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坛的腥风血雨仍未结束!

有着“菲律宾版特朗普”之称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突然访问香港,并做公开演讲。然而,杜特尔特在演讲中表示,已做好可能被逮捕的准备。
有意思的是,他的言语还未过去24小时,在机场就被警方逮捕。并且飞往海牙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指控。
血色禁毒路与利益绞杀网2016年,杜特尔特在总统就职典礼上,一句 “我要杀十万毒贩填平马尼拉湾”,宛如平地惊雷,震动菲律宾乃至全球政坛。这位铁腕领袖在随后的六年里,在菲律宾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禁毒战争。

超过6200个涉毒村庄被清理,3.2万场扫毒行动将贩毒网络逐一摧毁,首都马尼拉的恶性犯罪率更是下降了42%。
在贫民窟的涂鸦墙上,“杜特尔特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被毒品绑架” 的标语至今醒目,诉说着那段禁毒岁月带给民众的希望。
但这场禁毒风暴,触动的远不止毒枭的利益。当杜特尔特授权军警对拒捕毒贩 “格杀勿论” 时,政商界的暗流便开始涌动。

菲律宾反腐委员会披露,在被击毙的6200余名涉毒人员中,竟有17人牵涉国会要员亲属,34人与跨国财团存在资金往来。
更为关键的是,杜特尔特建立的禁毒特勤队直属于总统府,这一举措让传统权力集团如芒在背,深感自身权力受到了威胁。
2022年,马科斯家族重掌总统府,这场迟来的清算终于拉开帷幕。国际刑事法院以 “反人类罪” 签发的逮捕令,成为了撬动菲律宾政坛的支点。

然而,这一事件充满了荒诞与讽刺。国际刑事法院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战争罪调查已搁置三年,毫无进展,却对菲律宾禁毒战争中每个击毙案例进行毫米级审查,细致入微。
当马科斯政府将73岁的前总统杜特尔特押上飞往海牙的专机时,马尼拉街头执勤警察被拍到用染着硝烟痕迹的袖口擦拭眼泪,他们中有人曾参与突袭缴获过2吨冰毒的特大行动,心中的愤懑与不舍溢于言表。
权力的游戏马科斯政府在这场针对杜特尔特的行动中,表现得极为拙劣。他们一边高喊 “法治精神”,试图将自己包装成正义的执行者,一边却绕过国会,直接执行国际刑事法院的命令,全然不顾菲律宾本国的司法程序。
这种既要维护所谓 “国际正义”,又想规避国内政治阻力的做法,恰似既要当婊又立牌坊,连反对派都对此嗤之以鼻。一位议员在电视辩论中毫不留情地讽刺道:“我们的司法主权就像马尼拉的交通,谁给的钱多就给谁让路。”

军方的处境同样尴尬。为了防止杜特尔特的支持者闹事,马科斯下令军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但尴尬的是,这些部队的指挥官大多是杜特尔特提拔起来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官无奈表示:“我们现在就像是在用杜特尔特给的枪,指着杜特尔特的人。” 这种自相矛盾的局面,无疑是菲律宾政治混乱与矛盾的生动写照。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尽显双重标准。美国一边谴责杜特尔特的人权记录,对其禁毒行动横加指责,一边却继续向菲律宾提供军事援助,维持着与菲律宾的军事合作关系。
欧盟一边呼吁 “司法公正”,强调国际刑事法院的权威性,一边对马科斯政府的权力扩张视而不见,默许其对杜特尔特的清算行动。
这不禁让人质疑,国际刑事法院到底是正义的化身,还是大国博弈的工具,被随意摆弄于政治棋局之中。
结尾杜特尔特用鲜血浇筑的禁毒丰碑,终究敌不过权力游戏的潜规则。他的被捕,无情地揭开了菲律宾政治最丑陋的一面。
在这个千岛之国,法治不过是权力的遮羞布,用来掩盖权力斗争的肮脏交易;正义只是利益交换的筹码,在政治博弈中被随意买卖。

马科斯政府以为把杜特尔特送上国际法庭就能巩固自己的地位,稳定政权,却不知这场闹剧正在撕裂整个国家,让菲律宾社会陷入更深的分裂与动荡之中,民众对国家的未来也愈发迷茫。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或者作者,欢迎转发、关注、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