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的纷繁复杂中,相声界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规矩与传承体系。
1月6日那天,侯耀华带着杨议前往侯宝林夫妇墓前祭拜的一幕,却因为一系列不同寻常的操作引发了不少争议。
这天,两人身后各带着一名助理,来到了侯宝林夫妇的墓前。
现场气氛庄重,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意料。
侯宝林先生作为相声界的泰斗,即便离世多年,他的影响力依然深远。
墓前本应是后辈表达敬意的地方,这次却成了一场备受争议的“拜师仪式”。
一到墓前,杨议先是认真地为侯宝林夫妇擦拭墓碑,仿佛在向逝去的大师传递着自己的诚意。
擦完后,侯耀华走到墓前,微微低头,脸上带着几分肃穆,轻声说道:“爸爸妈妈,我选择今天带着杨议来看望你们老两口。
杨议一直有个心愿,让他把心愿告诉您!”
话音刚落,杨议便缓缓跪在了墓前,从怀中掏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稿子。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诵:“敬爱的侯宝林先生,晚辈杨议前来悼念,特此致敬!
从小听您的相声,对您的崇拜仰慕已久,希望您老人家在天之灵,成全晚辈的心愿。”
他的声音起初还算平稳,但随着话语推进,渐渐变得哽咽起来。
念完几句话后,杨议对着侯宝林的墓碑,恭恭敬敬地连磕了三个头,每一下都磕得扎实。
拜师完毕,杨议起身走向侯耀华,两个年近古稀的老头竟上演了一幕令人意想不到的场景——他们来了个亲密的“贴贴”。
这一幕被镜头捕捉下来,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网友们的各种反应。
广大网友看到这一系列画面,纷纷调侃。
有人戏谑地说:“拜尸侯宝林,关坟弟子杨老五”,还有人说:“侯老先生,您就收了杨议吧!
越快越好!”
更有人将其与童年经典角色联系起来,称“确实挺感人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的三毛、哪吒、金刚葫芦娃”。
这些言论将网友们对这场特殊拜师仪式的质疑与嘲讽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也有人站出来为他们发声:“就拜个师,再说侯宝林大师生前也有意愿收杨议老师,为什么这么多喷子?”
还有人详细阐述杨议在相声领域的贡献,称“杨老师现在开了3家相声园子,一直守护着相声这碗饭。
全国相声大赛多次获得一等奖,在相声艺术上也得到了侯家的点拨,现在是艺人的认门归宗,希望侯宝林大师成全他。”
然而,侯耀华与杨议自己也明白,这场在墓前的拜师仪式确实名不正言不顺。
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个合理的解释,他们在各种场合试图为自己挽尊。
杨议在直播时辩解:“我二哥说了,李如刚大哥说了,这就齐了!
不能挨个让人家同意,那么多人,怎么弄得过来?
马季、李如刚、贾继光当初都没摆枝,请大伙吃饭,那时候哪有条件摆枝!
现在有名号的,有几个是真正摆枝的,你把他给我列出来。
80%的演员都没摆!”
熟悉相声圈的网友们自然不会买账,纷纷吐槽。
有网友指出:“马季虽然没摆枝,那是当年的情况不同,后来侯宝林大师在电视台亲口说马季是他的徒弟。”
还有人对比当年情况,称“马季、李如刚、贾冀光没摆枝,那是因为侯大师在世且同意的;而且师胜杰是侯大师亲口承认的关门弟子,怎么出来的你?”
甚至有人调侃道:“不用摆枝了,让候震画个‘海底’(拜师的凭证)就可以了!”
还有网友一针见血地表示:“别人不摆枝,同行承认、社会上都承认;唯独你说摆枝,不仅同行拒绝参加,还是反对声最高的一次拜师。”
到目前为止,侯耀华与杨议都坚称拜师已经成功。
但现实情况是,这场拜师几乎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
既没有按照传统相声拜师流程摆枝,也没有晒出象征师徒关系的“海底”。
如此情形,在相声圈的拜师历史中可谓开创了一大“壮举”,难怪会引发如此巨大的争议。
这场由墓前拜师引发的风波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杨议的拜师是否最终能得到相声圈的认可,一切都充满了未知数。
在这个事件背后,我们看到了相声界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
相声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其传承方式和规则一直以来都有严格的规定。
而侯耀华和杨议的做法显然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框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这场特殊的拜师仪式显得有些荒诞。
毕竟,拜师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和礼仪。
如果随意改变这些规则,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混乱。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杨议的执着和虔诚也值得尊重。
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相声事业的发展,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前辈的敬意。
无论如何,这场风波提醒我们,传统艺术的传承需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相声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相声界能够找到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来处理类似的拜师问题,以确保行业健康发展。
网络上的评论五花八门,有的支持杨议的执着,有的则批评他违背传统。
但无论如何,这场风波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相声界的传承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每个从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相声界不仅是一个艺术领域,更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大家庭。
每一位从业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这门艺术的热爱。
无论是侯耀华还是杨议,他们都在用行动表达着对相声的敬意。
尽管他们的做法可能引发争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背后的真诚和努力。
未来的相声界,或许需要更多像杨议这样有热情、有责任感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共同推动这门传统艺术的发展。
同时,也希望相声界能够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