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人通过罢工要求企业涨薪,为什么在中国,却没有工人罢工?

时光雕琢风华 2024-12-16 11:18:40

当法国工人因为涨薪或奖金问题罢工时,机场停运,垃圾堆积,甚至连警察都放下职责加入抗议的队伍。而在中国,工人群体却少有大规模罢工的举动。

为什么罢工在法国成了一种社会常态,却在中国显得极为罕见?中国工人真的没有诉求吗?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让中外劳动抗争的形式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

罢工在法国被称为“传统艺能”。

无论是为了工资上涨、退休金保障,还是特殊的奥运奖金,法国人都乐此不疲。2024年巴黎奥运会前夕,法国多个行业的工人选择罢工作为讨要奖金的手段。

机场地勤、警察、清洁工甚至空中交通管制员相继加入。

这并不是法国工人的“一时兴起”,罢工已经深刻融入法国的社会文化之中。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法国工人就已经通过罢工与资方博弈,争取过更高工资、更短工时和更多权利。

渐渐地,罢工不再仅仅是对抗手段,而是表达诉求的一种社会常态。

法国强大的工会组织功不可没。

在法国,工会不仅为工人提供法律支持,还负责组织和保障罢工行动的合法性。资方在谈判中很难忽视这些工会的存在,而工人们则因为有工会的撑腰而底气十足。

罢工的政治环境也让它如鱼得水。各类社会团体和政治势力常借助罢工发声,工会、政党和利益群体交织在一起,使罢工成为法国政治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奥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活动,也无法阻止法国工人通过罢工争取权益。

但罢工并非法国独有。

2023年德国也经历了罢工潮,铁路司机短期内两次罢工让全国长途交通几乎瘫痪,机场航班取消,旅客滞留车站。英国的医护人员更是创造了罢工的新纪录,连续8个月的行动导致超过60万次门诊预约被迫取消。

欧洲社会普遍接受罢工作为抗争手段,即便短期内造成混乱和损失,也被认为是劳资博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比之下,中国显得安静许多,工人罢工的画面几乎难觅踪迹。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工人权益保障更完善,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中国的工会与西方国家的工会有着本质不同。

中国工会是官方组织,任务更多是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社会稳定,而非“硬碰硬”地为工人争取权益。

即便是涉及拖欠工资等问题,工会倾向于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而不是组织罢工。

中国的劳动法和社会保障体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劳动法明确规定了工人的合法权益,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劳动保护措施。遇到劳动纠纷,工人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法律诉讼寻求解决。这种制度化的渠道降低了工人诉求激化为罢工的可能性。

此外,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更倾向于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一个强调和谐与稳定的社会中,“罢工”这种对抗性的手段显得过于激烈,甚至与主流价值观不符。

历史背景同样不可忽视,在中国早期的劳动运动中,罢工曾是重要的抗争方式。

1923年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2年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这些罢工发生在特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工人需要通过强烈的抗争来争取最基本的生存权。

而今天的中国,劳动者整体的权益保障和就业环境与那个时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那么,中国不罢工真的没有代价吗?

这并不一定。尽管工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劳动纠纷,但一些中小企业主可能会拖延或逃避责任,而法律程序的耗时也可能让工人感到无奈。

工会作为协调者,有时在面对资方时有些唯唯诺诺,工人的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

与法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劳资关系确实更趋向于和谐与稳定,但这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未来,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

不过,罢工并不是无痛的。

一场罢工可能让交通瘫痪、医院人满为患、经济损失巨大。但从长远看,罢工也可能是改变社会的重要力量。

1936年,法国工人的罢工促成了带薪休假和工作时间上限的法案,这是现代劳动保障的重要基石。罢工虽然带来混乱,却往往推动着社会进步。

中国的道路并不一定需要模仿西方模式。

事实上,中国的工会和法律体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工人的基本诉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中国的劳资关系也在不断调整。

或许在未来,通过创新的沟通机制和更完善的法律保障,中国可以继续探索出一条平衡劳动者权益与社会稳定的独特路径。

法国工人依靠罢工改变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而中国工人则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两条路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经济结构的不同选择。

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为每一个劳动者创造更好的生活与工作条件。

参考资料:

南国都市报 奥运会转瞬即逝,政治斗争才是永恒,马克龙又有大麻烦了央视新闻 欧洲多国为何频现“罢工潮”?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