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国女排首位自由人,四点浅谈女排自由人发展走过的历程

散兵有勇 2020-07-01 13:41:12

文/小克老师

前言:

自由人的出现,可以说,大大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不仅仅让一些身高不占优势的攻手或年龄偏大的球员,继续排球的生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能让一些身体条件不是最好的,却又想打排球的青少年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享受打排球的快乐。

我们可以从自由人称呼的转变(最早的说法,通常称为自由防守队员),渗透参悟出新的时代背景,因为现代排球对于技战术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自然对于自由人的要求和职责有了更新,也有了更高的定位了。小小的自由人,着实蕴含着大大的能量啊!

1. 诞生初期的“被自由人”

女排首任自由人王怡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女排历史上的首位自由人是谁?想必很多朋友需要思考一下,然后可能得出的答案是:王子凌或者崔咏梅,也可能是李艳,甚至是张娜等等。我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得了解一下,自由人制度究竟是从哪一次比赛中正式开始的。

1996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根据之前的相关规定,这次比赛上,每个队必须报名一名“自由人”,所以这次国家大赛成了“自由人”诞生的摇篮。可能有很多朋友觉得很陌生,一方面,这年的大奖赛是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举行的,所以重视程度显然是不如奥运会的,又因为,1998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是世界三大赛上第一次规定有自由人参加的一次大赛。所以中国女排史上的首位自由人这个答案究竟是谁?才会众说纷纭的。

其实正解答案是:王怡。连笔者在内,起初都觉得非常意外,王怡作为身高1米89的当时队内的第一高度,又是一名出色的副攻手,怎么就成为了自由人呢?其实确切的来说,是“被自由人”的。

我相信,就算是王怡本人,可能都没想到她自己成为了中国女排历史上的首位自由人。其实笔者本人也是非常喜欢王怡的,一方面同为上海人,另一方面,王怡不管是在上海队的表现,还是在国家队的表现,她的水平是公认不错的,论能力来说完全有这个实力胜任“自由人”的角色。

再者,从当时的技战术特点来说,副攻的后排技术远远要好于大部分的主攻手,1米89的身高根本就不是问题。

但毕竟1996年的大奖赛只是一次商业性质的比赛,又是在奥运会之后的,而且王怡作为当时后排技术相当出色的队员,我想当时的主教练郎平指导,也是为了锻炼一下王怡,除了技术上的考量之外,对她心理上,意志力等方面的考验,肯定也是郎导让她客串自由人的主要出发点之一吧。

所以这也从侧面体现出,1996年的这次比赛,“自由人”孕育而生了,但对中国女排而言,我们的首位自由人是“被自由人”的,可能正是这样的“被自由人”是对队员的一种磨练,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可能都会对王怡后面的排球生涯感到很多的惋惜之情,只能说,当时的那个年代很多东西和我们今天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2. 改造时期的“转型自由人”

曾经担任过女排自由人的王子凌,现为排球裁判员

时间从1996年,走到了1998年。1998年,王怡由于个人原因,最终没有回到国家队,无论是副攻线上,还是新位置“自由人”上,对于中国女排,对于郎平指导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而1998年的头等大事——世界女排锦标赛也渐渐走来了。这次大赛规定,每个队每场比赛必须报一名“自由人”。而这也是世界三大赛上,首次出现“自由人”的场景。其实我们从当年的霸主古巴女排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古巴女排在她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几乎是从来不用自由人的,场上6个队员个个能攻能守,所以我的理解是,98年的世锦赛理应是组委会的规定,所以古巴队的自由人是,后来很有名的二传手梅萨,值得一提的是梅萨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由于年龄偏大,进攻能力下降等因素,再次客串出任了自由人的角色。

说回到我们中国女排,那个时期,中国女排自由人一般是由崔咏梅或王子凌来担任的,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两位队员的身高都不算很高,下三路的技术肯定是非常出色的,两个人在队内都担任接应二传的角色。

中国女排球员崔咏梅

值得一提的是,崔咏梅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后,就远赴意大利职业联赛打球了,1998年听说队内的一些事后,不惜违约,重新回归到了中国女排,其实说句心里话,崔咏梅自己也清楚,她当时的年龄,已经是打不了主力了,我们的主力接应邱爱华已经是非常出色了,但是因为队里需要,她还是义不容辞回归了,哪怕回来充当新鲜角色“自由人”,这里特别要给崔阿姨点个赞。

