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注重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需要寒窗苦读数年考取功名,所以在朝为官者几乎没有不识字的。凡事都有例外,譬如李卫,他就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人却可以一路升迁,官至直隶总督。
这个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官员,尤其受雍正的喜爱与信任。他的为官之道也算得上官场的一股清流。
李卫画像
深受雍正信任的他权势有多大
康熙二十七年,李卫出生在江苏丰县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康熙五十六年,李卫捐了个员外郎。康熙当政时,他只是个普通的官员,并未得到重用,但是当雍正登场时,从此开启了他平步青云的官场之路。雍正即位初,任命李卫为云南盐驿道,上任后,政绩显著,硬是把这个麻烦的差事办妥了,把当地的盐务转亏为盈。
第二年,被升为布政使,仍兼管盐务。第三年被提拔为浙江巡抚,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员外郎升迁为巡抚,这种升迁速度在官场并不多见,可见雍正对他的信任与喜爱。到雍正五年,雍正为让李卫放开手大干,为他设立浙江总督的职位,管理巡抚事。
不仅做了总督巡抚,兼管盐务等,还掌握了军政大权。属于他的权力巅峰时刻到来,此刻的他可以算得上“一方霸主”,所到之处呼风唤雨。在他管辖之处,随处可见为李卫妻妾修筑的庙宇。
李卫剧照
雍正时期,他提拔的人很多。但是像李伟一样,能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人几乎没有。在明清时期,朝廷对军政大权要求、限制很严格,一般是军政分离,但李卫就是获得了这样的特权。不过李卫也不未辜负雍正的期望,在位期间,不畏权贵、尊重文人,做了革除不少弊政的措施,深得民心。
李卫的权力巅峰留在了雍正时期。在乾隆登基以后,他被调离浙江,回朝后依旧可以担任尚书要职,虽然权力依旧很大,但是相比较在浙江权倾一方相比还是被限制太多。乾隆并不信任他,在任用他的时候也在提防他。
为何雍正如此信任他?
李卫只是家境富裕,并无根基,也不是什么八旗贵族豪强之类的,如此的背景,在官场的资源有限且走的路长短也有限。雍正即位之处,争议众多。所以任用李卫着用清白类型的官员进行改革,对他实施的改革措施稳重进行有很大作用。像李卫这样背景清白,牵连较少的人,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卫有一种不畏权贵的刚直。这种性格是官场很需要的同时也会犯一些人的忌讳,为此他会经常跟别人产生争执,同时得罪不少人。但是康熙要求的唯才是举,要的是能力。这也是李卫成为雍正臂膀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卫专门帮他去打击地方豪强。
李卫剧照
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关键,李卫是雍正的一条臂膀,专门帮他去打击豪强。李卫的官场经历最大一个特点就是一直在与劲敌斗争,从在朝户部时到任职云南管理盐务,基本上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他的性格特点正好充当了雍正手中一把利刃。因为性格的原因,他不会团结地方势力,结党营私,所以雍正才更放心他管理政务。
乾隆继位后,为何不被重用?清朝虽然主张满人、汉人平等,在朝人员重要职位不仅有满人,也要有汉人、蒙古人等。但是真到一定程度,各位帝王还是会偏向满人,所以这也算得上是清朝政务的弊端。而李卫就是汉人,即使把他捧到一定高度,也是因为他的用处。等到物尽其用时,还是要回归自己的本位。即使李卫不会反,不会结党营私、不会拥兵自重,但是生性多疑的帝王怎么会容忍这么大一个隐患存在。
对于中央集权极端的清王朝来讲,自然不允许这种情形存在。但是碍于父亲的颜面,不适宜对李卫的调职权力下倾太大,所以在他回朝后,还是给了一个肥差。
靠山倒了,而且之前因为工作得罪了那么多人,他的存在对乾隆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了。无论如何,李卫在雍正时期的清正廉明之举,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很大意义,而且他的能力确实过人,很少人能做到他这个水平了。
李卫剧照
李卫的故事传奇且正面,近些年关于他的影视剧层出不穷,让不曾熟悉他的人对他有了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