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我的大学》——高尔基

留影拾年 2025-03-12 14:08:19

源于网络

书名:《我的大学》

作者: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

类型:自传体小说

字数:9.9万字

用时:3小时+

《我的大学》于1923年首次在苏联出版,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童年》和《在人间》。今天的我们在不了解当时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对于许多描述内容无法那么深入的理解,但故事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仍会不断给读者带来思考。

书名很容易让读者理解为作者讲述的是主人公的大学生活,正文开篇第一句“我终于乘船去喀山大学上学了。”让读者更为笃定这一理解。

不过,

是!

也不是!

带着对书中大学的期待走进故事,才会逐渐发现主人公阿列克谢眼中的大学不是我们常说的大学校园,而是一所名为“社会”的大学。而主人公的大学生活则是从一个地窖开始的,从没有钱,没有住所,只有对读大学的希望开始。

阿列克谢在码头打工,在面包房工作,在杂货店做伙计。他在一所所“大学”间流转,接受一名名“教师”的教导,结交到了善良的民众,见识到了思想空洞的知识分子,也接触到了追求革命的进步青年。思想在不断地探索、迷茫、再探索的循环中逐渐成长。自杀未遂后与革命者的接触,更是加速了他的觉醒,最终完成了从稚嫩少年到有追求的青年的转变。

故事的最后是这样写的:“我们在一个不大的渔民合作社找到了工作。”在读者期待阿列克谢会有怎样的新生活之中,故事没有了下一页。这种结束的方式让人有些猝不及防,但仔细思考一番便明白了:阿列克谢离开了喀山,他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故事自然也就结束了。

故事有故事的内容,至于隐藏在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浪潮,笔者没有过多研究,也不做过多分析。不过书中有许多文字也可以分享一下,看到什么就算是什么吧。

内容分享:

“上帝不判断人们的是非,只有魔鬼才喜欢干这事呢!”

“人是在对周围环境的反抗中被造就的。”

“看重精神生活的人,就是说对任何东西都没有羡慕心,只有好奇心。”

“在这些滔滔不绝的空话里,真理就像穷人家菜汤里的油星那样渐渐看不见了。”

“往往在激烈的言语里面隐藏着渺小而虚伪的思想。”

“我的好奇心常常使我坐立不安,我渴望着尽快得知一切,这一秉性终生妨碍我认真地去干一件事情。”

“人的需要越少,他的幸福就越多,人的愿望越多,他的自由就越少。”

“人们喜欢听有趣的故事,仅仅是因为这些故事能使他们暂时忘却沉重而又习惯了的生活。故事里“虚构”的情节越多,人们就越喜欢听,那种有许多美丽的“虚构”情节的书是最最有趣的书。”

“谴责人是件最容易的事,您别热衷于这样做。看待一切要冷静,要记住一点: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是向好的方面转变的。慢了吗?慢点但很牢靠!但是切莫急于指责他人。”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