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式桥式登陆舰全球独一无二,令我军台海投送能力更强大,革新两栖战战法

筹海者张晓东 2025-04-11 08:20:46

前不久美国军事类媒体发布的卫星图显示广州造船厂建造一种新式的登陆舰,可以伸出长的登陆桥,深入滩头,这种“桥式登陆舰”是卓越的技术创新,可以大大加强我军登陆作战能力。

(1)这种船到底是什么型号名称?

由于官方没有公布,尚不明确它到底叫什么。它被媒体评论称为“移动登陆码头驳船”、“T-LPT”、水桥等等。总之,它的作用就是帮助将大型舰船上的重型装甲车辆运上岸,以支持可能在台海地区进行的两栖登陆作战,当然到南海东海的很多环境也能用。

笔者以为不妨称之为“栈桥登陆舰”或者“桥式登陆舰”。这种技术创新,大大加强我军登陆投送的能力。

(2)关键而奇特的桥式结构,省略了登陆艇环节

登陆舰和陆地之间需要一个登陆艇(车)环节,需要登陆艇和两栖车把兵力投送上岸,坦克想直接从两栖战舰上岸很难。登陆舰艇只能伸出几米长的跳板,但是桥式登陆舰可以省去这个登陆艇环节,彼此间像积木一样连接,形成上百米的桥梁,让重型装甲车甚至步兵可以从停在深水中的大船直接走上滩头,轮子和鞋底一滴水不沾,直接在滩头深处上岸,而无需中间的登陆艇环节。桥也允许民用滚装渡轮停靠。

桥这么长,还能过重型坦克,材料应该是很过硬。我认为还可以设计成两头都有桥,前面的一头伸到滩头以便部队上岸,后面短桥与运输驳船相连,让更多部队过桥上“舰”再过桥上“岸”,上完了换一艘驳船继续上。那只要船的数量足够,要送多少部队就送多少。

(3)革新两栖战法,扩大台海可登陆区域范围

除了增加投送量,长桥功能还扩大了登陆区。比如台湾沿海地形多岩石地段,通常意义上的可登陆区有限。浅水区域有小礁石的,也被这种桥规避了。从老美发布的卫星图上看,这种桥伸出长度实际达到128到133米,而不是有些媒体讲的120米或者130米。这样一来,我军在坡度较陡、不适登陆的沙滩也可以上了。

(4)奇特的插桩工作方式

这是一种正宗的海岸移动码头,居然有桥桩子。从一些资料图片上看出,在它们的侧船体上有好几根数十米的桩子,可以从船底向下伸出,借助压舱物和桩脚锥形装置把桩脚固定在超过30米深的海底,将船体支撑住,让桥高出海面,浅海水浪很难冲的动。

老美专家说通过开源商业卫星图发现这种战舰有三种型号,称之为水桥-185、水桥-135和水桥-110,型号以尺寸为基础。还有所谓第四种型号,长 70 米,据说2022年就被美国卫星首次发现,但是似乎缺乏推动能力,很可能是原型试验船。两种较长的型号分别有六条和八条支柱,以及两个侧装坡道。水桥-185 型还有一个船尾坡道,它们最多可连接五艘民用车辆渡轮。最短的型号只有四条支柱,没有坡道,但水线以下深度只有 2 米,因此可以比大型两栖舰更靠近海岸。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到底建造了多少艘,有分析人士统计出至少有七艘。我想没有七八艘也不够打大仗。未来一定会对这些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奇异战舰进行广泛测试,甚至改进完善。我们也可以因此获得更多信息。

0 阅读:184

筹海者张晓东

简介:历史与军事学者,上海社科院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