另外一名“自由人”王子凌,同样也值得说一说,王子凌现在我们对她都非常熟悉了,是一名优秀的裁判员。1997年之前,基本上在国家队都是打副攻的替补,1997年这个没有世界大赛的一年,王子凌尝试了接应二传的角色,虽然身高不占优势,但是出色的弹跳力量,还有后排攻(这个在当年的中国女排算是很先进了),对她的锻炼价值也是很大的。直到1998年,邱爱华的崛起,使得王子凌基本上逐渐淡出了国家队。

中间接球的球员就是曾经中国女排的主力自由人李艳

1999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时,我们的主力自由人李艳,同样以前是一名很优秀,很有特点的主攻手,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主攻手,1米78的身高,在网口是比较吃亏的,但是凭借出色的弹跳,力量,手法和下三路技术,能在国家队拥有一个主力主攻的位置,但毕竟年轻的小将崛起,进步,加上队里的需要,23岁的李艳,也成功转型成为了一名“自由人”了,甚至到了2001年陈忠和上任以后,当年的亚洲女排锦标赛,李艳都随队参加整个夺冠征程的,可见李艳的技术,能力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在我看来,这一时期的“自由人”都是从攻手转型而来的,我们再举一个俄罗斯女排的例子,也能验证这一点,俄罗斯女排有一名自由人邱丽娜(原来也叫巴托科蒂娜),她在前苏联时期就入选了国家队,担任接应,后期到了俄罗斯女排时期,主攻和接应两个位置都能胜任,2000年和2004年奥运会,都是场上的主力自由人。

1999年世界杯期间,由于李艳的受伤,由原替补接应周苏红顶替担任“自由人。”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攻手,在担任“自由人”之前(周苏红还包含了之后),都是很出色的,一方面技术上,全面,细腻,这是能胜任这个位置的一个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毕竟是新鲜事物,我坚信她们的头脑也是很灵活的,要迅速接纳新鲜事物,要快速适应位置的不同,同样更要调整这种位置变化,角色转换带来的不同,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在排球场上,我们中国女排的“自由人”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出色。

3. 成长时期的“专职自由防守队员”

黄金一代主力自由人张娜,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

一项新制度也好,还是一件新事物也罢,它肯定需要时间的推移,来沉淀的,来被人们所接纳的。“自由人”制度或者说角色,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

经历了一段时间后,时间走到了新世纪——21世纪,中国女排也经历了悉尼奥运会的低谷,世界各个强队也都在新的周期开始重新洗牌了。这个时期,我们国内的联赛中,涌现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自由人”——天津女排的张娜。张娜身高1米80,20岁之前,主要打副攻手,并且还有一手跳发球,这个在当时已经是很先进了,另外加上1米80的身高,打攻手比较吃力和吃亏了。所以在2000-2001年全国排球联赛中,张娜第一次担任“自由人”的角色,在最佳一传和最佳防守两个技术统计中,她都排名全国第一,这是相当出色的了,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般的壮举了。

要知道,当年的天津女排只是一支“升班马”,所以队里涌现出这样一名出色的队员是很难能可贵的。凭借着这样出色的表现,张娜也顺利入选了陈忠和组建的新一届国家队大名单。

在我看来,要不是有“自由人”制度,张娜或许就默默无闻打副攻手一直打下去了,张娜或许自己也没想到,小时候刚开始启蒙学习打排球日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自由人。我们都不能未卜先知,也不知道将来的形势和政策会如何,但我们都坚信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

可以说,张娜是按照专职自由人的模式培养出来的,这从日后张娜的排球之路就可以看得出来,完全走着“自由人”的行动路线的,21岁入选国家队,到29岁退役,都是优秀的“自由人”。

实际上来说,这一时期,自由人制度已经逐渐成熟和完善了,国外有球队甚至已经有了按照“专职自由人”培养模式培养出来人才了,如美国的斯科拉和意大利的卡杜略等,我们回想一下,她们的身高都很矮,除非是二传手,按照正常的情况,她们的情况几乎难以胜任攻手的角色。她们的情况可能某些方面和张娜差不多,但肯定也有很多方面是和张娜转型的不一样。

