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卧薪尝胆》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较为著名的一则典故,也是古往今来比较励志的一则典故,指的是身处逆境的人永远不要气馁,要坚强、勇敢的面对困难,不要轻易就被困难打倒,要学会在困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解决问题。
成语典故的寓意值得我们去学习,然而一位专家教授却认为,不应该再继续传播《卧薪尝胆》这则典故,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这则典故的主人公越王勾践太不是东西。
了解春秋时期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同时也是越国的国君,他曾经成为了吴国的俘虏,在吴国被囚禁了三年的时间。
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最终灭了强大的吴国,成为春秋霸主,似这般厉害的人物,怎么到了这位专家的口中,就不是东西了呢?
一、专家:越王勾践灭吴国的过程,手段很卑鄙!
建议不要传播《卧薪尝胆》的专家教授,其实还是一位名人,他就是曾经《百家讲坛》的主讲人易中天,也是当代的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易中天教授认为,越王勾践在卧薪尝胆期间,对付吴国的手段很卑鄙,不值得提倡;那么越王勾践究竟用了什么手段,让易中天教授如此气愤呢?
话说越王勾践在吴国受辱三年回国后,便开始励精图治,卧薪尝胆,暗中壮大越国的实力,只为了有一天能够复仇。
越国当时作为吴国的附属国,每年都要向吴国纳贡,其中粮种也是贡品之一。
然而越王勾践上交给吴国的粮种,不是正常能够栽种的粮种,而是用热水煮过的粮种;用这种粮种送给吴国,看上去是坑了吴国,实际上是坑了吴国的老百姓。
吴国的老百姓把煮熟的粮种栽种到地里,结果什么也长不出来,既耽误了时间,又让吴国太多的老百姓饿肚子,实在是损人至极。
易中天教授认为,越王勾践的做法太不地道了,简直就不是个东西;然而更让这位教授气愤的,还在后面。
二、专家认为勾践忘恩负义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非常著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这句话其实是在越王勾践功成之后,越国大夫范蠡对文种所说的一句话。
范蠡跟文种是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也是在他们两个的辅佐下,越王勾践才得以击败吴国,成为一代春秋霸主。功成之后,范蠡觉得越王勾践这人,你只能跟他共患难,却不能共享乐,于是劝说文种离开;文种没有听范蠡的劝说,事后果然被勾践所杀。
当时勾践卧薪尝胆,文种为勾践献了七条计策;功成之后,勾践对文种这样说道:“你给我献了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就灭了吴国,剩下四条你还是带给我死去的父王吧”。
于是赐死了文种。
范蠡早有先见之明,逃离越国后成为了一代商圣;文种没有舍得到了眼前的荣华富贵,然而被勾践所杀,因此易中天教授便认为勾践心狠手辣,忘恩负义,最不是东西。
然而自古杀功臣的君王,何止勾践一人,我们所要学习的是《卧薪尝胆》的精神,而不是勾践的为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圣人也不可能一生都没有什么过错,个人认为这位专家的建议实在不可取,《卧薪尝胆》还是有着非同寻常的励志意义的。
本文由《历史教堂》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