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夺荆南关羽为何认怂?孙权讲信用?被误读的单刀赴会就是答案

阿斗不傻 2021-02-06 19:17:46
三国时代,关于荆州的争夺无疑占据了势力制衡,甚至此消彼长的主线。

这主线为何能成主线,除了天下正中的地理优势之外,还有势力考量在内。

三国兴衰关乎胜利的节点,必有荆州归属谁之手!

当荆州归属曹操的时候,曹魏势力达到了鼎盛,如非赤壁之战时大意,那有三国制衡出现。

当荆州归属刘备的时候,蜀汉势力达到了鼎盛,如非关羽大意失荆州,那有诸葛亮被累死。

唯一拿下荆州,而毫无作为的,只有致力于守土,却少有开拓的东吴。

(天下之中的荆州)东吴能拿下荆州,关键节点有两个!

其一是刘备攻略益州时,拿回荆南三郡,其二是关羽攻略曹魏时,偷袭获得剩余三郡。

可这属于刘备的荆州,驻守的人可是三国第一猛男关羽,

第二次兵败身死,那叫至死方休,第一次为何关羽会轻易放弃?这可不符合二爷的性格!

答案在哪?真正明白单刀赴会就懂了。

(关二爷脾气可不好)看这个问题之前,要先弄明白前因后果,这前因从借荆州开始!

对东吴而言,借荆州给刘备,无疑是困难时期的非常选择。

那个时候周瑜已经病死,吴军也就失去了主心骨,也打掉了东吴继续扩张的野心!

新人鲁肃上位后,面对的局势无疑很艰巨。

孙吴势力防线拉得太长太长了!

即要东防徐州曹军,又要西防襄阳曹军,还有中间突出部虽威胁不大,却也不能掉以轻心。

这东中西间隔,看今日地图,足有658公里之远。

在交通条件不便的古代,这长度无疑是用兵的噩梦,长江天险是东吴的天然防线,也是交通运输命脉,占据长江确实能缓解问题,但这条战线依旧太长了。

(周瑜去世让孙吴失去了扩张野心)如果全部都要防御,难免左支右绌,一点被突破,很有可能出大问题。

面对这样的局面,抓住机会的刘备亲自来求取荆州!

这无疑给了孙权,一个送顺水人情的机会,由此才有了刘备借荆州这个典故的出现。

这被借出的部分,是孙权防御力有所逮的部分,也是他顾不过来的部分。

这部分,包括南郡和武陵郡一部分!

至于能防御的,占据战略要地的江夏郡、长沙郡北部,孙权可是寸土未让。

这寸土未让,就给了孙权夺回荆州,带去了基石,原因也很简单,地理位置而已。

江夏郡大致就是今日的湖北武汉和咸宁,长沙郡北部则是今日岳阳。

这三个位置,都是长江节点之地,占据了这里,对孙吴水军意味着两重便利。

第一:他们可以顺流向西,攻取荆州,甚至通达巴蜀。

第二:他们可以转入洞庭湖,然后沿湘江南下,直取长沙、桂阳、零陵。

本就占据水军优势的东吴,拿下了这样的战略要地,真要翻脸攻击刘备,无疑如虎添翼。

(孙权地理很好)

这就是孙权借荆州,给刘备集团埋下的翻脸伏笔。

这些地方,我受制于压力借给你了,但战略主动权,我一定要握好!

面对这状况,刘备能说啥,答案是只能认,认完之后还要感恩涕淋,说自己大舅子:厚道人啊。

因为他非常需要南郡,这个地方关乎《隆中对》的下一步发展。

只有掌握了南郡,他才有向西进攻益州的可能。

随后刘备将战略重心转移,留在北面防备曹操的军队由关羽带领,率领少量精锐继续坐镇,至于他自己,则带领大军坐镇西面,随时准备西进益州。

这样的局面下,刘备集团,对于荆州剩余地方的控制力可想而知,很有限。

这有限的控制力,就是孙权刻意为之的结果,也是孙权乐见其成的事。

因为孙权从未放弃过对荆州全境的诉求。

兵力缺失,实力不济,成了这阳谋能成的关键,而刘备即便知晓是阳谋,也不得不从。

从这谋划而言,孙权无愧精于算计的雄主。

(孙权)随后不久,刘备获得了益州暗线张松法正的支持,受邀去了益州。

刘备开启了益州攻略的步伐,至于荆州,则成了关羽和诸葛亮、张飞的舞台。

跟刘备一起走的,还有无数精兵良将。

那个时候关羽手下的力量,因为诸葛亮张飞的存在,还可以勉力维持!

