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时候,毛主席的亲外孙女孔东梅开办了一家公司,主要是从文化的视角去深挖毛家还有咱们中国的故事,然后把这些“红色经典”传播给大伙儿。在写书的过程中,孔东梅对自己的外公、外婆、妈妈还有整个家族的那些往事,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外婆贺子珍走了20年后的一天,孔东梅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外公那些老衣服里头,竟然藏着个秘密!”更没想到的是,这秘密还跟贺子珍外婆有关。
【含特殊意义的名字——孔东梅】
孔东梅跟不少女孩子没啥两样,心里头总惦记着童年那些暖和又美好的日子。1972年,她呱呱坠地于上海,那时候毛主席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李敏带着刚出生闺女的照片去北京探望毛主席,对他说:“爸,瞧瞧我的小丫头,名字还没来得及起呢,您给想一个吧?”
毛主席微微颔首,目光落在照片中小外孙女的脸上,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转头对李敏说道:“给孩子取名叫东梅吧,东就是我名字里的那个东,梅呢,就是梅花,我最爱的一种花。希望小东梅能茁壮成长,只是我恐怕……”
话还没让毛主席讲完,李敏就急着插话:“爸,您这是说的啥呀!您肯定能健健康康活好久呢!”瞧着闺女那满脸担心的样儿,眼眶都微微泛红,毛主席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咱们都是共产党的人,哪敢奢望什么长命百岁哟。行啦行啦,我听你的,不说了。”
孔东梅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咋地,所以从生下来就一直跟外婆住在上海,她的整个童年几乎都是在外婆的疼爱中长大的。到了孔东梅4岁的那年,毛主席突然离世,那时候她还在上海呢,所以没能见上外公一面。她只能通过照片和心里的想象来描绘外公的样子,这点跟她妈妈李敏挺像的。
李敏小的时候在苏联度过,她那时候压根不知道爸爸是啥样。有次,毛岸青指着教堂墙壁上的照片问她:“你认识这个人吗?”李敏立马回应道:“我当然认识啊,那是咱中国共产党的头儿,毛泽东!”
毛岸青咧嘴一笑,说道:“没错,不过你还不知道吧,他不仅是共产党的头儿,还是咱们的爹。就是他把咱们送到苏联去的……”李敏听到哥哥这么说,也跟着笑了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嘛?毛主席咋会是咱们的爹呢,我妈可从没跟我提过爹的事儿!”
后来,李敏直接问贺子珍:“妈,岸青哥跟我说,毛主席是我爸,这事儿是真的假的?”贺子珍心里有点纠结,可又不忍心对女儿撒谎,就回答说:“要不你给主席写封信,直接问问他,看他到底是不是你爸。”
结果是这样的,李敏突然间明白过来,自己其实是有爸爸的,而且这位爸爸还是咱们中国共产党的头儿……
1992年那会儿,孔东梅自个儿努力考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学的专业不是她心里头喜欢的。不过,她还是挺用心学习的,就盼着以后能为国家出点力。等大学毕业了,孔东梅就进了一家保险公司,刚开始只是个小职员,但她一步步干起来,后来还当上了领导。
1999年,孔东梅碰到了人生里的大抉择。她是留在公司,过安稳日子呢;还是抛开一切,去国外深造?琢磨来琢磨去,她最终选了后者,决定出国读书。
孔东梅回想起以前,她说道:
到了外国以后,我才真正开始试着从不一样的文化和观念去理解外公、了解外公。那时候,我妈给我寄了本回忆录,里面记录了她和外公之间的好多小故事。我一看就忍不住掉眼泪,连着好几个晚上都翻来覆去睡不着,因为那些细节实在太让人动容了。
孔冬梅回国后,为了让那些“红色经典”得以延续,她开始四处探访并着手写书。在这个过程里,她挖掘出了不少关于外公外婆的往事,甚至还意外发现了外公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儿”……
【毛主席:抬也要把她抬走】
红军那时候,毛主席的伴侣贺子珍,真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她16岁就成了永新县第一个女党员,第二年就带头搞起了永新暴动。大革命垮了之后,她跟着哥哥上了井冈山,成了井冈山革命队伍里头号女英雄,还在那儿碰到了她这辈子最爱的人——毛主席。
1934年10月,贺子珍跟随毛主席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在那条漫长又艰辛的路上,战士们得面对衣服不够穿、粮食不够吃的大问题,而且还得时刻小心藏着,生怕被敌机给瞅见了。
1935年3月份的一天,生完孩子的贺子珍跟着休养连一块赶路。刚打算歇口气,结果飞机的响声就传来了。号兵赶紧吹号让大家快跑,可敌人的飞机已经冲下来了。贺子珍刚藏好,就看见有个伤员躺在担架上动不了,她立马冲过去,趴在了伤员身上。
敌机飞跑了之后,警卫员吴吉清瞧见贺子珍倒在地上,周围都是血,脸白得吓人。大夫赶紧过来瞧瞧,一看她身上,到处都是弹片。那时候条件太差,连麻醉药都没有,大夫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拿镊子一点点把弹片夹出来。
贺子珍醒过来后,看看自己这伤,觉得太重了,不想拖部队后腿,就提出让自己留下来。钱希均一听,立马摇头:“那可不行,国民党军追得这么凶,把你留下不就是等于让你去送死吗?你得跟我们一块儿撤。”
贺子珍摆摆手,说道:“钱部长,我这伤真的太重了,要是还跟着部队走,肯定会拖大家后腿的。要不,你就把我留在老乡那儿吧。”钱希均一听,便说:“你要是不听我的,那我也没办法,只能把毛主席请过来,看他怎么说。”
毛主席一听贺子珍受了重伤,急匆匆地就带上医生,还有三个警卫员往那边赶。到了地方,一看贺子珍脸色白得吓人,感觉人都快不行了,毛主席眼睛立马就湿润了。他轻声叫着妻子的名字:“子珍,子珍……”贺子珍在半梦半醒之间,听到了老公的声音,努力睁开眼,看到真的是毛主席,眼泪就下来了,虚弱地说:“润之,你来了啊,别管我了,就让我留在这儿吧……”
毛主席摆了摆手,说道:“这种话就别提了,就算今天躺这儿的不是你,是别的同志,我也不会让他留下的。咱们得一起走!”说完,他轻轻拭去了眼角的泪珠。由于还有很多要紧的事儿得忙,毛主席没法多待。他对着休养连的干部吩咐道:“把子珍抬走,就算是抬也得抬走!不能让她一个人留下!”
