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科普:华语音乐在欧美市场的最高成就是谁?王力宏?黄家驹?

以莲娱娱 2024-05-23 21:50:41

伴随着《歌手2024》的大火,华语乐坛的真实面貌也被大众认清。在全球化的当代音乐环境汇总,华语音乐与欧美音乐之间的的确确存在着一些差距,作为从业者的职业歌手却仅有少数人表达出这种担忧,作为国内顶级歌手许巍曾经直言:“华语音乐也好,流行摇滚也罢,都是欧美玩剩下的”。

那么,在这种欧美音乐与华语音乐的直面交流环境之中,华语音乐在欧美市场最高的成就者是谁呢?是黄家驹还是王力宏,或者周杰伦呢?今天将从专业视角,将对于各位在华语音乐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在欧美市场的竞争力做出具体的解析,具体如下:

1:华语音乐在欧美音乐市场最高成就是——朱哲琴、《阿姐鼓》、民族类、批判性历史揭露思想,震撼人心。华语音乐在欧美市场,最高的成就,最好的表现,是华语音乐第一次全球发行的专辑——朱哲琴《阿姐鼓》。这一张专辑,凭借着“阿姐鼓”的历史沉重封建陋习的揭露,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属于一种向他人揭露伤疤的曝光性批判思维。

朱哲琴

对于欧美市场而言,《阿姐鼓》的背后的历史陋习满足了欧美固定思维之中的华语标签。为此,《阿姐鼓》成功完成了首次在56个国家地区同步发行的音乐专辑,也获得了美国唱片协会的经典大奖。,是国际唱片史上首张全球发行的中文唱片,累计销量达300万张。这个300万的销量,大部分是海外销量。也是华语音乐历史最好的民族类音乐销量。

2:华语音乐主流的流行歌手在欧美市场,最好的成就是——邓紫棋的《启示录》在西班牙语种市场开辟了第一个华语音乐的第二语种市场竞争力,完成了一次华语中文音乐在西班牙的强力下沉文化输出。除了邓紫棋之外,其他所有流行音乐歌手是处于一个零市场状态,没有竞争力,甚至不如以王嘉尔+英文定位的偶像歌手,也远远不如民族歌手。

不管是王力宏、周杰伦、张学友、陶喆、张惠妹等等在华语流行音乐之中尊称天王天后歌手,在离开了华语文化圈的欧美市场是不存在任何市场竞争力的。华语音乐的流行音乐是欧美音乐的下沉市场。下沉市场的产物很难完成反向的输送。

3:华语音乐在海外具有较高欢迎程度是——杭盖乐队、九宝乐队为主的少数民族风摇滚乐队。其实真正意义上可以将音乐巡演让外国人认同、长期购票支撑的口碑乐队,是九宝乐队和杭盖乐队为代表的——蒙古族摇滚音乐,或者是少数民族摇滚乐队。因为除了汉族和黎族之外,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语种和欧美是一致的表音体系,而不是中文这种国语强烈的文化隔阂语种。

杭盖乐队和九宝乐队,本质上做的事是将:民族乐和摇滚乐进行了融合,而民族乐在欧美市场是具有一个不俗的世界文化参差感提供的审美基本盘。世界民族乐在欧美音乐市场之中,统称之为:民族艺术。不管是格莱美音乐奖也好,还是全美、全英国以及德国、法国等等市场之中,对于民族乐的重视甚至可以达到国家文化交流的目的。

4:华语音乐仅有一人获得过格莱美音乐奖——吴彤,获得了第52届格莱美最佳古典跨界专辑奖,第59届格莱美最佳世界专辑奖。都不属于华语音乐主流的流行音乐,而是和马友友、谭盾一起获得的配乐专辑奖,以及民族风融合的世界音乐专辑奖。所以本质上,吴桐获得的奖项并非是流行性大奖,所有传播度较低,知晓者较少。

这四点以综合,我们可以读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原因:欧美市场是排斥华语音乐,而且存在音乐规则上的碾压。但凡是批判性音乐,可能会获得较高的推广,而但凡是真正的竞争力产品,其实很难获得较高的市场规模。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三个基本结论:

华语音乐在欧美市场是一个默认被打压状态,华语音乐是否优秀并不是欧美市场考虑的问题,排斥华语音乐市场扩大才是欧美音乐的基本认知。华语音乐的的确确存在:语种、文化、审美的瓶颈,也存在工业规模和先进程度的硬实力差距,无法满足大部分欧美受众的消费观。反倒是让更多的偶像歌手,以韩国音乐的思维去做中英文混合的歌曲,再度去说宣扬华语音乐,其实这宣扬的并不是华语音乐,而是华语歌手以韩国音乐的方式来曝光中国音乐人。华语音乐的民族性流行融合,是具有极大的文化输出能力。九宝乐队和杭盖乐队的成功,就已经表明一件事:民族风是我们华语音乐的最大优势,我们的音乐市场组成是比欧美更复杂多元的。我们不仅仅只有更为市场化、非音乐体系教育化的流行音乐,我们还有青歌赛、民族乐、学院派通俗乐、戏曲、地方民谣、美声等等多个大规模的市场。流行音乐海外最佳成绩——邓紫棋《启示录》开辟、发行西班牙语种市场

