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酒里被兄弟下毒,回家后吐血不已,魏征一句话却道出了真相

历来有些现实 2023-12-06 22:04:49

“小弟,毒酒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要用最毒的酒。”

“是的,保证一滴就将他置于死地。”

“那好,我已经向李世民下了请柬,就看李世民今晚他来不来了。”

这一幕,发生在唐朝初年的东宫,对话的是太子李建成和他的小弟李元吉。

唐太祖李渊在几个儿子的协助下,击败群雄,夺取了全国政权,登上皇帝宝座。他满以为,自己大功告成,从此可以舒舒服服当皇帝了。

谁知道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天下太平后,宫廷争斗拉开大幕。

李渊跟汉高祖刘邦和隋文帝不同,后者的江山是自己主导打下的,自己的江山却是跟几个儿子携手建立的,他三个儿子都能征惯战,在建国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李渊按照祖宗的规矩,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不服。双方开始拉帮结派,在李渊面前相互诋毁、攻击对方,李渊夹在中间两头作难。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太子之争白热化,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决定先发制人,为这场争斗做个了断,将李世民毒杀。

五月初四下午,李世民收到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的请帖,邀请他到东宫出席晚宴,哥几个好好聚聚。

宴席上,李元吉叙述了兄弟之前的诸多不快,然后充满歉意地说:“二哥,我们是一母同胞,不该为谁当太子争得死去活来,让外人耻笑。”

这时候,李建成也一脸诚恳地对李世民说:“从今往后,我们忘掉过去的不愉快,同心协力为父王分忧,如果能这样,这个太子让给二弟也无妨。”

李世民听了深受感动,表示今后要放下仇恨、搁置争议、精诚团结,为大唐繁荣而奋斗。出席作陪的李渊堂弟、淮安王李神通端起酒杯提议:“来,为你们弟兄冰释前嫌,干杯!”

弟兄几个站起身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几杯酒下肚之后,李世民突然脸色大变,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然后呕吐不止,满地是血。

李神通一看慌了手脚,赶紧和随从一起将李世民搀扶起来,送回西宫。

李世民走后,李建成感到蹊跷,对三弟说:“元吉啊,这是怎么回事,李世民喝了那么多毒酒,为何安然无恙?”

李元吉也吃惊地说:“大哥啊,我也纳闷呢。”

是啊,李世民喝了那么多毒酒,为何啥事没有?

我们的老祖先对毒药很有研究,发现和发明了不少毒药。

《东观汉记·耿恭传》中记载:汉朝军队在跟匈奴的交战中,把毒药抹在箭矢上可以见血封喉——“恭以毒药傅矢”。

毒药形形色色,最著名的莫过于砒霜;它的化学名称叫砷,古人叫鹤顶红,信石。砒霜没有异味,但是却有剧毒。炼制的时候,下风十余丈外的“草木皆死”。“猫、犬食死鼠者亦死,其毒过于射罔远矣”(《本草别说》)。

根据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射罔是草乌头提炼出的毒药,乃“大毒”,而砒霜比它还厉害。确切地说,口服60毫克就能迅速置人死地。

因此,古人经常用它来进行谋杀。

而砒霜这种毒药,历史悠久,在晋朝的时候就有了文字记载。

晋·葛洪所著的《肘後备急方》在写道:“ 【葛仙翁肘後备急方卷之三】 : 大黄四分绿豆三分末砒霜二分光明砂半分……...”

在当时,普通药店都有砒霜卖,不需要实名制,不需要登记,普通百姓都可以买到,作为太子,李建成弄到手是轻而易举。

再说,毒杀李世民必须一招致命,如果杀不了抢救过来,对方必定出狠手反击。既然如此,李世民肯定是喝下不久便会死去,根本不可能起死回生。

根据当时的医疗条件,即使李世民奇迹般生还,也会元气大伤,出现诸多后遗症,活不了几年。可是事实上,李世民不但当时没事,而且还活了50多岁,这在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的古代,已经是长寿了。

