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罗的一番言论,彻底暴露了美军在台海问题上的焦虑与无力感。他表示美军已经无法分辨解放军在台海的活动究竟是例行演习,还是实战前的预演。这种焦虑并非源于一时紧张,而是美军情报分析能力在解放军面前失效的深刻体现,同时也折射出中美军事博弈的新态势。
许多人曾以为美军的情报分析能力无人能及,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解放军通过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其有效的策略,让美军的情报系统陷入瘫痪:将战争预演融入日常训练,使战争准备成为日常操作。这种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精准地击中了美军情报分析的致命弱点——美军依赖发现“异常”来判断潜在威胁,而当“异常”成为“常态”,他们的情报系统便失去了辨别能力。
自2021年以来解放军在台海的军事活动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战机巡航、军舰巡逻的范围不断扩大,频率也日益增加。起初美军对这些行动高度警惕,担心冲突可能在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常态化行动让美军逐渐“麻木”。
这种麻木是极其危险的,因为他们永远无法确定哪一次“常规巡逻”会突然演变为实际的军事行动。帕帕罗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解放军真要在台海采取行动,很可能就隐藏在这些日常演习中,等到美军反应过来,可能为时已晚。
更令美军头疼的是,台海潜在冲突的时间窗口极短。帕帕罗预测一旦冲突爆发可能仅需一两周就会结束。这个时间短到美军甚至来不及调兵遣将,等到其力量抵达台海,战斗可能已经尘埃落定。这种局面凸显了解放军在台海建立的绝对优势——这种优势并非源于一时的军事力量,而是通过持久的战略布局和持续的军事存在逐步积累的。
解放军的做法实际上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现代演绎。每一次演习都在向美军释放明确的信号:我们随时可以行动,而你们永远无法预测具体时间。这种心理压力远比直接的军事打击更具威慑力。
美军目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他们无法对解放军的正常训练提出异议,却又不敢掉以轻心。如果增加在台海的军事部署,可能加剧区域紧张局势;如果不行动,又担心措手不及。这种困境是美军长期以来难以面对的。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态势反映了中美军事实力对比的显著变化。过去美军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全球军事部署,试图通过远程操控来影响台海局势。随着解放军实力的全面提升,这种“遥控战术”已不再奏效。美军不得不承认,在台海问题上解放军牢牢掌握着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并非靠口号得来,而是通过实打实的军事存在和战略布局逐步确立的。
美军在意识到这一问题时已经为时过晚。解放军的战略布局早已完成,当前的行动不过是在巩固既有成果。美军若想扭转局势,除非能够24小时全天候监控台海,但这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台海局势很可能延续当前态势:解放军持续加强军事存在,美军则在观望中不断调整策略。这种状态对推动两岸统一进程是有利的,因为它既展示了大陆的决心和能力,又避免了直接冲突的风险。
解放军在台海的军事存在不仅具有军事意义,更在政治和心理层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向台湾民众传递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改变这一趋势。这正是解放军台海军事行动的最终目标——通过持续的军事存在,实现“不战而统”的战略构想。这种智慧恰恰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