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毒!这种河鲜不能吃,100°加热30分钟也没用,已有多人中招!

敏博看健康 2024-07-26 18:42:43

有时候钓鱼佬除了钓鱼以外,真的应该好好学学鱼类的生物学图鉴,不是所有的鱼肉、鱼的组成部分都能吃的。

前几天,徐女士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出现了腹部不适的症状,硬撑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就去上厕所,结果惊恐的发现马桶中的排泄物出现了渗人的绿色,而且并不成型。

徐女士以为吃坏了肚子,翻找了衣柜吃了点药就准备休息,结果朋友打了个电话过来问她是否出现了拉肚子的症状?徐女士这才知道原来那天出去玩的那帮人似乎都中招了。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出现症状那天前,徐女士和她的三位闺蜜以及其中一位闺蜜的丈夫一起到山上游玩,恰逢大雨过后,因此山上的水库里有非常多的鱼儿,闺蜜的丈夫忍不住甩了几杆,好奇的抓了一些鱼上来。

在这些鱼里面有一些溪石斑鱼,闺蜜的丈夫说这种鱼煮汤味道非常鲜美,几位女生听到后立即决定自己动手做一顿好吃的河鲜大餐,大家准备好食材后准备用溪石斑鱼炖火锅,然后搭配一些新鲜的紫苏叶,那味道别提有多好喝了。

随后,大家又炖了一锅红烧肉,大家吃的不亦乐乎。

就这样,回到家后,几个人接二连三的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一开始,她们都认为是自己吃坏了肚子导致的,直到其中一位闺蜜因为严重的上吐下泻被送到了医院,然后她的家人一个个打电话问才知道大家都出事了。

徐女士害怕极了,也来到了附近的三甲医院做检查,医生了解情况后细问了徐女士到底吃了什么东西,徐女士思来想去,最记得的就是石斑鱼鱼汤,于是就和医生原原本本说了这件事,医生瞬间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样,告诉徐女士:“你这不是吃坏肚子了啊,是中毒了啊”。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其实是溪石斑鱼的鱼籽!

在当地的每年这个时期,都会有人因为吃溪石斑鱼鱼卵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甚至有人病情严重到进ICU。而这些症状,普通人也很难将其与中毒结合起来,所以许多人误以为只是腹泻,造成了多次误诊以及治疗不及时。

溪石斑鱼,也称为淡水石斑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丽体鱼属的鱼类。这种鱼体侧扁,呈纺锤形,口上位,上、下颌密生小齿,鳞片为圆鳞,较大。它们的体表有明显的黑色条纹,成鱼体表略带黄色,雄鱼体色较雌鱼鲜艳。

溪水石斑鱼卵之所以有毒,主要是因为这些卵中含有高浓度的生物毒素。这种毒素名为雪卡毒素,这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神经毒素。这种毒素在溪石斑鱼的鱼头、鱼籽和鱼内脏中含量较高,可高达其他部位的50甚至100倍。

雪卡毒素最初由生活于珊瑚礁附近的底栖微藻分泌产生,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毒素结构不断变化,毒性逐渐加强。尽管这种毒素不会对鱼本身造成影响,但人、家禽或牲畜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此外,溪石斑鱼的鱼籽中还含有一种理化性质不明的球朊型蛋白质,即使在100℃下加热30分钟也不能完全破坏其毒性。当食用量超过一定量(如5克以上)时,就可能引发中毒。

为了预防石斑鱼鱼籽中毒,建议在食用淡水石斑鱼时,一定要去除鱼头,同时将鱼籽、鱼血和内脏清除干净。在烹饪前,应将鱼肉用清水浸泡30分钟,以减少毒素的影响。此外,在食用石斑鱼时,最好不要喝酒、吃花生等,以免加重中毒症状。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催吐排出胃中残余的毒素,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

除此以外,溪石斑鱼的毒素强弱还和这些因素有关:

·食物链富集。溪水石斑鱼可能在食用其他小型生物时摄入了含有毒素的物质,这些毒素在食物链中逐渐积累,最终在鱼卵中达到较高的浓度。

·自然防御机制。某些鱼类可能会产生或摄入毒素作为自然防御机制,以抵御捕食者或病原体的侵害。

·生物化学过程。在鱼卵发育过程中,某些生物化学过程可能产生或增强毒素的生成,这些毒素可能对捕食者或异物产生排斥作用。

此外,有研究发现溪石斑鱼的鱼卵毒性与球朊型蛋白质有关,这种剧毒物质非常耐高温,即使在100摄氏度的沸水中煮上半小时,其毒性仍然存在。因此,食用溪水石斑鱼卵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胸闷、腹胀、大便不成形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休克死亡。