整个华语音乐,我们将视角从华语地区扩大至整个世界之后,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所有的华语音乐商业唱片产品,都是给华语地区服务的,包括但不限于国内、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除开全球华语地区之外的大量非华语文化市场,华语音乐的竞争力就仅存在于三点:

1:民族乐。2:民族性乐队。3:邓紫棋。

邓紫棋是唯一一个,在非华语受众的地区发行过华语音乐下沉的其他语种版本的歌手。也就是说邓紫棋《启示录》在西班牙市场发行的事情,这个事情对于任何一个歌手都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包括周杰伦。周杰伦的《最伟大的作品》销量在全球市场都是一个巅峰表现,但是这种依旧是:自产自销的华语内部思维,并没有太多的拓展空间和进步性。

音乐出口,一定是未来主要的华语音乐方向。此次《歌手2024》也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件事:当华语音乐在2010年-2024年这缺乏其他音乐刺激的情况下,整个华语音乐都在走向衰败。头部歌手开始只为商业,而不为音乐,中部歌手开始混迹在各大音乐综艺,底层歌手完全丧失了晋升通道,而且还被修音单防。导致整个14年来,大量音乐人才开始转向演员行业。因为单纯的歌手无法完成生存。

当市场全部被占据之后,市场饱和的情况下,谁能够开辟出一个新的市场,才是真正未来的方向。那么邓紫棋的《启示录》是一个非常好的预兆——巅峰歌手没必要过于迎合华语受众,可以敢于创造一些不同于市场要求的曲目,只有这样华语音乐才能更多元化, 音乐歌手也可以讲其他地区作为一种下沉领域完成利润的回归。中文作为音乐的主要文化产品源头,翻唱为英文或者其他语种,完全是可行的商业模式。

华语内部虽然消费很高,但是实际上垄断的现象非常严重——周杰伦一个人掌握几乎80%的资源,这显然是不利于长久发展的,会导致周杰伦自身音乐的品质下降,华语音乐整体的商业市场却并没有扩大多少。

大众审美的缺陷弊端——当下消费人群从来没有音乐课,自然无法为音乐消费

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95后,作为当下30岁上下的主力消费人群,其实他们的音乐教育是非常匮乏的。自小开始,音乐课就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师资力量几乎一个村,一个镇没有几个人懂音乐常识,这在2002年看来问题不大,但是在2024年看下去问题就很大的:不愿意为音乐掏钱消费的情况极为严重。

一方面的的确确华语音乐近十年的主流音乐专辑非常拉跨,相反摇滚乐队的万青等人还很不错的。但作为一个人口如此庞大的市场,我们华语音乐的音乐利润逻辑却并不是最直接的专辑消费,而是通过短视频、媒体、综艺等等形式才能完成较大的宣发规模,这显然是不正常的。尤其是短视频,会导致音乐逐渐流水线同质化。

最应该占据市场核心的流行音乐,反倒是在华语音乐出口这件事上成为了最为落后的状态,这其实是需要较大的音乐经济周期和教育人才重视的。相比于韩国和日本,我们的的确确缺乏一种可以作为出口的文娱标签,所谓的中国风也很难完成一种较高的商业出口表现。本质上还是华语音乐的消费土壤无法满足诞生优质作品的前提。而消费一定是基于——音乐审美和教育。

所以,说到底,如果想要未来华语音乐可以诞生真正的出口能力竞争力,那么其实真正要做好的事情很简单:将音乐课普及开来,让音乐知识变得不再那么昂贵,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享受到音乐的教育和美妙。

2 阅读:1282
评论列表
  • 风云 16
    2024-05-24 00:54

    别人不喜欢就说自己不行?欧美歌你会唱?不要以别人为标准,要有文化自信

    在路上 回复:
    杭天琪 国内第一个获得格莱美大奖的
  • 2024-05-25 13:16

    还专业科普?你先说说你有多专业,哪里毕业的。邓紫棋的粉至于这么大的脸么?

  • 2024-05-25 10:28

    为什么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干啥??吃饱了撑得慌……

    剑仙 回复:
    自卑!自己强不强心里没数,需要别人的认可[呲牙笑]
  • 2024-05-25 11:21

    [抠鼻]就想请教自媒体,阿姐鼓是揭露封建陋习是你自己原创的吗

  • 2024-05-25 00:43

    歌手节目用修音冒充不修音,造假的方式炒作营销[笑着哭][笑着哭]

  • 2024-06-11 20:44

    小编的意思就是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呗,典型的媚外,鬼佬不认可华语老子我还不爱听他们的鸟语,什么东西嘛

    用户99xxx80 回复:
    这句可以[得瑟],自己有自己的审美,我管它外国怎么听[抠鼻]。外国拿奖了又怎么样,老子不爱听
  • 2024-05-24 09:57

    阿姐鼓那张专辑实在是太棒了。受欢迎的不一定唱功就好比如小苹果

    林子大 回复:
    20多年后再听阿姐鼓,头皮发麻。
    翳147369 回复:
    [抠鼻]你老兄爱好广泛,阿姐鼓和小苹果都是囊中之物,谈唱功谁不退避三舍
  • 2024-06-26 00:06

    亏你先人了!还科普?萧亚轩的我的主打歌了解一下,雅典奥运会上的插曲

以莲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