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都这么火了,难道出了事儿,一句“驾驶员是第一责任人”就能撇清关系?
最近,小米SU7高速事故闹得沸沸扬扬,三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没了,让人心痛!这事儿还没完,那边厢,华为鸿蒙智行赶紧调整宣传策略,啥“自动驾驶”、“零接管”都成了禁词,开始猛吹安全性。这波操作,摆明了是怕惹火上身啊!但问题是,光靠宣传降温,真能解决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吗?
回过头看看,辅助驾驶出事儿,早就不是啥新鲜事儿了。你品,你细品,这套路是不是很眼熟?车企一出事儿,就甩锅给驾驶员,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说白了,问题到现在也没解决,而且随着智能驾驶越来越好用,滥用这玩意儿的人反而越来越多,这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啊?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2021年8月12日,企业家林文钦开着蔚来ES8,在高速上撞没了。当时,大家就吵翻了天,说蔚来过度宣传,把辅助驾驶吹得天花乱坠,让用户误以为是自动驾驶。结果呢?人没了,教训呢?好像也没吸取多少。
再看看国外,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也是个“事故体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都调查过它多少次了?2016年5月7日,一辆开着Autopilot的特斯拉Model S,直接撞死了一个驾驶员!NHTSA的报告都说了,Autopilot系统有缺陷,容易让驾驶员过度依赖,结果呢?特斯拉还在卖,事故还在发生。
这智能驾驶,说白了,就是分两种:一种叫自动驾驶,一种叫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那是奔着“绝对安全”去的,恨不得装满雷达,用高精地图,还得在限定区域内跑。辅助驾驶呢?就是图个“相对安全”,能省就省,激光雷达能少装就少装,高精地图能不用就不用。但问题就出在这儿,辅助驾驶的“绝对安全”,全靠驾驶员自己把握。可人总有犯迷糊的时候啊!
而且,现在有些车企,为了吹嘘自己的技术,啥“L2+”、“L2.9”都敢说,销售员更是直接把辅助驾驶吹成自动驾驶。这不明摆着误导消费者吗?前几年上海车展上,各家车企都争着往车上装激光雷达,好像没这玩意儿就不好意思出来见人似的。可激光雷达贵啊!而且下雨下雪天,效果也不好。你为了装个门面,把成本抬那么高,有啥意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强制监管是必须的。现在的监测方式,根本就是形同虚设。你把手放在方向盘上,但另一只手玩手机,系统根本不知道啊!还得靠更高级的玩意儿,比如DMS(驾驶员监测系统)。这玩意儿能监测你的视线,你要是老盯着中控屏,它就警告你。
通用汽车的SuperCruise系统就是个典型。这系统牛就牛在,你可以双手不扶方向盘,但车里的摄像头会死死盯着你,你要是敢分心,它就立马警告你。这玩意儿挺烦人的,但它能保证你的安全啊!
DMS肯定会招人烦,就像安全带一样,谁都不喜欢被强制。但有些事儿,你不强制,就没人会去做。现在的辅助驾驶领域,急需建立一套强制性的驾驶员监测系统,让那些想偷懒的人,没机会偷懒。欧盟和中国也开始行动了。欧盟委员会通过了通用安全条例,要求新车必须配备驾驶员疲劳监测系统。中国也出台了新标准,要求车辆具备防止驾驶员长时间脱离方向盘的警示功能。
安全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出了事儿,一句“驾驶员是第一责任人”是远远不够的。车企要负责任,监管要跟上,用户也要自觉。只有这样,智能驾驶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记住,技术再好,安全才是王道!
智能驾驶的未来,到底是星辰大海,还是万丈深渊?这取决于我们如何把握。
这次雷军肯定也会宣传安全了,不信,明天4.17你们等着看
网友敬佩雷军说这么有钱了也不(像某宗教教主那样)踢掉原配娶比女儿岁数还小的秘书,秘书老了再娶更年轻的秘书,哎。。。
不是刚说过可以睡觉么
一个臭鱼
一颗米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不能开车睡觉的车我不买。要买就买能开车睡觉或办公的。如果能1400公里零接管,那就更好了。
悲哀,犹太的ppt,类联想却拿国人命去给实验,训练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