徐女士一家知道后不由的惊出一身冷汗,早知道这些淡水鱼会这么危险,早知道就不吃了,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吧。

除了溪水石斑鱼外,还有一些淡水鱼毒素也很强烈

不要看到鱼就觉得可以吃、很好吃、都能吃,事实上,每年因为吃淡水鱼中毒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因此丧命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大家一定要恶补一下相关的知识了,以免出现徐女士一般的问题。

1,河豚。

河豚是知名珍馐美味,但河豚毒素有令人闻风丧胆。河豚毒素名为四氢喃毒碱,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某些部位,如卵巢、肝脏、肾脏、皮肤和血液中。河豚毒素是一种非蛋白质的天然毒素,实际上是由某些海洋细菌产生的,河豚通过食物链积累这种毒素。

河豚毒素是非常有毒的,其毒性比氰化物高约1000倍。对人类的致死剂量约为1-2毫克。河豚毒素通过阻断神经细胞上的钠通道,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麻痹。这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

河豚毒素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嘴唇和舌头的感觉异常、恶心、呕吐、腹泻、头晕、肌肉麻痹、呼吸困难,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和死亡。目前没有特定的解毒剂来治疗河豚毒素中毒。治疗通常包括支持性措施,如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可能使用活性炭来吸附体内的毒素。

为了避免河豚毒素中毒,应避免食用未经专业处理的河豚。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只有经过特殊训练的厨师才能准备和提供河豚料理。

2,老虎鱼。

也称为石头鱼或石鱼是一种生活在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的有毒海洋鱼类,属于鲉科。老虎鱼的背鳍棘含有一种强力的神经毒素,这种毒素可以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以下是关于老虎鱼毒素的一些信息:

老虎鱼的毒素主要是一种神经毒素,与河豚毒素类似,可以阻断神经细胞上的钠通道,从而阻止神经冲动的传递。老虎鱼的毒素非常强,其毒性甚至可以与河豚毒素相媲美。被老虎鱼的背鳍棘刺伤后,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老虎鱼毒素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剧烈的疼痛、肿胀、恶心、呕吐、瘫痪、呼吸困难,以及可能的休克和心脏衰竭。

为了避免被老虎鱼刺伤,游泳或潜水时应注意避免接触可能藏有老虎鱼的岩石和珊瑚礁。在热带海域活动时,穿着胶鞋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

3,鲇鱼。

这是一种遍布全球的温带与亚热带地带的鱼类,常见于淡水河流、湖泊以及池塘,其肉质细嫩可口,颇受人们青睐。

然而,需注意的是,鲇鱼的内脏和皮肤含有一种剧烈的毒素,名为金黄色腺体脱氢鳞状细胞毒素,一旦摄入,可能会引发中毒症状。

因此,喜欢吃鱼的人要注意了,一不小心摄入带有毒素的鱼类可是会非常麻烦的。

降低鱼类中毒概率,要这样做

第一,重污染区域的鱼不要吃。

鱼类在污染的水体中生活时,会通过食物链积累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铅、汞、镉等)、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二恶英等)和工业化学品。这些物质在鱼体内积累到较高浓度,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而且重金属对人体有毒,可以损害神经系统、肾脏、肝脏和其他器官。长期摄入含重金属的鱼类可能导致慢性中毒。还有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PCBs)和二恶英是已知的致癌物,它们可以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生殖和免疫系统,以及儿童的生长和发育。

第二,不熟悉的长得奇怪的鱼不要吃。

在野外,我们会遇到非常奇怪、长相丑陋的鱼类,这些鱼往往带有特殊的生物毒性,可能要命,比如石头鱼就是这样,长得丑,毒性强。想吃鱼的话还是吃常见的鱼类即可,还有长得奇特的鱼可能是保护物种,万一吃了牢底坐穿鱼,那就不值当了比中毒还可怕。

综上所述,管住嘴永远是避开食物中毒最好的办法,尤其在野外采集到的动植物千万不要随便乱吃,一旦中毒,轻则拉肚子,重则死亡。

文/明哲



4 阅读:12468
评论列表
  • 2024-07-31 14:13

    这文章对海鱼描述的不对

  • 2024-07-30 11:42

    鬼信,我这经常在小溪流用兜网网来打汤,煎,

  • 2024-08-03 15:22

    31分钟呢

  • 2024-08-11 19:46

    砖家吃肯定没毒

  • 2024-08-13 09:31

    在毒都比你商人好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