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鹿输球了,在这场备受瞩目的“年终大戏”中他们以121:109的“巨大”分差输给了费城76人,【雄鹿无法战胜】的“神话”又一次被打破、【雄鹿已经预定总冠军】的“传说”也不再那么令人信服…或许“不可一世”的雄鹿被“不按常理”出牌的76人所狙击真的令许多球迷感到兴奋,可这支雄鹿却越发地让我感觉可怕…
因为只是阿德托昆博带伤上阵27投8中追平了生涯“打铁数”;
因为他们一度落后了近30分又曾在最后一分钟将比分拉近到只差了3个球;
因为他们的篮板数竟然还是高达47个;
因为他们的三分命中率依旧达到了39.4%…
在这场比赛之前,他们28分“虐杀”拥有联盟最好锋线的快船;48分钟时间里完全压制着西部榜首湖人“揍”;31战净胜分12.9分联盟第一;SRS值(简单评分系统)12.68联盟第一;场均51.29个篮板联盟第一;内线投篮限制效果联盟第一;19.1分的快攻得分联盟第一;101.4的防守效率联盟第一…
可能他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联盟强队,他们的【绝对攻防效率】都是+5(攻防效率减去联盟平均功放效率差值),而像这种攻防兼具的球队往往都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王朝级”或者“准王朝级”球队,比如公牛、比如湖人、比如马刺、比如勇士:
这图是不是给你种一枝独秀的感觉?或许要不是因为今天费城76人集体爆发手感爆棚(三分命中率47.7%),即便字母哥还是这个状态他们依旧可以毫无悬念地战胜对手…
是的,曾经,篮球圈里有句话叫【得篮板者得天下】;后来,在公牛、湖人和马刺王朝的带动下变成了【攻防兼具者得天下】;最后,这句话又在金州勇士的推波助澜下得到了升华,增加了一句【得三分者得天下】;而如今这支雄鹿已经将这三样都揽入怀中。
复兴的雄鹿很强大家都明白,只是大家不知道他究竟强在哪,也不懂除了字母哥的成长他们还能从哪方面进行提升。
“要想篮板多,就得多投中距离”,这是流传了十几年的俗话,而12~13赛季疯狂的科比更是将这句话定性为篮球圈中“真理”,甚至美国数据专家有一个为他特别定制的数据统计词汇:Kobe Assist(科比助板)。
这个意思是科比在三分线内出手的时候假如不中,那么33%的进攻篮板会被队友抢到转化为一个新的进攻回合,而当他在10~16英尺的中距离出手投丢后队友抢下前场篮板几率更是达到52%,远远超过了联盟平均(下图为美国数据专家统计的联盟球员各出手区域投丢后的正常“助板率”):
可能这个世界上除了科比外其他人的投篮距离越远就真的很难“回收”…哪怕拥有洛佩兹兄弟、字母哥、伊利亚索瓦等内线悍将的雄鹿也难逃这个规律,因为他们的投篮分布情况我们都了解,上赛季场均38.2次三分出手联盟第三,本赛季更是上涨到39.6次,是名副其实的“三分大队”加“内线狂魔”,即便本赛季也依旧如此:
(上图是根据官方划分的简单投篮区域所制作的雄鹿本赛季前31场比赛出手分布和效率排名,圆环弧度表示该区域出手占比,长度表示效率排名;图中标识的【其他区域三分】即扣除左右底角外的所有三分区域)
这个中距离的出手占比,不及其合理冲撞区和其他区域三分,甚至那么大一片区域还不及油漆区(扣除合理冲撞区后),也就比两个底角相加多一点…所以这样的出手分布注定前场篮板高不到哪去,所以即便场均51.2个总篮板数排名联盟第一,所以他们就像马刺一样战略性“放弃”了前场篮板尤其是外线球员的投篮,所以场均10.06个仅仅排在联盟第20,所以全靠后场篮板“撑面子”…
不过或许布登霍尔泽和波波维奇的想法一致——不是为了“放弃”而“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到防守端。
因为在他们看来,放弃前场篮板快速地投入到回防中带来的收益比要高得多。曾经在一篇关于马刺的文章中我分析过波波维奇上个赛季的篮板选择,很多球迷片面地认为因为阿尔德里奇的回防能力慢所以“战略性放弃”进攻篮板是失败之举,可实际上在那段时间(大概是15场比赛):
