞬,鼎湖(指雍正帝)回忆痛难言”。

参考资料:1.《清实录》;2.《清史稿》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