刘备深知,自己的大舅子不是易于之辈,谨慎的他,放诸葛亮张飞辅佐关羽,就是这担忧的体现。

他认为自己可以依靠庞统,还有多年战争的经验,一举拿下益州。

谁曾想,益州攻略并不顺利。

庞统的战死,让刘备失去了谋主,无奈的刘备只能召诸葛亮、张飞率军支援,这也促成了关羽独镇荆州的局面出现。

失去诸葛亮、张飞扶持,原本就力量不足的关羽,失去了帮手,对于荆州东三郡的控制更趋失控,哪里俨然已呈权利真空状态。

(刘备攻成都)在刘备势力动作不断的时候,孙权手脚有点闲,但眼神却在泛红。

这红眼病,在刘备攻略成都(公元214年),彻底占据益州之后,变成了行动。

眼红的孙权,决定先来文的,弄谈判。

由此才有了三国演义中诸葛瑾去成都讨要荆州的桥段出现。

那个时候刘备给的回复让孙权气愤无比:取了凉州,就归还荆州。

随后一通忽悠,加黯然落泪(演艺情节),就打发诸葛瑾走了。

这回复,让孙权火冒三丈,深觉自己妹夫野心太大,不讲信用。

寻思良久之后,孙权觉得来文的估计不行,就决定预谋动武。

这动武的举动就是,令吕蒙带兵攻击长沙、桂阳、零陵,孙权自己则和鲁肃分别带兵进军陆口和巴丘,直接将关羽堵在了南郡。

(志得意满的刘备)这样的局势下,关羽无奈了,地方占据战略优势,随时可以掐死自己!

那个时候的南郡两面受敌,关羽主力动弹不得,长沙、桂阳、零陵受到突袭,眼见就要失陷。

咋办?

关羽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煽动孙权后方的反对派吴砀、袁龙造反。

这造反确实煽动成功了,但却被鲁肃和吕岱很快镇压。

关羽的谋划虽然失败,却给孙权提了个醒,来武的有点麻烦,还是先谈判吧。

由此,才有了后续著名的典故“单刀赴会”出现。

而这单刀赴会真相如何?

看懂前因,大多数人就该懂了,这不过是一场荆州争夺而已!

至于两人如何谈的,还真是单刀赴会,不止关羽是单刀赴会,鲁肃也是单刀赴会。

谈判过程中,孙权要求荆州全境都是他的,鲁肃也将这要求,转述成了谈判要求。

关羽一看,这貌似谈不成,于是反驳说,拿下荆州,自己这方也有很多贡献,哪能如此划分,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不欢而散。

(两人谈判)不欢而散后,关羽明智地选择了弃守荆南,坚守南郡保护水路畅通。

这无疑是兵力不足的关羽,当时的最佳选择。

坚守南郡,保障水路畅通,就意味着自己大哥能来援助自己,只要大哥来了,事情就有反转机会。

事情也如关羽所料。

公元215年7月,刘备援军来了,五万精锐,顺江而下直抵南郡。

多了五万大军在背后,关羽立马改了战略部署,意图带兵突破孙权对南郡的包围,收回荆州三郡。

如果一切没有反转,荆州归属之战将提前爆发。

可恰在这个时候,远征汉中的曹操,击败了善于跳大神不善于打仗的张鲁。

得陇望蜀能成典故,就是因为这段故事中,曹操错过了机会。

但那是后话,知晓消息的刘备可不懂这典故,心急火燎的他,深怕益州后方不稳,只能选择和孙权谈合。这场差点撕破脸提前爆发的战争,最后在刘备主动谈合后结束。

占据优势的孙权,面对拼命的刘备,还有善战的关羽,也没有狮子大开口,而是选择以湘水为界平分了原本属于刘备的荆州地盘。

借了南郡,收回了三郡,孙权无疑是占了便宜!

可这占了的便宜,也让曾经互相信任的盟友,开始貌合神离起来。

两年后,鲁肃去世,吕蒙主军,致力于孙刘联盟的老实人去了,留下一个致力于打仗的人,这联盟最后瓦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