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仓前,不花钱过一天

余杭哥说事 2024-12-24 04:55:24

仓前还是太超前了!

在成功入选浙江省25个首批全域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名单之后,仓前发力打造全省首个全域积分制街道。

积分制在村社治理中不罕见,但从村社到覆盖街道全域,从兑换礼品到全业态可供——此前还从没见过。

自上个月上线以来, “CALL Me(米)”积分制已经在仓前辖区全部村社落地。

通过统筹现有的未来社区积分、党员四联积分、文明积分等多种积分,建立统一的积分管理,激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同时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仓前居民可以在“看余杭”app、小程序等平台通获取积分,然后以10:1的比例作为现金使用。

餐厅、超市、理头店、培训班、球馆、咖啡馆、美容院……目前已有上百个商家参与。

预计明年,将完成全域居民30%的注册率。

历史上,仓前是便民粮仓所在。

如今,一座新时代的“数字粮仓”建立起来了。

在仓前,不花钱过一天

仓前街道位于未科核心区,高楼林立,园区密布,与钱江世纪城并称杭州两大“宇宙中心”。

财富资源汇聚的地段,往往都有“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势头。

但积分制下的仓前,人人都可以“白居易”。

23岁的小胡去年来到仓前,房子租在了万和社区。虽是租户,但一样可以注册积分用户。

他曾挑战“0元在仓前过一天”。

早上起床,用50积分在社区食堂吃了早饭。之后骑车到公司楼下,用100积分在创景咖啡吧买了一杯美式。

下班时间早,回到综合体楼下用200积分理了头发,又用99积分兑了一节羽毛球体验课。

运动完后在超市买了饮料、零食、泡面,共花去150积分。

回到家记账,这一天一分钱都没花。

万和社区的袁阿姨,已经有1000多个积分。

她平时参加社区治理活动多,调节邻里矛盾纠纷一次就能获得500积分,被媒体报道的话还能再获1000积分。

对于积分使用她也有些“妙招”。

一般不用直接抵扣,用1-5个少量积分兑换价值50-100积分的满减券,这样更划算。

她还常兑换一些礼品,例如用200积分兑换的仓前特色文创产品,拿出去送人都很体面。

不过,大多数居民还是喜欢将积分用于超市购物,对他们来说,积分就是实打实的现金。

据了解,仓前计划拨付每个社区3万元用于全域积分兑换,平均下来每个人都能有几十元的数额。

其目的是推动村社区的基层善治、精神文明建设。

参与志愿服务、议事协商、调解纠纷、教育培训、组织活动、报事报修,以及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都可以获得高额的积分奖励。

发生占用消防通道、损坏公共设施、乱扔垃圾、高空抛物、邻里矛盾纠纷、噪音扰民等不文明行为,则会扣除积分。

积分制,点燃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激发了共治的积极性。

事实上在街道的规划中,“CALL ME(米)”既是积分,也是指数。

“CALL Me”指数是和美、文明、治理、清廉、未来这五大指数的综合体,其内涵精神是“我参与、我行动、我示范”。

用积分奖励提升治理质效,将居民的参与度与收获感融为一体,这就是积分制的“仓前经验”。

“数字粮仓”何以开仓?

相较于以往的村社积分制,仓前“CALL ME(米)”积分制有两大突破。

首先是全域统筹,将辖区村社纳入一体化管理,打通积分体系、统一积分规则,提高了积分的附加值,扩大了居民的参与面,也破除了社区的服务壁垒。

其次是全业态融通。以往积分只能兑换礼品,如今有了和货币一样的流通性,不止补助了居民消费,也让辖区内商户得以推广。

仓前全域积分制以数字化手段,链接居民、商家、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了居民社会参与的“效益化”。

同时,各社区之间也解决了数据不贯通、客户端口不统一、使用率低的问题,起到了基层减负和增效的双重作用。

当然,这一模式要可持续并推广,避不开的问题是:补贴能维持多久?一直靠政府输血能行吗?

这就要说到“自循环生态”了。仓前积分制在创立之初,就以实现自平衡为目标。主要有两个路径:

一个是居民“自产自销”。例如社区达人组织培训活动赚积分,参加者使用积分。本来社区要花钱请人办活动,现在不用了。

另一个是对外招商转化流量经济。仓前有户籍人口6万多,流动人口15万多,假以时日,平台就成了一个集聚数万人的本地社群,流量大了,可以招商售卖广告位,收入再换成积分补贴居民。

此外,辖区内企业也可以参与进来。

例如用自家产品兑换来积分,以“积分红包”发员工福利,平台则上架礼品重新回收积分,进而实现企业、员工、居民的资源互换。

换言之,积分制就是一根搅动社区商业经济的搅拌棒。

而自循环和可持续莫不源于这八个字: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数字赋能,从“治理”到“善治”

首个全域积分制,为什么在仓前?

这十多年来,仓前经历了乡村变都市、村民变居民。新杭州人大量涌入,居民诉求复杂化、多元化,倒逼着仓前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数字化成了仓前提升治理水平的“王牌”。

早在2020年,仓前就被评为杭州市首批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十佳乡镇”,这些年打造了不少数智治理“金名片”。

如今的仓前街头,“智慧城管”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装备,都已是随处可见。

数字化赋能下,仓前正从“治理”走向“善治”,区别在于:

治理是确保组织的正常运作和事务的有效管理。

善治则使公共利益最大化,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

通过挖掘区域内企业、人才资源,仓前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社区治理上有了“合伙人”,便能形成共融共治共享的善治格局。

前不久,仓前初步完成了全域未来社区的建设:

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从92.07平方米提升至130.87平方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服务半径覆盖居住区比例从90%提升到100%。

接下来要迈入城市服务综合运营的阶段。

全域积分统建,将基层治理、文明事项、社区公益与民生福祉紧紧联结,推动了基层善治,也促进了长效运营。

善治,正是以运营思维替代管理思维。

好的治理和运营一样,可感、可及、可享。老百姓乐在其中,自然幸福满仓。

0 阅读:13

余杭哥说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