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试错实验室:先开枪后瞄准,才是大学逆袭的正确姿势

酷小迪 2025-04-14 17:04:37

前几天有学妹深夜私信问我:

现在AI这么火,听说AI可以取代大部分工作,我现在到底应该拼命卷绩点,还是该转专业学习人工智能呢?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觉到满满的焦虑。

昨天刚写了一篇关于大学生迷茫等级的文章,还没看的同学,传送门在此:测测你的大学迷茫等级:90%的人卡在第三关

当代大学生,被身处的信息洪流逼疯了,正陷入集体性“选择瘫痪”。

关注几十个职业规划博主,收藏夹里堆满了人生必做清单,可是越规划,越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想卷怕白费力气,想躺又焦虑到失眠。

说一个反认知的真相:大学根本不是人生规划课,而是一张不限次数的“试错体验卡”。

换句话说,你读大学交的学费里,包含不限次数的试错机会,而且多试多得。

PART.01

学霸也会“规划中毒”

给我私信留言的是一个学霸小妹妹,在某985读大一,绩点稳居年级前三名。

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每天都铁打不动六点钟起床背书,是学校出了名的校花学霸。

她学的是会计专业,成绩这么好的她,面对着未知的前路深陷迷茫。

我问她,当初报志愿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会计专业?

她和我说,父母和周围的人都说会计专业稳定,适合女生。

我不禁问她:但是你真正了解过这个专业吗,喜欢这个专业吗?

她回复给我一个大大的“no”的表情包,能感受到她在读大学之前,就对会计专业满满的拒绝,只是碍于周围人的建议,不得不选择了会计专业。

你看,她就是典型的学霸中了规划的毒。就连她自己都说,自己好像活成了别人的AI,接收大量信息,然后充分吸收。

可是除了继续被迫卷绩点,将来读研深造,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学妹的情况不是个例,而是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有数据显示,68%的学霸在选择专业时,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

52%的绩点排名前10%的同学,存在轻重不等的抑郁倾向;

有39%的考研党坦然承认,根本不清楚自己将来读研的研究方向到底是什么。

不得不承认的是,学霸的学习能力普遍很强,尤其是做规划的能力。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霸们都非常擅长搜集学习资料、经验贴,然后直接复制粘贴成功经验。

但到了大学,就相当于是半个社会,大学不再靠一纸成绩考察你的水平,所以单一的“复刻成功经验”,已经不再适用了,最多也只是个参考借鉴。

这种沉浸于路径规划的现象,本质是用确定性幻觉,逃避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那些中了规划的毒的学霸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适用于任何场景,

殊不知,人生大多数时候,需要靠自己经历,去成长,去改变。

螺旋上升,波浪前进,才是走到终点最短且最舒服的状态,并且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就像没谈过恋爱的人,靠星座解读去选结婚对象一样,只停留在大众化、理论化的层面,却忽视了个体化的重要性。

大学,我们都成人了,是时候意识到个体化的重要性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要走的路本该不一样。

PART.02

学会开“认知盲盒”

真正清醒的大学生,早就把人生调成了“体验模式”。

他们深知,在大学这个低成本试错的环境里,行动密度的重要性要远高于思考深度。

他们在低成本试错中,不断积累真实的决策数据、经历体验和自我感受,而非停留在空想理论层面。

那些被困在别人给的规划里的大学生,不是没想过做一些其他的尝试,但“规划”两个字就像一个牢笼,死死地困住了他们。

大厂的工作看起来光鲜亮丽,于是大学期间猛刷了6段实习经验,直到面试时HR问起:这么多实习经历,请说出一次对你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变动,

才意识到,自己准备了100多种面试回答技巧,唯一忽略的居然是最真实的自己,忽然发现这一路走来,从来没有为自己真正活过;

读研读博看起来是圈层的蜕变,于是大学期间想尽办法把绩点搞得更高一些,成为了成绩绩点的奴隶,

当看到室友之前看似每天不务正业地研究美甲,接各种兼职赚钱,却在两年后在学校里开了个美甲店时,

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居然这么喜欢美甲,却不曾敢想,把它发展成一个小事业。

其实在大学期间,学会开“认知盲盒”很简单,把想做的事,落实下去,不要只停留在“想”的层面。

当你真正行动起来时,你会发现,你的收获远不止这件事情本身,

你会收获到很多书本、课堂之外的东西,这些都是你将来步入社会最宝贵的财富。

PART.03

不要怕“错”

开“认知盲盒”,必然会经历“错”。

很多人不敢尝试,不愿意尝试,就是因为怕犯错。

当代大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规训就是,一纸成绩定对错,凡是考试范围之外的东西,都是错的。

记得大学时有一个成绩特别棒的学长,刚上大学没多久,就发现了二手书的商机,调研了小半年之后,大二就开始倒腾二手书。

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食堂门口摆摊,晚上挨个宿舍楼走寝做宣传,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半年的时间里,赔了五万多块。

身边的朋友、同学、老师,都劝他说放弃吧,赶紧收手,但他总觉得再咬牙坚持一下就成功了。

他没有害怕眼前的“错”,更没有畏惧这付诸东流的努力和五万块钱,而是仔细复盘,和不同的人去聊他的小事业。

又过了一年半,再看见这位学长时,他正站在创业大赛的路演现场,和资方洽谈。

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怕尿炕难道你就不睡觉了吗?

人生其实也是这样,怕失败,怕做错,难道你的生活就不继续下去了吗?

什么事都不做,固然不会犯错,但同时也会错失很多大好机会。

做错了,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不敢行动,和不敢从失败中提取经验,作为自己成长的养料。

PART.04

结语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叫:

生活如打枪,有意瞄准,无意激发。

但在大学阶段,我反而认为,要先开枪,后瞄准。

因为你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人生里,你会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只有不断尝试,不断经历,才能练就我们的反脆弱能力,在大学里成为逆袭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