但无论如何,这一时期,自由人已经逐渐专项化了,转型过来的自由人,不再是临时客串了,甚至是出现了青年队时期专职培养的模式了。这对于排球运动是一个“大踏步”前进。许多个子不高的队员,纷纷都可以参与到排球运动中来了,因为他们不需要去前排拦网,进攻,他们只需要在后排防守就行了。

同样也给主攻副攻甚至是接应的选材,队伍的打法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如:副攻手为了拦网的需要,身高越来越高,但到了后排可以被“自由人”换下,而主攻的选材和选用,则对身高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除了进攻外,对主攻这个角色的保障环节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要求主攻队员是越来越全面了,一传体系在男排和部分女排中也出现了双主攻+自由人接满六轮一传的流行体系了。

那么,这也对接应二传又产生了变革了,很多身高高,力量大等特点鲜明的强力接应孕育而生了,接应二传的角色定位已不再是以前仅仅接应二传手的定位了,而是几乎成为了球队的进攻核心,战术中心和主要得分点了。可见,一个小小的自由人,能带来的改变可一点都不小。

正是这种所谓的变革,让排球运动发展了,进步了,立体化了,高大化了,反而反衬出自由人的“渺小”了,自由人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成长阶段,似乎被冠以“自由防守队员”,仿佛就是被动挨打的,好像被人们看到的就是在他们手里丢分,难道“自由人”真的就只是“自由防守队员”吗?

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吧。我们看到有了自由人以后。排球的攻防流畅度在增强,速度在加快、攻守越来越趋于平衡,可以说观赏性和实用性都兼顾到了。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的自由人球员,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防守球员了,往深度的战术模式挖掘,她们现在是可以参与球队的组织进攻了,例如意大利的著名自由人德吉纳罗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现在高水准的调整垫传,已经超出了一个自由人球员的能力范畴了。

4. 成熟时期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意大利著名自由人德吉纳罗

排球运动经历了多个时期,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发展,一直走到了今天,我们不妨再对比一下当今的自由人和之前20多年的自由人,相信大家都能有共鸣:时代不同了,人也不同了。 当今的“自由人”绝对不单单是“自由防守队员”,也不再是当年的制度变革所带来的转型的产物。而是非常成熟专业化,专职化培养出来的“综合性复合型排球人才”!

我们拿一项技术纵向对比一下就知道了——调整传球(非二传完成的传球)。从最早的接应二传来完成,到了欧美大部分球队由副攻来完成,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球队只要有条件都由“自由人”来完成。

从调整传球这个转变,就能体现排球运用是在螺旋式的上升发展,因为自由人来完成调整传球,理论上说,其他场上五个人都可以发起进攻,包括二传手,既然从技战术的角度来说,要成就“自由人”有新的任务,那么从“自由人”本身的角度来说,技术的掌握,要求应该是更精细化,更全面化,才是大势所趋。

德吉纳罗

另外还要说明一点,自由人来完成调整传球,要求比其他攻手要求更高,因为规则的限定,自由人踏入3米线是无法用上手来给攻手传球的,只能用下手的垫传了,而在后排则没有这个限制。

我们结合当今排坛的整体风格——简单实用,高快结合的特点,不少自由人在前排垫传能舒服得传给场上几乎每个攻手,也能在后排上手传出速度很快的平拉开球,甚至在大调攻的时候,也能给攻手喂出非常舒服的到位球。

前面说到的意大利的主力自由人德吉纳罗就可以在前后排给副攻手传出快攻;而我们中国女排现在的主力自由人王梦洁也经常敢于尝试运用后排跳传来给前排攻手传出平拉开的球,我想这些都需要技术水平的支撑和队友之间非常默契的配合。

说到这,我们还能说我们现如今的“自由人”不是“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吗?

总结语:

小身材,大能量!小小的自由人,能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喜,从这些惊喜中,透露着排球这项运动在不断的发展和前进。

我很欣喜,这些年能见证自由人发展的历程和变革。在未来的排球星空之中,定会有一颗颗小小的自由人之星,闪烁着无比灿烂的光芒照亮在排球场上!最后我想由衷的说一句,自由人加油,排球运动加油!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