马刺的场均前场篮板只减少了0.6个的情况下防守效率却从原来联盟第22的113.9提高到联盟第11的109.8;
场均干扰对手投篮次数达到过上赛季最高值的70.4次(上赛季他们最终数据是66.6次);
防守端的【基尼系数】更是从0.566下降到0.513(该数据是衡量球队各球员间防守差距的指标,数值越低表示各球员/阵容之间的防守越均衡)。
而这还只是三分本就不怎么投、场均只有25.3次、更多的出手选择在中距离的马刺!对于三分投射更加频繁,前场篮板难度更大的雄鹿来说这个“战略性放弃”带来的收益会更大。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上个赛季字母哥不在场的时候雄鹿限制对手投篮效率只差了0.8%么?为什么回防平均时速只有3.55英里的布鲁克-洛佩兹可以在回防的时候都不失位么?字母哥自然是撑起了雄鹿防守端的最强防护网,但是布登霍尔泽透过篮板的取舍制定的“篮板战术”在更大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48分钟高质量的防守。
当然,“放弃”进攻篮板“专攻”后场篮板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战术的,否则很有可能就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雄鹿的前场板敢不要真的没有别的原因吗?好像也不见得…因为他们拥有联盟第一的三分能力所以很多时候“丢”的前场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前面那张图我们看到雄鹿的场均三分出手占比超过了43%,不过他们的场均三分命中率并不算非常高,只有36.1%,比上个赛季虽然提高了将近1%,可还是达不到联盟拔尖仅仅处于中游水准。所以你认为他们这样打“魔球”不划算?我却认为他们是三分表现最好的!
我们先来看一个图,大小表示空位三分出手占总出手比,颜色越偏红表示命中数越多:
雄鹿是全联盟空位三分频率和命中率综合性价比最高的球队!
他们虽然也在走“魔球”路线,但是和其他队不同的是他们不打无谓的“魔球”!上个赛季他们场均大空位(防守人距离6英尺以上)三分的出手次数是21.8次,占总出手比是23.9%,占三分出手比是57.1%,三项数据均排名联盟第二,但是命中率却只有36.4%排名联盟倒数第五;而本赛季他们场均大空位三分出手次数是23.2次,占总出手比是25.4%,两项数据都是联盟第一,占三分出手比是58.9%联盟第二,命中率也提升到38.9%排名联盟第12。
这可是大空位投篮数据啊…几乎就是训练一样,但他们却让这种“训练模式”成为了进攻端的利器,其【空位三分回报率】超过了55%(就是通过频率、命中率、投篮效率、罚球命中率等综合计算出的性价比)!联盟只有两支球队的回报率超过了50%,联盟平均数据是46.43%…
雄鹿前场篮板并不是真的放弃,他们三分出手平均命中率不高也绝不会“不划算”,因为他们会用最简单、最容易、出手环境最优的方式去终结那个进攻回合。而你要明白这还不是他们的上限,在大空位出手的情况下任何命中率都不要感到意外,他们有创造那种出手环境的能力,一切都在球员自己的调整。
难怪,当雄鹿队员外线出手的时候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回防,毕竟在本来就不差的平均三分能力下还有超乎其他球队一大截的回报率,你能不放心吗?
可能很多人也意识到这点,所以我们还是换一个话题吧,因为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雄鹿为什么可以比别人抢到更多的篮板】!
其实我发现雄鹿的篮板与其说是个人能力强不如说是“篮板战术”好。
球员的篮板能力究竟如何应该分为几个方面来进行判断,比如说一个球员身高臂展也有足够的能力,但是单位时间内他的场均篮板数始终不多,只有不到8个,那么你觉得他的篮板真的比不上场均10个篮板的球员吗?
