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5师组成东进纵队。5营二连对外称曾国华支队,向鲁西进发。
五营二连是125师精兵,一年前参加过平型关阻击战。到了鲁西一看,各路土匪,29军云集。光一个小小的陵县,城里的土匪人数多达4—5千人。
因为事前联系过,首领张子良打开城门,热情欢迎曾国华。表示要打日军。正说着,台儿庄方向来了一支部队要进城。说要保护陵县。一问,是殷汝耕的溃军。为了不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曾国华犹豫不决。
曾国华和书记马国瑞开会商量。马国瑞说,殷汝耕的伪军。既然已经承认错误。能团结就别打了。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这伙伪军全都跑了。
为了打开局面,曾国华支队陆续消灭了陵县,宁津一带的土匪刘彦臣。宁津县警卫队。建立了陵县,津南县政府
休整2个月后,5营2连扩军,在鲁西招兵,扩大了一个营,成立5团。满编3000多人。而115师教导营2个连也来到了宁津。
这时,高树勋的2个师从鲁南跑到宁津。曾国华亲自去迎接,可高树勋摆出一副架子,没把他放在眼里,“我儿子比你们萧司令都大,你们还想领导我?”
萧华听取曾国华的汇报,气得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命令以后不要管高树勋的事。就这样,情况更加复杂了。
1939年,东进纵队的影响扩大。日军开始扫荡乐陵。支队在黄家庄和敌打了三天三夜。拖住日军,掩护了主力,机关转移。日军伤亡100多人,开始在鲁西频繁扫荡。
到了5月,日军扫荡后,在庆云,宁津,乐陵和其它县全部建起据点,修补城墙。
虽然115师和当地同盟军建立了县政府,鲁西北一带出人,出枪,但没有减租减息,115师没有在当地扎根。随打随走。3个支队也是匆匆扩编后,就开始应对日军围剿。
这年冬天冷得出奇,部队好不容易从地主大户家筹来棉花,布料,战士们才穿上棉衣。
曾国华决定去鲁北。一路上又打了三仗,和红枪会作战,打临邑的鬼子。还替土匪曹振东打伏击战。
连续作战,5团疲惫不堪。又累又饿,曾国华决定在大宗家村休息几天。团长龙书金发现,大宗家位于陵县和临邑之间。部队的位置不太好。他向曾国华建议日军可能会报复,尽早离开。可王叙坤倒劝龙书金,我们打得日军一败涂地。谅他们也不敢再攻。成立县政府后再走。
曾国华也觉得马上走有点急。他对龙书金说,“县城召开成立联欢会以后再走,你安排人侦察一下。”
龙书金不再坚持,派出侦察分队前往临邑。可是,出发后,侦察分队就再也没有回来。
第三天,天亮时分,村外的田野上,全是列队的日军骑兵和步兵。5辆并排的汽车。头天晚上,1500多日军从德州出发,潜入大宗家和其它村。几个小时就到了。把几个村子团团围住。
凌晨,日军攻入村庄。负责警戒的连队发现日军突进来,也不鸣枪,导致在大宗家村的团部根本不知道日军来了。
其它几个村的连队马上投入战斗。有的连队很快打没了。
团部驻地打得最激烈。政委曾庆洪,主任朱廷宪带着警卫连反击。到了黄昏,俩人中弹牺牲。警卫连只剩一个伤员。龙书金被机枪子弹打穿了手臂重残。激战30多回合后,仍然没能冲出包围圈。
此时,几个村已失去联系,团部和连队各自做战,没有那支连队出来掩护。5团越打越冲不出去。越陷越深。伤亡500人。
曾国华率5团主力冲出侯家村,支援大宗家,5团用火力吸引日军,突然回马枪,击溃日军,曾国华看着满身是血的龙书金,一言不发。想当初,要是大刀阔斧开辟根据地。部队也不会一路漂移,孤军作战。
支队虽然取得过平型关胜利,也不能麻痹轻敌,骄傲自满,经此一役,曾国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支队越战越强,几个月后,成立鲁北支队,成为山东抗日前线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参考《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史料——曾国华访谈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