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春季招工数据背后:就业的现实与绝望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4-08 02:54:35

中核春招数据背后:就业的现实与希望

近日,中核集团春招收获119万6273多份简历的消息引发热议,而后喜报又悄然删除,这一系列操作背后,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就业现状。

此次中核春招,联动百余家成员单位,在全国10座城市、14所顶尖高校开展,释出1730个核心岗位 。本是企业吸纳人才的正常举措,可近120万份简历与1730个岗位的鲜明对比,让这份喜报变了味。有网友尖锐指出:“牛的不是收到百万简历,而是能提供百万岗位” 。企业将收到简历数量当作荣耀炫耀,却忽视了其背后是一个个渴望机会的年轻人,以及就业难的严峻现实。

从求职者角度看,每一份简历都饱含心血。2025年应届毕业生达1222万,就业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能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他们精心打磨简历,通宵达旦修改,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彩的细节;为了一场面试,攒几个月生活费去购置正装、参加培训,承担着交通等各项费用 。可往往石沉大海,满心期待换来的是杳无音信。一个研究生投出487份简历,却连自动回复都未收到,那种被否定、被退回的滋味,是众多求职者的真实写照。

企业在这场就业博弈中,也并非毫无责任。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简历数量,将其作为宣传亮点,却未真正重视招聘效率和质量。自动化系统秒筛简历,大量简历被忽视,未录用者也难收到反馈, “人才库” 沦为电子垃圾桶 。这种数据至上的做法,既浪费了求职者的热情与期待,也无助于企业找到真正适配的人才。

然而,在这看似残酷的就业现实中,也并非毫无希望。一方面,求职者应更加理性。不要盲目海投,而是精准定位自身优势与目标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准备简历和面试,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不断学习新技能,让自己在专业领域更具深度和广度。例如,选修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的学生签约率更高,就是很好的证明。另一方面,企业需承担起社会责任。合理设置招聘标准,注重人才的潜力与可培养性,而非单纯以学历、院校背景等刻板条件筛选 。认真对待每一份简历,提高招聘透明度和反馈效率,让求职者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尊重。

中核集团春招喜报事件,是当下就业难题的一个缩影。它提醒我们,就业市场需要求职者、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只有打破现状,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功利,才能让就业之路不再艰难,让每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0 阅读:8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