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降低成本
减少人力成本:自动化的管理流程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降低了对大量人力的依赖。以往需要多名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查找、盘点等工作,如今少数人员借助技术设备即可高效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无源 RFID 标签无需电源,减少了电池更换等维护成本和设备损耗。有源 RFID 设备虽然需要电源,但因其高效的定位功能,减少了设备的无效工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更新成本,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低成本运营。
(四)拓展管理功能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有源和无源 RFID 收集到的档案数据进行分析,如档案借阅频率、热门档案类别、不同时间段的档案使用情况等,可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例如,根据借阅频率调整档案的存储布局,将热门档案放置在更易获取的位置,提高服务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与其他系统集成:二者结合的 RFID 技术可与其他信息化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门禁系统等进行集成。实现档案管理与其他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如员工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申请借阅档案,审批通过后,门禁系统自动识别员工身份,允许其进入档案库借阅,提升了整体办公效率,促进了信息的流通与共享。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一)技术兼容性问题当有源和无源 RFID 技术来自不同厂商时,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应对策略是在选择设备和系统时,优先考虑具有良好兼容性和开放性的产品,同时在系统集成阶段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确保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能够稳定通信和协同工作,为技术的有效应用奠定基础。
(二)数据安全问题
随着档案信息数字化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至关重要。需采用加密技术对 RFID 标签中的数据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同时,设置严格的访问权限,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操作档案信息,保障数据安全,维护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三)成本投入问题
虽然从长期来看,引入有源和无源 RFID 技术可降低成本,但初期的设备采购、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成本较高。可制定合理的预算规划,分阶段实施技术引入,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或单位的资金支持,也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协商,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和服务条款,缓解资金压力,确保技术引入的顺利进行。
四、结论
有源 RFID 和无源 RFID 技术的结合,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显著变化,在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准确性、降低成本和拓展管理功能等方面展现出巨大优势。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合理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克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结合将在档案管理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动档案管理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持续迈进,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助力数字化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