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5日宣称,一家所谓“南海问题研究机构”透露,一架中国军用无人机2日罕见地开启了追踪器,沿着越南海岸线附近一直飞行到越南南部的芽庄。报道称,“这是该机构多年来首次发现中方的此类行动”。
尽管路透社方面试图把此事描述成“中国方面挑起事端”,但报道中有意无意还是透露了根本原因——越南正在南海问题上跟菲律宾走得越来越近。
报道称,根据路透社看到的相关飞行轨迹图以及“南海纪事倡议”总经理范文公开的跟踪数据飞行轨迹图,一架解放军“翼龙-10”无人机(无侦-10)上周五从海南岛起飞,沿着从越南海岸线到南部城市芽庄约100公里的地方,再返回海南岛。范文还宣称,长期监测南中国海的其他研究人员也向她证实,“这是中方首次公开此类飞行”。
报道还有意强调说,目前尚不清楚该无人机此前是否在关闭跟踪器的情况下也进行过类似飞行。之所以要加上这一句话,是因为路透社极力渲染“中国船只经常在邻国的专属经济区(EEZ)内使用关闭跟踪器的做法”。专属经济区是指距离一国海岸12海里至200海里的海域,根据国际法,在这一海域内的大多数活动都是允许的,无需事先获得授权,但经常受到严密监视。俄罗斯卫星网分析称,中国无人机在越南海岸附近飞行时故意打开跟踪器,是刻意显露行踪,向越南方面传递信息。
笔者注意到,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这次出现在越南附近的解放军无人机是“无侦-10”高空隐形无人机。早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它曾以“云影”高空高速无人机的名义首次亮相,不同于当时更常见的螺旋桨动力无人机,它采用了喷气式发动机,飞行速度更快,可以大幅缩短抵达目标的时间,能在1.4万米高空巡逻,对手的拦截难度更大。后来“云影”无人机又改名为“翼龙10”无人机,并出口到沙特,其性能也随之公开。
对于“翼龙10”无人机的具体性能,有报道称它的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620公里,高度可达1.5万米,续航时间为20小时,有效载荷包括一个光电系统和重达900公斤的空对地弹药,包括滑翔制导炸弹、多种空对地导弹和鹰击-9E轻型反舰导弹等。
该机更重要的特性是高空隐形能力。“翼龙10”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进气道位于机背,这种设计使它在高空飞行时可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V形外倾双垂尾和锯齿修形的舱门设计,都证明了它在提升隐形效果方面下了大功夫。
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翼龙10”的解放军自用版本“无侦-10”公开亮相。尽管两者的外形非常相似,但“无侦-10”采用两台小型涡扇发动机为动力,这与采用单台涡喷发动机的“翼龙10”截然不同。此外它还进一步调整了尾部形状,两台发动机都采用内埋式设计,根本看不到喷口管,这样不但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而且还减少了红外信号。
由于路透社在报道中并没有提到从这次“无侦-10”无人机是否携带了有些载荷。但根据外媒猜测,“无侦-10”通常配备了比出口版本更先进的电子设备,除了可以执行侦察任务外,也能挂载电子战吊舱和多种攻击武器,执行远距离战场支援任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的电子战能力。印度《欧亚时报》称,“无侦-10”无人机可以定位和干扰200公里外的各种频率的电磁信号。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认为,它的战场定位类似歼-16D这样的专职电子战飞机,负责探测数百公里范围内的敌方防空雷达或水面舰艇雷达,必要时可以启动电子战吊舱,对敌方雷达进行全面压制。
在今年5月,日本防卫省曾通报称,“无侦-10”无人侦察机飞越东海上空靠近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起飞F-15J战斗机进行拦截,这也是日本附近首次发现该型无人机。从日本方面发布的照片看,当时这架“无侦-10”没有携带外部载荷,但西方媒体猜测,该机凭借内部机载设备已经收集大量相关数据。换句话说,即便这次“无侦-10”无人机同样没有挂载各种对地攻击性武器,但当它沿着越南附近飞行时,也能够收集沿线的各种电子情报。
尽管路透社在报道中试图刻意凸显“中国无人机惹事”,但报道承认,这次飞行发生在越南宣布将与菲律宾于8月9日举行首次联合海警训练之际,也是在越方7月向联合国提出扩大其在南海大陆架的主张之后。俄罗斯卫星网也注意到,针对越方举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7月18日记者会上强调,越南相关主张涵盖中国南沙群岛的部分区域,侵犯了中方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违背中越两国签署的《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和中国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已向越方提出严正的交涉。
所以说,如果路透社的相关报道属实,事情的起因也已经非常明显了——在南海非法占据了大量岛礁并在持续扩建相关设施的越南,正在与最近频繁在南海方向挑事的菲律宾靠拢。在此背景下,解放军无人机在南海的巡逻行动并没违反任何国际法,但从中释放的信号值得越南方面好好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