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西老乡们纷纷来到广东谋求财富。
由于大量的人员都属于世代农民出身,赖以谋生的手段也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因此来到广东后,大量的人员是以租赁承包农田土地,种蔬菜作物,出售农产品为主。
他们的到来,给广东各地的经济发展,带得一种活力。很多城乡结合地带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都是他们活动最活跃的地方。其中包括广州白云区太湖镇谢家庄市场、广州花都区花山镇红群市场等。
我于2002年才从家乡辞职跑来广东,在花都一带打工,有闲暇时间也偶尔去花山找同乡聚聚,对花山红群市场有一定的了解。
在繁华的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有一个充满故事与活力的村庄——红群村。它宛如一颗被岁月沉淀的明珠,既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有着顺应时代发展的勃勃生机。
红群村人才辈出,他们似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照亮着村庄前行的道路。 抗日英雄刘连湖,作为国民革命军157师471团副团长,他的名字和1938年的万家岭战役紧紧相连。在那场举世瞩目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抵御外敌,展现出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的英雄事迹,成为红群村村民世代传颂的佳话,激励着后辈们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烈罗刘昌荣把自己的热血与生命献给了社会主义事业。他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的奉献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红群村村民的心中,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海外,红群村也拥有众多优秀的华侨。刘扬烈在2018年担任巴拿马花都同乡会会长,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推动巴拿马与花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他荣获巴拿马最高荣誉——英雄勋章,为中巴两国建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成就不仅为他个人赢得了荣誉,也让红群村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另一位马来西亚爱国华侨罗锦煌,他心怀故乡,以拳拳赤子之心反馈桑梓。他捐建了花县人民医院文坚楼、家乡文坚小学及水泥路、秀全中学办公楼,还捐资改善花城中学教育设施。1988年,他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是对他爱国爱乡行为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红群村人乐善好施、心怀天下的高尚品格。

肇花高速红群出入口如同红群村的一个重要门户,串联起外界与村庄的沟通桥梁。它的存在,为红群村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随着交通网络的日渐完善,村民们的出行更为便捷,农产品的运输也更加高效。游客顺着高速路纷至沓来,欣赏红群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也推动了村里农家乐、民宿等产业的发展。

在肇花高速出口南边,红群蔬菜交易市场热闹非凡、生机勃勃。这里,是蔬菜交易的天堂,也是红群村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交易市场规模宏大,一排排整齐的摊位有序排列。

刚开始形成市场的时候,是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地上时,市场就开始活跃起来。村民们将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运到这里,小白菜、黄瓜、胡萝卜、西红柿……琳琅满目的蔬菜摆满了摊位,色彩斑斓,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来自各地的菜商汇聚于此,他们熟练地挑选着优质蔬菜,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交易。

后来,为了方便商贩收购蔬菜后及早运输往外地,市场交易 时间一度更改到午夜1点到3点-------那时,主要还是运输往珠三角各地,特别是深圳特区。后来听说交易时间又更改到每天下午13:00至14:30,一个小时半的时间完成 ,因为蔬菜主要改为运输往北方。蔬菜属于生鲜食材,装车后下午车辆就出发,因而交易 时间都是为了适应外运的需要。

红群蔬菜交易市场之所以如此繁荣,得益于红群村适宜的自然环境和村民们丰富的种植经验。这里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蔬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村民们凭借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种植技术和不断创新的精神,种植出了品质优良、口感鲜美的蔬菜,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同时,市场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现代化的仓储中心可以对蔬菜进行保鲜储存,确保蔬菜的新鲜度和品质。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让蔬菜能够快速地运往全国各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合理的市场管理机制也保障了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让菜农和菜商们都能放心地进行交易。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红群蔬菜交易市场已经成为红群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带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促进了周边地区的蔬菜产业升级。

我老家大量的同乡在花山租地种菜,他们都出入红群市场。每年中秋节在红群市场聚会赏月,最盛大的一年,竟然有80多桌人团聚一场。据说也有一些老乡是从惠州和东莞专程过来参加中秋赏月聚会的。由于是我们广西壮乡人为主的市场,因而这里很多农资店、餐饮店、修车店、甚至日杂店等都是家乡的人们跑过来经营。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广西扣肉店、横县鱼生店等。有时我们为了吃上一餐地道的扣肉,还借着过来找老乡玩的机会,购买几大块扣肉回去。
我的家乡是壮乡,人们之间交流的方言基本上都是壮语,因而在广州白云区太湖镇谢家庄市场,花都区花山镇红群市场等这些大型的蔬菜批发集散市场里,据说就连提供市场管理与服务的本地人也都听得懂,甚至 会讲壮语了。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开发,农田土地回收开发越来越多,可用于租赁种植蔬菜作物的地越来越少,租金也越来越高,我们的乡人也慢慢地离开了广州白云和花都。谢家庄市场、红群市场红极一时的那种蔬菜交易盛景也慢慢成了历史。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