关于这个问题首要判断标准自然是他的【拼抢篮板率】,也就是该球员场均从对方球员手上凭实力抢下来的篮板数除以实际篮板数之比。但是还有一部位情况我们也得考虑,那就是队友的“让板”,也就是一般情况下大个子球员卡好位置后自己拼抢或者自己不拼抢而让队友去“捡”…
这样“让板”究竟有什么好处?
首先,一般情况下防守卡位都是球队大个子负责,小个子(特别是控卫)去拿这个“白送”的篮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1号位拿到后场篮板可以快速推反击而不用通过大个子球员抢板后在递给控卫,加快了防反的速度也减少了失误率,比如之前的雷霆队。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最主要原因;
第二个好处就是让抢板变得更加容易。老实说,尽管很多人诟病维斯布鲁克的篮板数据都是亚当斯“让”的,但话说回来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值得“鄙视”的,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卡位让板”的真正好处。一个吨位足够的球员成功卡位后是可以提高球队整体的篮板率的!我运用自己的思路和计算方式分析后得出的结果是一次成功卡位(当然,这里的“成功”是以数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为准)可以提高队友正常【拼抢篮板率】2%~8%,可以提高队友正常【捡板率】5%~100%。
布鲁克-洛佩兹上个赛季是联盟场均卡位次数最好的球员,场均7.2次卡位排名联盟第12,本赛季在数据略微下降的情况下又有了弟弟罗宾-洛佩兹的加盟,而这兄弟俩的篮板能力那是真的独步江湖…我做了一个数据统计,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对实际篮板数据并不太起眼的兄弟俩篮板能力究竟有多可怕,又能为雄鹿【额外提供】多少篮板。
为了公平起见,我将他们的数据一律转化成每36分钟来计算,横轴是【每36分钟卡位助板数】,计算过程有点啰嗦,总之意思就是每36分钟他们卡位后队友提升的“拼抢篮板数+捡板篮板数”,这个是指他在单位时间内成功卡位后帮助队友所提升原本可能是对方抢下的篮板数的数据,体现的是帮助球队的能力;纵轴是【卡位次数/篮板数之比】,比较简单的数据,就是卡位次数除以篮板数,体现的是的个人篮板能力的一部分;颜色越深表示【拼抢篮板率】越高,也就是表现“自己动手”的篮板能力;圆点大小表示【每36分钟卡位次数】:
第一集团只有小洛佩兹一人,而布鲁克-洛佩兹则处于第二集团军…联盟综合能力前11的雄鹿占了俩,每36分钟可以帮助队友【捡+抢板数】合计是8.37个,联盟平均每人的36分钟数据是0.974个,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额外】为队友提供7.395个篮板!注意,这是额外数据,不是联盟平均数据。再转换成实际出战时间的话他们场均可以帮助队友【捡+抢板数】合计是7.441个,【额外】提供的实际数是6.781个。
通俗点说:可能没有这两兄弟的话,并且你还换来另外两位个人篮板能力和他们一样的球员顶替位置,雄鹿场均总篮板数也得少个6.8左右!(除非你换的是德拉蒙德…)
布登霍尔泽,现役名帅,用最便宜实惠且不占出场名额的方式帮助球队额外增加了“一名篮板高手”,这就像是一个篮板Buff一样让其余4位在场队员的场均篮板数在联盟平均卡位后能预见的增加篮板数基础的情况下还额外提供了将近1.7个篮板(有点拗口)…
好像他们每次在抢篮板、尤其是防守篮板的时候有6个人在场?
在这之前我是有简单研究过卡位和提升篮板之间关系的,我知道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其他队友更好的篮板提升,但是我这没想到能够提升那么多…在我的思维中一直认为联盟正常水准就是提升个0.5~1.0吧?可能像洛佩兹就提升个1.5吧?没想到他们平均可以提升3.4个之多…不扣除联盟基础数据的话那就是将近3.7个…
雄鹿的篮板不同于以往我们所认知中的问题,在这之前,大家讨论篮板问题都是讨论某某球员的个人抢板能力,比如本-华莱士、加内特、邓肯…但是从来没有人想到过或许在传统的思维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篮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