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认为灿烂的蜀汉文化就是一个伪命题。
在刘备夺取益州之前,益州人口超百万,夺取益州的过程持续了两年,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及人口数量,夺取益州之后,刘备自带的兵马虽然增加了益州的人口数量,但是他们多数为军队,是不从事生产的,而且最开始时蜀汉并没有实行屯田制度。
就政治与军事素养而言,刘备不如曹操。就文化素养而言,曹操乃三国之最,堪称历史上一流文化人,轻松碾压诸葛亮,我们熟知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些文学语句都是曹操创造的,而且是真真正正的原创。
蜀汉政权在诸葛亮与姜维独掌军权时代一直穷兵黩武,直至灭亡之日。为了维持穷兵黩武政策,蜀汉政权加大了汲取强度,结果导致人口发生急剧萎缩。二是人口萎缩后,军队仍维持在10万人以上;抽调如此多的壮丁入伍,意味着从事生产的劳动力进一步萎缩,也意味着蜀汉政权要想维持财政“蛋糕”的规模,唯一的办法便是加大汲取力度。三是诸葛亮、姜维与益州本土的官员并没有想象中的团结,同时与宦官之间也有着激烈的争斗,根本就无暇搞什么文化建设。蜀汉政权仅20万户百姓,却需要4万名官吏来管理,原因便在这里。增加官吏人数,既是为了提升汲取强度维持财政“蛋糕”,也是为了用高压手段维持社会稳定。可是,大量豢养不事生产的官吏又等于抬升了汲取成本。长此以往,即便没有外敌入侵,蜀汉政权的结局也只有溃败——汲取收益越来越低,汲取成本越来越高,财政“蛋糕”越来越小。当汲取成本的提升幅度超过汲取收益的增长幅度时,政权就会陷入无法维持的困境。
人们只是被“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犹如天人的惊人表现所倾倒,从而掩盖了蜀汉政权的颓废。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何谈灿烂的蜀汉文化!!
关注:馦鸙
阅读有良心的文章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收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