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曾以其雄浑壮阔、万邦来朝之姿闪耀于世,可一场惊天动地的叛乱,却如同一记重锤,将这盛世砸得粉碎,这场叛乱便是安史之乱。
安禄山,这位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在蓟城南郊举行了一场改变大唐命运的誓师大会。他打着奉玄宗密诏讨杨国忠的幌子,实则心怀篡逆野心。要知道,彼时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各驻兵之地张贴的榜文,那墨书大字“有异议煽动军人者,斩及三族”,透着股让人胆寒的肃杀之气。意思就是,但凡有人敢发出不同声音,敢煽动士兵抗命,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三系血亲,都要惨遭斩首。
紧接着,安禄山开始调兵遣将。他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驻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驻守平卢,别将高秀岩驻守大同军,而其余诸将则率领大军连夜开拔,兵锋锐利,直逼东都洛阳。安禄山自己呢,乘坐铁甲车,亲率步骑精锐 15 万人马南下,对外号称 20 万,行军之时,烟尘弥漫千里,喊杀声、鼓噪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当时的大唐,处于怎样一番景象?海内承平日久,百姓们已经过了百余年不知兵戈为何物的安稳日子。突然听闻范阳兵起,刹那间,远近皆惊,恐慌如汹涌潮水般蔓延开来。河北之地本就在安禄山的管辖之下,叛军所过之处,州县防线如纸糊一般,望风瓦解。那些郡守、县令们,有的吓破了胆,开门出迎叛军;有的胆小怯懦,弃城逃窜藏匿;还有的倒霉,被乱军擒获屠戮,竟没有一人、一城能奋起抗拒。
就这般,一场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安史之乱,如一场遮天蔽日的风暴,在大唐的疆土上骤然爆发,从此拉开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沉痛序幕。盛世的繁华戛然而止,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唐的主色调,而这背后的诸多缘由、各方势力的纠葛,都值得我们深入探寻,且听下回分解。
惊心动魄的历史转折,即便时隔千年,依旧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历史洪流的磅礴与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