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总有人问:咱都有歼-20这种性能更强的隐形战机了,为啥每次拦截外机还是派歼-16?这问题听着简单,其实里头门道大着呢。咱得好好聊聊这军事决策的"算盘"到底是怎么打的。
歼-16这"多面手"是真香先说歼-16这老伙计,人送外号"空中炸弹卡车"。这外号可不是白叫的——12吨载弹量,机翼下挂满导弹跟挂腊肠似的。
之前南海那出大戏,歼-16直接拿尾流干扰把美军侦察机晃得跟醉汉似的,靠的就是这大推力和高机动性。双座设计更是个宝贝,前座飞行员专注飞行,后座能同时指挥无人机群,一架就能当空中指挥部使。
这飞机航程也实在,4000公里航程加1850公里作战半径,空中加油后更是没边。挂架也多,12个挂点能同时带反舰导弹、空地炸弹和空空导弹,活脱脱一个"空中武器库"。军演的时候,歼-16带着PL-17超远程导弹,500公里外就能精准点名,美国专家都说这配置"500公里内无敌手"。
歼-20牛在隐身,雷达反射面积跟麻雀似的。但隐身是要付出代价的——弹舱就那么大,装不了多少弹药。外挂武器吧,隐身效果又打折扣。这就像刺客出门,要么轻装突袭,要么带把大刀被人发现。拦截任务要的是持久战,歼-20这"刺客"去干保安的活,大材小用不说,还容易暴露行踪。
再说这歼-20金贵得很,造价7亿一架,维护要恒温机库,隐身涂料娇气得跟大姑娘似的。拦截外机这种日常活,用歼-20就像拿高脚杯喝啤酒,不是不能用,是真心疼。现在歼-16都服役近400架了,边境机场随时能起飞,性价比甩歼-20几条街。
实战里"刺客"和"多面手"得打配合其实这俩兄弟是黄金搭档。歼-20当"刺客",专挑敌方预警机、加油机这些高价值目标下手。歼-16当"火力支援",带着超远程导弹随时待命。
就像之前南海那次,歼-20先隐身突防锁定目标,回头让歼-16用PL-17直接"快递"上门。这种组合拳,既保证了歼-20的隐蔽性,又发挥了歼-16的火力优势。
平时歼-16满世界巡逻,歼-20藏在后方当"杀手锏"。真要打起来,歼-20先撕开口子,歼-16带着小弟们往里灌。这种"藏锋于鞘"的策略,让对手根本摸不清咱的底牌。就像俄罗斯套娃,你永远不知道最里头藏着啥。
说到底,军事决策就是算经济账。歼-16单价5.7亿,维护简单皮实耐造。歼-20单价7亿,维护成本能再买半架飞机。拦截任务要的是快速反应和持久作战,歼-16能24小时待命,歼-20得省着用。这就跟家里买车似的,日常代步买皮卡,赛车得留着下赛道。
还有个关键点是数量。歼-16都快成空军主力了,机场多飞行员熟。歼-20毕竟金贵,数量少得跟熊猫似的。真要是外机天天来,全派歼-20拦截,估计还没拦住呢,钱包先扛不住了。
有人可能要问:那遇到强敌咋整?这时候歼-20就该出手了。比如对付F-35这种隐形战机,歼-20的隐身和超视距探测就能派上大用场。但日常拦截侦察机、预警机啥的,歼-16完全够用。这就跟打扑克似的,王炸得留着最后出,小牌先清场。
其实空军心里跟明镜似的。歼-16负责"亮剑",歼-20负责"藏锋"。平时让歼-16在前头晃悠,歼-20在暗处盯着。对手一看这阵仗,心里得先掂量掂量——明面上是歼-16,背地里不知道藏着多少歼-20呢!
所以说,派歼-16拦截外机,不是歼-20不行,而是这账算得太精。该用牛刀的时候绝不手软,日常巡逻就得用趁手的家伙。这军事决策的智慧,就跟咱老百姓过日子一样——好钢得用在刀刃上,大钱得花在关键处。下回再看见歼-16挂弹起飞,别忘了背后还有歼-20这手"王炸"呢!
分拦截什么类型的敌机,大型机用重型战机合适,空优战机就不能用歼16了,不灵活
一般巡街站岗的都是保安联防,正规警察都在办理大案要案
主要是去拦截它们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