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五五遇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策略如何“狂飙”?一探究竟!

今天也是打工人小小 2024-12-10 15:29:43

引 言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全新思考和战略部署。《意见》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AMT企源基于自身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众多实践,在《意见》的指导精神下,尝试从企业的角度对 “十五五”规划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规划问题进行解析,以期对企业在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期间如何强化产业工人队伍的人才机制建设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概况

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多元化,稳定性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企业环境中,产业工人队伍呈现出多元化的构成,包括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本地人才和外地人才。

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产业工人虽然文化程度有所提升,但对于工业化认知基础相对薄弱,需要适应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以本地工人为代表的产业工人普遍初高中学历,对工业化有一定认知基础,但对于专业化的工艺流程方面有待提高;近年来以大学生(本科及以上)为代表的产业工人的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专业知识基础好、综合素质高,但占比较小、且普遍对工作地位的接纳程度有心理障碍。

整体上产业工人队伍有明显的流动性(流动率通常为10%以上,甚至达到30%以上),给企业运营带来不稳定性,更难以沉下心来打造极致的匠人匠品。

产业工人队伍在企业中的纵向职业发展受限

目前各企业虽然基本都打开了多通道发展职系/岗序,但是对于产业工人各工种的需求、投入区间上线等方面还有局限。少部分企业设置了区间上线等同于高级管理人员的“技能八级”,但大部分企业并行通道上线仍只有相当于主管的“技能三级”,距离大国工匠/省级工匠/市级工匠培养的机制还有明显的距离。

产业工人队伍在企业中的横向职业发展不足

绝大多数企业中,能够从一线产业工人晋升到专业技术岗位和经营管理岗位的人才偏少。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缺少对于产业工人更高技能培训的资源,另一方面是由产业工人对于自身发展的认识和职业发展规划的局限导致的。企业对于产业工人相关的岗位学习地图、队伍培养、职级评价以及跨职系晋升的机制还较为缺失。

产业工人队伍长效激励机制缺失

企业中的短中长期激励更多关注高精尖人才的引领作用,对于产业工人参与科技创新的力量动员不多,对于其实现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配置不够。产业工人的激励没有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级采取差别化、多样化的激励引导手段。产业工人多为短期激励,主要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考核/计件)”模式居多,部分企业年终奖能够普及到产业工人,但产业工人普遍没有年薪制、中期激励(如超额利润激励)基本无资格、长期激励/股权激励通常被排除在外。

产业工人队伍所处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因企业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经营效益不同、管理水平不同、企业文化不同,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中小型非上市民企之间差异较大,大部分处于低于并努力达到劳动法律法规的要求的情况;央国企相对有较为健全的管理体制机制、党建、工会、企业文化活动、多元沟通渠道及劳动福利安全保障,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重视度待提高

近年来对于工匠精神的热议此起彼伏,对于工匠精神的呼唤愈来愈烈。然而社会配套机制、企业配套机制还滞后于呼声。当然也有企业先行,如茅台“匠人匠心酿一杯酱酒”等。匠人精神的打造离不开企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高质量发展需要匠人、高质量发展回报匠人,这需要社会一整套体系的运转才能实现。

新形势下企业优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AMT企源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优化。

01健全职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工人成长成才

畅通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在多职系/岗序设计中,打开匠人的职业通道上线,配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并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程序。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注重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贯通产业工人横向发展机制。强化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做好学历/技能资质转换互认,做好跨职系晋升机制的安排。强化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生涯指导计划。推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

02维护劳动经济权益,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

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优化产业工人薪酬模式、薪酬水平。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逐步提高产业工人起薪下线和上线,并持续优化薪酬增长机制。也就是在国家和地方工资水平指导下,根据岗位价值、绩效表现和企业经营效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薪酬增长机制,即完善产业工人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创新创造、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为重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

加强产业工人服务保障。企业强化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员工关系管理)和工会的联动,优化产业工人队伍的劳动关系管理,达到甚或高于劳动法律的标准。妥善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严格杜绝劳动领域违法侵权行为。

有效维护产业工人安全健康权益。企业完善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完善考勤休假制度。加强产业工人劳动安全保护、职业病防治,落实工时和休息休假制度,健全并落实产业工人疗养休养制度,促进产业工人身心健康。

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工作。对平台企业和平台用工合作企业,提出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水平达到新高度的要求。研究推动新就业形态领域立法。平台企业和平台用工合作企业,优化与工会、劳动者代表的常态化沟通协商机制,畅通其诉求表达渠道,解决其急难愁盼问题。

03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增加产业工人自豪感和荣誉感

稳定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企业不断关注并强化产业工人新时期转型升级技能培训。支持制造业企业围绕转型升级和保持产业工人队伍稳定,加强转岗培训,提高产业工人多岗位适应能力。

大力培养大国工匠。社会和企业不断倡导工匠精神并推动工匠养成。持续办好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加强巾帼工匠培养,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按规定开展表彰工作。

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创造青年人加入产业工人队伍的氛围和条件,鼓励其发展成才,夯实产业工人队伍并为其注入活力。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制造业岗位对青年的吸引力。引导更多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小结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基础力量,只有企业自身从高屋建瓴的产业人才发展规划、产业人才职业体系建设、产业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产业工人权益保障、产业工人素质培养等方面综合着力,才能为产业工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才能够真正受益于产业工人整体队伍提升。十五五期间,企业党委、工会、人力资源部门、企业文化部门、用人部门需要大力协同,强化人才力量,实现人才和产业的双协同,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袁征(AMT流程组织人力&股权激励专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