贺子珍在担架上足足躺了三个月,多亏了老公的体贴和战友们的周到照料,她竟然慢慢恢复了健康。时间一晃,三个月就过去了,贺子珍能拿着根棍子自己走路了,于是她就不再躺担架,也不接受别人的搀扶,硬是要自己走。
1935年冬天,12月13号那天,毛主席和贺子珍顺利到了陕北的瓦窑堡,一切都挺好的。
【毛主席旧衣里藏的“秘密”】
1937年的时候,延安的女性越来越追求进步,这让贺子珍心里压力很大,她打算去苏联深造,同时也想治治病。贺子珍铁了心要走,毛主席好几次想留住她,但都没能成功。就这样,他们十年的夫妻关系画上了句号。
1947年,贺子珍在朋友的帮忙下回到了咱中国东北。她给毛主席写过信,讲了讲自己在苏联的那些经历,但毛主席回信不多。到了1950年,党组织给安排了,让她在上海住下,那时候的上海市长陈毅也挺关照她的。
1959年夏天7月份,按照毛主席的安排,当时在南昌休息的贺子珍悄悄到了庐山,和毛主席见上了最后一面。这次来得突然,又挺神秘的会面,让贺子珍心里头五味杂陈,过去的那些日子,她和毛主席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也都一股脑儿涌上了心头。
7月12号那晚,江西省委的头儿方志纯跟老婆水静说:“过会儿,你和毛泽民老婆朱旦华一起去接下贺子珍,之后咱去美庐,毛主席想见见她。”水静应了一声,说:“这事儿我明白,你甭担心。”
贺子珍在水静他们几个的陪伴下,来到了“美庐”,接着就被警卫员领上了楼。没过多久,警卫员就下楼了,楼上就剩下毛主席和贺子珍。他们从延安分别后,就再没见过面,这一见,也不知道是心里太激动,还是太难过,贺子珍整个人都在发抖,话都说不利索了。
现在贺子珍才五十岁,可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也显得特别疲惫,当年那个让她自豪的好身材,也被时间给带走了。他们聊了不到一个小时,毛主席就让水静送贺子珍回去了。从庐山那次分别之后,他们两个人就再也没有碰过面。
到了老年,李敏就成了连接两位老人情感的纽带。他们像以前那样,心里始终装着对方,总想着给对方送点啥好东西,把自己觉得最棒的礼物赠予彼此。
有一次,毛主席收到了一位外国友人送的一包外国烟。他试着抽了一根,感觉挺棒的,于是就把剩下的都好好保存起来。接着,他把烟递给李敏,说:“你妈爱抽烟,这些是外国的好烟,你拿给她尝尝。但记得提醒她,别抽太多,省得上瘾。”另一边,贺子珍也常给毛主席带来上海那边的新鲜小青菜。
1979年9月7号那天,贺子珍在李敏和孔令华的陪伴下,走进了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那时候,她脸上挺平静的,硬憋着心里的难过,没让眼泪掉下来。从那以后,贺子珍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虽然中央找了不少大夫专家给她看病,可最后还是没能把她从病魔手里抢回来。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候她75岁。在收拾她的遗物时,孔东梅看到一个旧毛毯,觉得挺特别的。后来,她和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聊起这事儿,才知道原来这毛毯是毛主席亲手送给贺子珍的。
另外,李银桥还对孔东梅说:“主席有件旧军装,上面全是补丁,已经没法穿了,但他就是不肯扔掉。”这时,孔东梅才明白,外公为啥一直留着这件破衣服,原来它记录了外公和贺子珍分别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