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9年到1941年,陕北遭受了特大旱灾。与此同时,1940年10月以后,国民党政府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加紧了对边区的经济封锁。
在天灾人祸之下,边区老百姓的生活出现了非常大的困难,如此下去将难以为继。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毛主席亲自组织发动了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陕甘宁边区下辖27个县镇,虽然有近10万平方公里,但是人口却不足200万。缺乏劳动力,再加上这里土质贫瘠,沟壑纵横,气候又十分干燥,大生产运动一开始就阻力重重。
另一方面,边区的军政人员随着战争的需要不断增多,使得人民的负担也逐渐加重。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人民群众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有一次,清涧县的一位农民被闪电劈死,其妻早就对公粮负担有所不满,于是借题发挥大骂政府与毛主席,被当作反革命分子抓了起来。
无独有偶,没过几天,边区政府在开县长会议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劈中会场,延川县县长李彩云当场身亡。
这事瞬间就在延安城流传开来,老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一位老农说:“雷公也不长眼睛,劈死个小县长算啥?咋没把老毛劈死!”
工作人员立刻将这两件事汇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为此做了极为耐心的工作。
毛主席亲自释放并接见了那位农妇,让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并且要求工作人员前往各个农村明察暗访,调查和了解农民的负担问题。
对于,人民群众的不满与怨言,毛主席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他说:“群众不满意,说明我们工作没有做好,骂几句娘有什么不可以?老百姓有困难,国民党又封锁,怎么办?还是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1941年春天开始,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展开。毛主席亲临农业生产的一线,身体力行,带领着大家伙一起克服困难,勤奋劳动。
毛主席居住的窑洞旁有一个山坡,那里的农田就是他亲自开垦出来的,几乎每天他都去那里干农活。
毛主席还在自己的炕上放了一架纺车,请人来教他纺线。只是他的纺线水平实在是不咋地,纺出来的线总是粗细不一。
1943年秋,毛主席视察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终于初见成果。原来纵横的沟壑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农田,看着即将丰收的谷子和玉米,毛主席非常的高兴与感动。
当他走到一片菜地前时,大白菜在阳光下闪耀出翡翠般的光泽。一个战士从地里砍下一株白菜,抱到毛主席面前,这棵白菜足足有二十来斤!
毛主席把白菜接过来,激动地对王震说:“好大的白菜,你王胡子有本事啊!”
大生产的成功,为陕甘宁边区人民解决了生活问题,也令党与人民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克服经济困难的攻坚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