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3年德军东线战场中南线的乌克兰战场相较于北方战场与中央战场情况要严重得多,苏军在1943年11月份已经突破了德军的第聂伯河防线,到1944年右岸乌克兰战役之后苏军已经收复了整个乌克兰地区,而此时的北方战场与中央战场防线依然稳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造成1943–1944年德军乌克兰战场大崩溃的原因是什么?
乌克兰大平原一望无际
首先是地理因素,乌克兰大平原一望无际可不是开玩笑的,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可以凭借这一有利因素对苏军形成包围圈,但是到了1943年形势完全反了过来。整个乌克兰战场唯一有希望的就只有宽度长达数百米甚至几公里的第聂伯河了。
除了地理因素外,苏德双方的实力差距也是不可忽视的。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结束之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到10月份德军总兵力只有120万人左右,这还是希特勒拼命补充之后的结果,而对面的苏军则集中了五个方面军263万人,人数劣势也就罢了,苏军在火炮、坦克和飞机等重武器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
德军兵力不足,而且防线破绽太多,往往还没有形成一条连贯的防线就被俄国人在局部地区给突破了。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预备队疲于奔命,完全被苏军牵着鼻子走。其中的第聂伯河会战就是典型:德军无法消除苏军的桥头堡,甚至这些桥头堡还在不断扩大,基辅的丢失就是苏军不断扩大桥头堡,耗干了德军预备队的结果。
事实上在1943年—1944年间曼施坦因做的算是非常不错了,在与苏军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曼施坦因也是竭力招架,虽然南方集团军群是不断撤退,但是苏军没有能够打出歼灭战,不能重复斯大林格勒的情况。南方集团军群且战且退,起码保住了大部分的主力部队,以空间换时间,并杀伤大量的苏军,这才让德国没有在1944年就彻底崩溃。
为何东线的中央和北方战线能够撑住?
在东线的中段,之所以中央集团军群能够抵挡苏军进攻高达21个月,主要得益于苏军进攻战术的呆板——他们总是在一个节点反复进攻,而德军将领比较老道,他们总是能够判断准确苏军的进攻重点,及时调来增援部队,地址即将崩溃的缺口,其中科涅夫和叶廖缅科对这场失败是功不可没的。
另外中央集团军群是一支在东线作战数年的老部队了,尤其是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他们拥有非常丰富的防御战经验。在白俄罗斯东部边境的坚持防御是德军在勒热夫绞肉战的重复。而等到了1944年6月苏军发动巴格拉季昂行动的时候,苏军已经改变了战术,再加上数倍的兵力和装甲优势,最终彻底造成了德军“白俄罗斯阳台”的崩塌。
而东线的北段则是完全不具备进攻的条件,此地的地形实在是太糟糕了,到处都是沼泽和森林,无论从哪一方发动进攻都会陷入丛林战的泥潭里。北方集团军群从战争一开始就是兵力最少的一个集团军群,他们没有能力占领列宁格勒,更是无法完全合围这座城市,但是在城外构筑防线,抵御苏军的反击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1943–1944年间,苏联的重点一直都是放在乌克兰战场的,乌克兰对苏联实在是太重要了,人力资源、矿产、粮食都是苏联急缺的,为了收复乌克兰地区,苏军可以说是精锐尽出,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瓦图京等等大将全上,也就是曼施坦因了,换成其他人估计南方集团军群就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