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飞行市场加速洗牌!未来中国需要上百万飞手,德国“躺平了”

梦境边缘人 2025-02-06 14:36:15

低空飞行被认为是继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另一个投资蓝海,谁能优先布局,扶持优势企业,谁就能在新一轮科技竞赛中拔得头筹。令美欧倍感沮丧的是,中国又一次领先,将自己远远甩在身后。

路透社报道,德国明星企业Volocopter于当日正式进入申请破产程序,该公司的负责人告诉媒体,尽管自己为筹资付诸了努力,但始终无法在破产程序之外找到维持正常运营的可行解决方案。

据悉,Volocopter于2011年成立,旨在推行空中飞行提高交通出行效率,自问世以来,其先后获得了德国等外国投资者超过7亿美元的投资,但因技术、市场、专利等因素,致使上市空中飞行器的计划被无限搁置。

与德国飞行器企业举步维艰不同,中国在该领域取得了耀眼的成就,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将低空飞行器推入市场的发展中国家。据悉,小鹏的飞行汽车已经公开发售,价格仅在100—200万,不仅如此,随着订单量持续增长,该款汽车的价格还将继续降低。

谁能想到,除了太阳能光伏板、新能源汽车,中国还握有低空飞行器完整产业链,这种感觉就像蜗牛和兔子赛跑,除非兔子主动停下来,或者原路返回,否则蜗牛永远看不到兔子的背影。

值得注意,美国是为数不多得以和中国保持同步的国家,中美在低空飞行领域的差距可能只有5到10年。例如美国明星企业Joby,尽管面临高额亏损,但仍然获得了来自丰田的巨额投资,计划在不久的将来,上市低空载人飞行器。

问题来了,低空载人飞行器为何被主要工业国家看重,甚至上升到了国与国博弈的地步?回答并不难,我们不妨看一看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消息显示,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至1.5万亿元,而到了2035年,该数字至少翻一番,达到3.5万亿元。

与之匹配的飞手岗位的需求就超过了100万个,这还未计算空中智能监管、软硬件开发等高薪岗位。从某种角度上讲,谁掌握了低空飞行领域,谁就占领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制高点,谁就有资格笑傲江湖。

念于此,美欧必然十分难过和着急,因为自17世纪以来,美欧一直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并利用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无限盘剥发展中国家,谁曾想,这一切因为中国的强势崛起,变得不再可能。

用彭博社的话说,美国在这一领域输了,中国的低空飞行器开始在巴西、哥斯达黎加、泰国等国密集测试,而美国电动飞机却因为繁文缛节的羁绊,未能形成一批得以和中国小鹏抗衡的优势企业。

看到了吧,最新生产力掌握在谁的手里,谁就具备了话语权,甚至单方面制定准入标准,这也是美欧极限打压中国的根本原因。可话说回来,中国不会犯闭关锁国的历史悲剧,将利用多元化经济格局,将中国智造推向更远,让中国的国力得以继续上升。

预测一下美欧在低空飞行器领域的发展态势吧。

其一、美欧将被动和中国合作。

因为低空飞行器不同于地面交通工具,其对技术的要求极为严苛,同时低空出行还须照顾到普通人的需求,这就注定了,动辄上千万的低空飞行器很难推向市场,而小鹏的“陆地航母”区区100多万的单价,才是市场的最终选择。

这种情况下,美欧为避免被中国甩街或倾向于和中国合作,就像美国通用获得了宁德时代生产电池的授权,德国奥迪开始应用华为的智能座舱,匈牙利、巴西通过与中国合资的方式,积极生产新能源汽车。

其二、中国和西方各玩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毕竟2025年小鹏的飞行汽车将要正式上市,届时你我都有机会看到“陆地航母”的影子,这种感觉不亚于进入了赛博坦星球。反观美欧日韩,仍在为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绞尽脑汁,夙夜难寐。

鉴于飞行汽车,低空载客飞行器取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水平,老莫就此可以断定,在这一新兴领域,或唯有中国一枝独秀,中国说什么就是什么,美欧就只配在旁边站着,谁让这些老牌资本国家习惯了在“功劳簿”上躺平了。

总之,德国低空飞行器企业Volocopter破产是历史必然,谁让其拒绝在新型项目上进行持续投资呢。另外,低空飞行器配置的高能量电池用到了锑锗、稀土等稀缺资源,而这又是中国的优势,所以说美欧大势已去,基本翻不了盘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