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林觉民,字意洞,汉族,1887年出生,福建闽县人,1900年,林觉民考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1906年,林觉民自费去日本留学,当时的日本正是同盟会的大本营,林觉民从此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一百年来这封饱含无限深情的绝笔信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民,穿越历史风烟,缅怀先烈英灵,林觉民对国和家的热爱,对理想的坚持,对信仰的忠贞,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中国人民血脉相传的人生信仰,这份凝聚了生命和热血的爱今天依然感召着、陶冶着我们的灵魂。
4月27日,陈更新等率领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林觉民随黄兴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都署,守备士兵吓得四处逃窜。然后,他们转而进攻督练所,还未到达督练所,他们就遇上了前来增援的清军大队人马,两边人马瞬时展开激烈战斗。林觉民毫不畏惧,他看上去只是个文弱书生,但是此时此刻,革命将他武装成无坚不摧的战士。他奋起战斗,最后为了掩护战友突围,他吸引住大部分敌人的注意,与敌人缠斗起来。由于身上多处受伤,他终于用尽力气,被清军俘虏。
时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看到林觉民的时候大吃一惊,他难以想象这个剪短发、穿西装的美少年竟然是刚刚与清军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林觉民是被俘战士中少数活下来的。因为他去日本留过学,文化素养和才华都是出类拔萃的,于是,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审讯他。林觉民丝毫没有畏惧,在大堂上侃侃而谈。他与张鸣岐等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势,同时宣传革命道理和精神。他在堂上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说到封建政府的腐朽时,不禁捶胸顿足,激愤之情不可遏止,一点也不像在受审,倒像是他在审判这个黑暗时代的缔造者——清政府。虽然当时广州起义已经宣告失败,但是他仍然坚持革命信念,到最后还奉劝清政府的官吏洗心革面,为国献身,革除暴政,建立共和。
林觉民不会说粤语,就用英语回答这些官吏提出的问题,他慷慨陈词,引得满庭震动。张鸣岐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有人奉劝张鸣岐,林觉民之才不可多得,要为国留才。但是张鸣岐却认为这样的英雄人物万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将他处死。
林觉民被关押的那几天一直绝食以示抗议,听到自己将被处决的消息后,他泰然自若。临刑前他仍旧整理好面容,神采奕奕地迈入刑场,从容就义,时年24岁。
如今,距离林觉民离世已有111年,他的家乡福州从晚清直面“列强”的通商口岸前线,变为了自贸片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以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区叠加的国家政策汇集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