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早上6点30分,老张换上环卫工的工作服后,默默念着李白的诗句给自己打气。
今天是老张第一天干环卫工,谁能想到几个月前他还在华为办公室里喝着星巴克,跟同事掰扯5G基站的算法?
那时年薪几十万,现在月薪3000块,扫帚把儿磨得手心起茧子,扫的还不是理想,是永远扫不完的垃圾。
“被通知不续签合同那天,我在公司楼下一手拿着冰淇淋,一手拿着烤肠,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老张回忆起当天发生的一切,恍然在昨日。
985硕士、华为镀金履历,听着多唬人啊!
结果35岁生日没等到蛋糕,先等来了裁员通知。
01老张,典型的“小镇做题家”,通过寒窗苦读,最终拿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又留在北京进入华为工作,成为父母的骄傲,是亲朋好友眼里的榜样。
得知被裁时,老张的脑子嗡嗡的,他担心周围投来异样的眼光,担心让父母失望,担心被妻子嫌弃......
这些无形的压力让老张几乎喘不过气来,他说,公司提前40多天通知他,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要无缝接找到下一份工作。
然而,投了记不清的简历出去后才发现,他成了职场里的“夹生饭”:高端岗位嫌他岁数大,基础岗位怕他学历高。
说好的无缝接新工作迟迟找不到,期间快七十的老母亲还崴了脚,由于心疼钱母亲说什么也不愿意去医院拍片。
老张说,此刻“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具象化了。
每个月八千块的房租和社保和家庭开支,让老张倍感压力,后来他尝试股市投资,谁知血亏30万,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看着银行账号的余额一天天变少,他一咬牙就干起了环卫工的活儿。
虽然说工作不分贵贱,但老张从大厂员工沦为环卫工,多少让人觉得惋惜。
02但实际上,现在高学历干体力活早不是新鲜事了。
今年年初,“清华女硕士花6000块去蓝翔学厨”冲上热搜。
佟洁琼在加拿大读完本科后,考取了清华项目管理硕士。毕业后,顺理成章走上名校职业的道路上,留在清华做可持续发展的推广工作,是研究院里的一名研究人员。
然而,去年机构重组时,佟洁琼被裁了。
之后,佟洁琼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后来,受导师的启发,佟洁琼决定在未知的领域探索新道路,于是她选择做一名厨子。
川大研究生陈涛失业后做起外卖员;武大90后小刘回老家做环卫工,一干就是四年;985和211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做基础劳力工作,早已不是新闻。
更别提全国七万多硕士送外卖,电动车一骑,管你曾经是敲代码的还是搞金融的,现在统统得跟红灯赛跑。
说白了,现在这世道,学历早不是保险箱了。AI都能写论文编代码了,好些个白领岗位说没就没。
就像老张说的:“以前觉得硕士帽是镀金的,现在戴着扫大街才发现,这玩意儿沉得很!”
写到最后这些故事刺痛着社会的神经,有人痛心“教育资源浪费”,有人质问“读书有何用”。
然而,据《经济学人》2024年的报告,人工智能将取代50%的初级编程岗位。
麦肯锡说,过不了几年全球4亿岗位要变天。
现在ChatGPT写代码比实习生快,做PPT比行政小妹溜。
这些年教培、地产、互联网行业接连震荡,高学历早已不是诺亚方舟的船票。
就像老张自嘲的那样:“以前觉得硕士帽是皇冠,现在才发现是挂在脖子上的磨盘。”
另外,我国2023届硕士毕业生人数突破110万,创历史新高,“学历通胀”让菜市场阿姨都懂了个新词:向下兼容。
读书不是为了保证你不摔倒,而是教你摔倒了怎么拍拍灰,换个姿势继续走。
生活不是非得活成别人眼里的“标准答案”,有时候接地气地活着,才是最高级的体面。
就像老张扫的那条街:扫干净了是本事,扫出自己的道道儿,才是真学问。
参考资料:
1.宽窄财经《985硕士失业,转行做环卫工人,早6晚9月薪3000》
2.科学网《清华硕士毕业去学炒菜?当事人:人生不妨“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