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出生的曹女士是河北邢台人,2015 年经家人介绍认识了邻村的刘先生。两人同属农村家庭,刘先生的母亲与曹父是同村,两家人自认知根知底,相处两年后,2017 年 10 月 5 日,曹女士随丈夫定居石家庄,次年 8 月迎来女儿的出生。

曹女士自拍照 图源网络侵删
起初的婚姻生活看似平静,直到 2021 年,刘先生的脾气突然变得暴躁。曹父回忆,当年 8 月 26 日,女儿因 “丈夫不洗脚” 的琐事被掌掴,导致左耳鼓膜穿孔。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的病历显示,曹女士就医时自述 “左耳突然听力下降 12 小时”,诊断为鼓膜穿孔。刘先生事后下跪认错,曹女士为了孩子选择隐忍,没有报警。
二、控制与暴力升级:从身体伤害到精神牢笼2023 年起,刘先生的控制欲愈发强烈,开始频繁到曹女士工作的服装店 “查岗”,怀疑她与顾客或同事有暧昧。据曹女士同事透露,刘先生曾在店内当众辱骂她,甚至要求店员实时汇报她的行踪。同年,曹女士因脾脏破裂紧急手术,家人后来才知道是家暴所致,但她始终没敢告诉父母具体受伤原因。

图源网络侵删
2024 年 5 月 2 日凌晨,曹女士再次因家暴报警。警方接处警记录显示,两人因 “家庭琐事” 发生口角,民警到场后调解处理。这是她第三次报警,但前两次都因 “证据不足” 未立案,警方仅对刘先生进行口头教育。
三、暴雨夜的致命逃亡:从家暴现场到失控车祸2024 年 5 月 21 日晚,刘先生怀疑曹女士 “与闺蜜王某见面后有婚外情”,两人爆发激烈争吵。监控画面显示,凌晨 2 时许,刘先生在小区内拖拽曹女士上车,撕扯中撕烂了她的上衣和裤子,并踢打她的腹部。曹女士后来告诉警方,丈夫当时持刀威胁:“今天要么你死,要么我活,必须跟我去王某家对质。”
车辆行驶至王某家附近时,曹女士趁刘先生下车查看的间隙,试图启动车辆逃离。刘先生发现后,竟纵身跃上引擎盖,双手抓住雨刮器继续威胁。行车记录仪录下了曹女士的哭喊:“你快下来!车要失控了!”

图源网络侵删
凌晨 3 时 10 分,暴雨中的车辆因重心失衡撞上路边花池,刘先生被甩出车外,头部撞击路沿导致颅脑损伤,送医后不治身亡。曹女士浑身是血地爬出驾驶室,向警方哭述:“我只想逃跑,不知道他还趴在车上……”
四、家属发声:她是长期家暴的受害者而非 “杀人犯”曹父在接受采访时,展示了女儿 2021 年的鼓膜穿孔病历和 2023 年脾脏破裂的手术记录:“她婚后一直和公婆同住,刚开始生活挺好,后来三天两头吵架,女婿一不顺心就动手。” 他哽咽着说,女儿曾多次被打到大小便失禁,但为了孩子和面子,始终没敢彻底离婚。

曹女士病例 图源网络侵删
刘先生的母亲则表示,儿子性格偏执,尤其是 2024 年怀疑儿媳 “婚外情” 后,情绪愈发失控。她承认儿子有动手行为,但认为曹女士 “半夜回家” 的行为 “刺激了丈夫”。
据警方调查,刘先生生前曾将手机与曹女士的特斯拉绑定,能远程解锁车门、查看行车轨迹。这意味着曹女士即便躲进车内,也无法摆脱丈夫的控制。案发当晚,她原本想驾车去闺蜜王某家求助,却不想成为悲剧的导火索。
五、法律程序与社会关注:从一审判决到舆论争议2025 年 3 月,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曹女士有期徒刑 11 年。法院认定,她在明知丈夫趴在引擎盖上的情况下仍驾车行驶,主观上放任死亡结果发生。但曹女士的辩护律师指出,事发时车辆时速仅 38 公里,且曹女士有多次刹车和避让动作,属于紧急避险而非故意杀人。
此案引发社会对 “家暴受害者自卫” 的广泛讨论。全国妇联数据显示,我国 24.7% 的已婚女性曾遭受家暴,但报警率不足 10%,许多受害者因 “证据不足” 无法申请人身保护令。曹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她的遭遇让更多人关注到:当报警、调解都无法阻止家暴时,受害者的 “逃亡” 该如何被法律看待?
结语从 2015 年的相亲相识到 2024 年的致命车祸,曹女士的十年婚姻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父亲至今无法接受判决:“女儿被打了三年,最后反而要坐牢,这让其他家暴受害者怎么敢反抗?” 这场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暴露出家暴防治体系中 “事后惩罚” 与 “事前保护” 的失衡。当暴力成为日常,当逃亡之路充满未知风险,那些身处困境的受害者,或许需要的不仅是法律的公正,更是社会对家暴零容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