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餐厅的平均寿命已经缩短到了508天。很多人吐槽餐饮是极复杂的工程:浑身是宝、满身是洞,但稍不留神就会利润尽失!
同时由大众点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餐饮业正餐减少,快餐和简餐增多,消费者用餐出现轻简化趋势,可见对消费者来说,时间就是资源。
鸭界三雄——煌上煌、绝味、周黑鸭三大卤制品上市企业2018年的财务数据。对比来看,其经营表现呈现两级分化,煌上煌和绝味营收稳步上涨,周黑鸭下滑明显。
在前两年,财报表现一直相对平淡的煌上煌,2018年终于扬眉吐气,营收增长冲到第一,增长速度是绝味的两倍。而绝味依靠近万家门店的加持,总营收以43.68亿位居“三雄”第一,甚至接近煌上煌和周黑鸭营收之和。这也是绝味连续七年实现利润增长,连续三年保持增幅在26%左右。
再看周黑鸭,前年发展势头强劲,去年却拖了“三雄”后腿,仅净利润一项就落后绝味超过50%。相比于2017年,周黑鸭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双双下降。
先是去年下半年传出“半年少卖1200吨”的消息,随后在2018年年中业绩会上,周黑鸭对外袒露,“在线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2018年财报也显示:这是周黑鸭上市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业绩下滑”。
1、为何周黑鸭成了最穷的鸭?
去年一年,周黑鸭的门店总销量为3.78万吨,比去年下降3.52%,一年少卖1369吨。下半年周黑鸭有一小波发力,但由于上半年下滑严重,全年业绩并不好看。为拉动营收,周黑鸭想了不少办法。
先是通过“花式营销”拉近和顾客的距离,2018年周黑鸭卖起了小龙虾,开了无人智慧门店,做口红玩跨界,和香氛品牌跨界办主题空间,举办电竞线下比赛,把各种能玩的玩了个遍……
最后又集中开店,2018年新开门店共261家。新开门店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上升,新店也会给业绩增长带来压力,在划分的6个区域中,仅有华南、华北、西南三个地区有小幅度增长,剩余4个地区,门店收入都在下滑。
对于业绩下滑,周黑鸭给出的解释是:供需关系紧张,电商竞争加剧,门店面临原材料成本、租金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多重因素挤压下,导致公司净利润下跌近30%。
除此之外,真正让周黑鸭卖不动的,还有一些内因:客单价偏高、包装成本较高、新品接受程度一般。
有趣的是,绝味虽然是最有钱的鸭,但单店收入却比不过周黑鸭。
从2018年财报来看,绝味以公布的9915家(不含港澳台,截至2018年底)门店成为当之无愧的“鸭脖大佬”。而4月11日,绝味在其官方公众号宣布“突破10000家门店”。
实际上,周黑鸭只用1288家门店,就挣了绝味近万家门店的74%。门店数一定程度上反映品牌的影响力和赚钱能力,绝味的单店盈利能力差周黑鸭一大截,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营收最高的卤制品品牌。
2、煌上煌凭何新晋为“鸭王”?
从门店数、知名度、单店营收能力来看,煌上煌在“鸭界”中都不起眼,但在2018年却出人意料地交出了好成绩:营收同比增速最快,超绝味两倍,是煌上煌上市以来最好的业绩。
总结其营收上涨的原因: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开源:对外扩大销售版图,打通各种卖鸭场景,通过加大省外市场门店扩展,尤其加快了机场、高铁、商超综合体等高势能门店的开发;发力互联网营销,将重心从鸭脖转向粽子、八宝粥类的米制品,加大对佐餐凉菜、米制品的研发投入。
节流:财报显示,煌上煌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72%,是由于营收增长和原料储备及时所致。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价格低时进行战略储备,从而降低公司主要原材料的平均加权成本,缓冲了前三季度的高价伟原材料。
3、新的消费趋势对餐饮行业提出哪些要求?
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挑剔,对餐厅的环境、就餐体验、菜品特色,以及价格设定提出更多要求,从而催生一些新的消费趋势,不同趋势在餐饮不同品类上反映有所差异。
快时尚化。体验舒适、性价比高、环境时尚的休闲餐饮日益受到欢迎
特色化。带有特色(地方化、请怀化)或与IP跨界、创意菜等具有个性特色的餐厅逐渐流行
极致化。单品类精品化发展,带动餐饮消费不断的细分,以及业态多元化
健康化。健康或养生品类、菜品日益流行,消费者对健康关注不断提升
潮流化。以小吃、茶饮为代表,网红、爆品品牌不断涌现
餐饮行业的现状是:”冰火两重天“现象明显,小餐饮越来越难做,大餐饮布局和发展越来越快。
人人都想开店当老板,但如何经营和盈利却成了头疼的问题!
餐饮行业门槛低、发展前景大,不少创业者想加入这个行业,但要想从餐饮小白,做到流水过万的餐饮老炮,成为餐饮行业标杆,必须搞懂以下问题:
如何通过策略定位,让企业找准了前进的方向?如何与员工共通经营理念、使命与愿景,凝聚人心?如何让组织结构更加紧密、分工更加明确?如何通过业绩分析对企业经营系统进行持续有效的循环改善?
4、餐饮标准化+服务标准化是连锁餐饮店快速迭代复制的关键
目前国内的餐饮连锁企业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餐饮的产品模式同质化严重,餐饮企业的商业模式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一套从料理研发、流量运营、到门店经营一套的人才孵化与人才储备体系。
没有制度化的体系支撑,就无法有效快速复制,例如业内常谈的扁平化管理,如果总部没有对区长督导的支持体系,光靠扁平化也做不好。7-11便利店强大的的区长督导体系,门店、总部各层级的提升制度、晋升机制、降级机制、薪酬机制做到了联动,这是7-11把制度做成了理念和文化,而不只是写在墙上、本子上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