这足以说明,李建成根本就没有下毒。为什么这样?因为他根本下不去手。

李建成虽然跟李世民勾心斗角,互相看不顺眼,但是他们毕竟是一母同胞,真要杀了这个弟弟,他于心不忍。

关于这一点,史书上也有记载。

武德七年(624年),齐王李元吉劝说哥哥李建成趁早把秦王世民除掉。他说:“如果你下不了手,那就由我干这件事,事情败露的话,你不用承担责任。”

有一天,李元吉得知李世民即将到自己的府第去,就让护军宇文宝埋伏在寝室里,打算就地除掉李世民。李建成得知后发了脾气,说三弟你不能这样干,咱们毕竟是一个娘生的。李元吉恼怒地说:“大哥,我可全都是为你着想,无论你们俩谁当皇帝,我还不是一样?”

这样的描述,出现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

司马光对李建成的总体评价非常高,用了四个字:性颇仁厚。

也许你会说,司马光是宋朝人,对唐朝的事不太了解,或者说他因为个人好恶对李建成有溢美之词。

那么,我们不妨看看《旧唐书》中,李建成是个什么样的人。

《旧唐书·魏徵传》(魏徵,即著名的宰相魏征)中如此记载:徵是李建成的亲信,他看到李世民的势力越来越大,威望越来越高,就劝建成早点下手。

但是,李建成并没有采纳魏征的意见。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曾经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魏征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如果皇太子当初真的听我的话,也不至于身首异处。”这句话直接点出了事实的真相。

《旧唐书》是后晋时期编写,史料比较原始,立场也比较客观,可信度很高。

这足以说明,李建成不是没有机会除掉李世民,而是他过于仁厚,根本下不了手。

这么一解释,李世民喝了毒药没有死去,就不难解释了。如果李建成曾经决定毒杀李世民,也安排手下付诸行动了,魏征在见到已经登基的李世民之后,就不会埋怨李建成不听自己的话。

当然,《旧唐书》并没有直接说李建成“仁厚”,更好像是在暗示李建成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

不管怎么说,李建成没有先发制人谋杀李世民,反倒是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掉了两个亲兄弟。

当然,史书上也说了,李世民之所以要这样做,导火索是太子谋反。可是仔细思考,又觉得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不合乎常理。

太子谋反?为的什么?当然是当皇帝;但李建成此时已经是钦定的太子,时间长达六年。建成虽然功劳没有李世民大,能力没有他强,但也运筹帷幄,屡立战功,克长安,收复河北,平定河西、辽山、绛城,剿除刘黑闼等,当皇帝也有资格。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晋阳起兵,李渊是等建成和元吉都到场之后才最终下定决心的。——“六月己卯,太子与齐王至自河东,帝甚欢”(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如果李建成没有能力,唐朝刚刚建立,内忧外患,李渊完全可以不按照老祖宗的规矩,不立嫡长子,让李世民当太子。

这期间,李渊曾经带二儿子和小儿子去避暑,让李建成留下监国,也足以证明他对太子是充分信任的。

从常理出发,李建成只须耐心等待,李渊去世之后,皇帝宝座铁定是自己的。在自身没有出现重大危机的情况下,李建成谋反目的何在?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当时和李世民各领一军,平分秋色,各当一面。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硅、魏征等人均成贞观之治的名臣。”由此可见,李建成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他的太子之位也是巩固的。

只是关键时刻,他不够果断,太顾及骨肉之情,让李世民先动手,成为遗憾。

其实李世民也顾忌骨肉之情,对哥哥下不了手,是他的亲信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日夜在李世民跟前煽风点火。

尉迟敬德甚至说:“如果你不动手的话,我就离开秦王府。”

如此一来,才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杀兄弑弟。

也就是说,李世民身边主张下狠手的人太多,他又比李建成无情了一些,才使得他笑到了最后。

常言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细看中国古代史,还真是这样。宫廷斗争中,心慈手软是对自己的最大的不负责任。

-

参考书目:《旧唐书魏徵传》《新唐书 卷九十二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大唐创业起居注》

《资治通鉴》

-

1 阅读:92
评论列表
  • 2023-12-28 03:06

    你的意思李世民吐血是自导自演?

历来有些现实

简介:假装懂点历史,假装不懂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