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家族崛起的两个核心人物是谁?

高旭评历史 2023-09-16 15:14:01

这篇起,咱们会进行一个长篇人物传记的创作,司马懿、姜维、邓艾等三国的核心人物都会一一详写。

先从司马宣王开始吧。

司马懿能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篡夺曹魏政权,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整个司马家族集体上阵的结果,要了解高平陵政变的前因后果,咱们得先从河内司马氏讲起。

司马氏的先祖可以追溯到秦末的司马卬。

刘邦兵出关中,东向与项羽争衡天下,从临晋渡过黄河,攻下河内,俘获殷王司马卬,司马卬随后叛楚归汉,站到了刘邦一边 (《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 ,殷王反楚。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西汉开国后,司马家一直走的都是武将世家的路线。

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在永初元年(108)随车骑将军邓骘出击西羌,作战不利,汉军大败。

但这并不影响司马钧的仕途,元初二年(115)他已经以征西将军的身份,都督诸军攻打先零羌。

在此次战役中,司马钧坐守城池,拒不出兵救援属下仲光,导致汉军惨败。司马钧事后被朝廷征召,下狱自杀。

到了司马钧子司马量时,司马氏出现了一个重大转变:由武入文。

司马量不再从军,他当上了豫章太守!

到了司马钧之孙司马儁,司马家更是体现出浓烈的儒学学风:其人颇知书,博学好古,已沾染儒风。朗祖父儁,字元异,博学好古,乡党宗族咸景附焉。

背后的原因是啥呢?

除了司马钧在军事上的惨败外,还和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有关。

25年定都洛阳后不久,刘秀继续独尊儒术。

营建太学,收罗天下儒经,广招天下大儒,设立五经博士,恢复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

刘秀巡幸鲁地时,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

在朝堂上,刘秀更是经常与大臣们进行儒学的探讨研究,以至于到了“数引公卿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的地步。

明帝时,刘庄不仅继承了刘秀在朝上坐而论道的传统,还亲自去太学讲党课,“维射礼毕,帝正坐而讲”,效果极其震撼“图桥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在皇帝的亲身传导下,整个国家开始大范围的推进儒学的学习和推广,许多郡县开始兴办学校,民间也出现很多私学。各地豪族开始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准则用于修身齐家治乡里上。

西汉时代,史书中关于对豪族的描写往往是"橫行乡里"、“侵渔小民”、“武断乡曲”、“兼并役使"、“豪强”、豪奸、“豪纵”这种贬义词史不绝书。

等到了东汉,像“赈赡宗族”、“赈济贫乏”、“好施周急”、“著姓”、“豪贤”、“名族”、“名士”等褒义词也开始在史书中大量出现。

司马氏所在的河内无疑就是最受益的地区。

东汉立国之后,都城从长安移至洛阳,河内靠近王畿所在,儒学自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发展,而身处河内的司马师自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司马量虽然在历史上名气不大高,他对司马氏家族兴衰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他的运作下,其子司马儁当上了东汉三大郡之一颍川郡的太守。

颍川郡共有15个县,每个县在后来的三国时代都有不少名人,如阳翟县的辛评、辛毗、赵俨、郭嘉,襄城县的李膺,颍阴县的荀氏诸杰,许县的陈寔父子,长社县的钟繇,阳城县的杜密等。

曹操的文臣集团有大半都出自颍川郡!

司马儁本人博学好古,倜傥大度,很受当地士族欣赏,任上没少提拔各大家族的俊才。

然而不同于两汉传统的经学世家,司马儁的兴趣主要在史学,注重博通,“博学好古”、“雅好《汉书》名臣列传”。

《汉书》在汉晋时代被视为具有实际政治功用的刑政之书,颇受注重事功的三国君臣重视,刘备、孙权皆曾命其子读《汉书》,从中学习治国要术。

司马氏家族对于《汉书》的重视,实际上反映了其注重事功的倾向,司马懿后来操作政变熟门熟路,《汉书》里的相关案例他肯定没少研究!

你看他父亲司马防对《汉书》的研究到了什么地步,父防,字建公,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

能背出数十万字!

因为司马儁的大量铺垫,士族集团也对司马氏也投桃报李,司马儁其子司马防后来官居京兆尹(少仕州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

司马氏崛起的第二个人物出场了。

司马防历任洛阳令、京兆尹,在洛阳令任上还举荐过曹操!曹氏、司马氏可是亲密的“盟友”哈。

司马防起了两点作用:

1、 生了八个好儿子

依次为司马朗、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时人对司马家的儿子们有一个称号:八达!

其中司马孚可是司马懿的最得力助手,无论是政变,还是平叛,他的这位好弟弟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2、教学出色

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

同时在读《汉书》的过程中,司马防读出了一个权力斗争的最重要原则:当官,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忍,要能等!

日本的德川家康刚开始只是一个人质而已,也不是很能打,但人家就是能等,熬走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成为日本战国时代的最后胜利者。

司马防把这条原则以他严格的教育方式传给了家族的每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逆境,都要忍辱负重,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在司马防的八达里,最先出道的是长子司马朗。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 2023-09-18 12:56

    八达是因为这八个孩子全都字X达 所以日本人以信长比曹操以家康比仲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