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美如画状元刁民盛行,经他接手县令后,结局意外

知历史 2020-06-27 12:06:49

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世外高人”王阳明,一支世代隐居的显赫望族。王阳明却在蒙冤被贬于偏远山沟里悟了圣道,变成心学一派的掌门。

悟了圣道,被誉为圣师。可于贵州外的世界,王阳明却是无力的。或许是道行还不够深,或许属于他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刘瑾倒,王阳明迎来了的阳春

虽有不甘心,王阳明却仍是服从现实,乖乖地待在“蛮夷之地”,做一个敬业的校长,日夜带着诸生们修习心上功夫。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在他的平行时空,宇宙粒子还是发生了巨变。世界,也在跟着变化。

原来,因为有着皇帝庇佑,“八虎”的气焰也越发嚣张,几近成魔了。尽管人们知道:魔高一尺,道终究是会高一丈,但这降魔过程却真称得上是“道阻且长”。

眼看着各路英雄狗熊都前仆后继地倒在了“打虎”路上,还是有重量级的人物要出手“降魔伏虎”的。虽然当时朝中剩下的“胖子”寥寥无几,但这批人还是做到了,不管是为人还是为己,也不管自己是否被看好。这几个人,改写了历史。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销户”,虽然正德皇帝朱厚照没有因此洗心革面,但是天下苍生和某些政治人物还是庆幸了一番。

不管怎样,刘瑾倒了,他的集团倒了,曾经这个集团的对立者也会得到平反。很荣幸,王阳明就是这次政治大换血中的一个小小受益者。

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三十九岁的王阳明迎来了生命中的阳春,他不但结束了流放生涯,还被安排到庐陵(今江西吉安)做了知县。

庐陵不但盛产状元,还盛产刁民

“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苏东坡曾美美地作诗讴歌庐陵的山水。庐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状元和进士的产地,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著称于世。

一度,庐陵还出过“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科举神话。

再早些年,元朝统治者为庐陵取名“吉安”,意思也是希望当地能够吉祥平安。

除了办公地点周围景色秀美之外,传闻中的文化气、吉祥气,王阳明还真是一点没看出来——他被成千上万的官司给缠住了。

王阳明了解到这庐陵县不但盛产状元,还盛产刁民。没办法,交通发达,导致县里鱼龙混杂,人们的价值观太不同了。好的是,这些人都不打算以武力解决问题,而是愿意采取诉之公堂的方法为自己“维权”;坏的是,这些人又都是一点亏吃不得的,大事要告,小情也要告。被抢了财物要告,被无意撞倒也要告。所以,光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知县老爷有好几个。

王阳明可不打算不明不白地做下一个。

王阳明治理县城

之后,王阳明下达了一些听起来奇怪的命令:比如谁再敢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告状,县衙不但不受理,还会将告状者打出去;而凡有告状者,必须长话短说,以此来节省国家的纸、墨资源,也避免因此耽误官府的办案效率。以后,若再有像以前一样长篇大论者,后果自负。

最后,王阳明还真切地提到自己身体不好,特别是最近老毛病又犯了,本想着为大家鞠躬尽瘁,却也请大家疼惜,能私了的就不要上公堂。

虽然不知道当地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养成的告状习惯,但是,在王阳明的真情带动与有序领导下,庐陵百姓还真是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虽然他们没有一下子进化为道德标兵、礼数楷模,却也懂得了最基本的尊老爱幼、邻里友爱。

一个乌烟瘴气的野蛮县城,在短短几个月内便跑步进入了和谐社会初级阶段:百姓将注意力与精力都转移到了种田、做生意、读书、参加科举考试上面去了。

这些成绩皇帝看不到,却是被有些主事官员看在眼里的。同年十二月,一张委任状下来,王阳明升调走了。

总结

听说王大人要走,庐陵的官员百姓也都奔走相送。那时,他们还只是单纯的称赞与不舍;那时,他们还不知道几年后王阳明还会回到江西,并在这个省份立下他人生中的最大功勋,为一省甚至一国百姓带来重生。

刘瑾伏诛后,幸运之神开始青睐王阳明了。他的任命状一封接一封,官职节节攀升。于王阳明来说,像是做了一场悲喜交加的大梦。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