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 | 柳色黄
小红书插画师 | AI织梦家木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乌夜啼、忆真妃、月上瓜州等。
《南唐二主词》李煜一首题作乌夜啼,因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句,更名秋夜月,又名上西楼西楼子。康与之词名《忆真妃》。
张辑词有“唯有渔竿明月上瓜州”句,故名月上瓜州。
相见欢正体为双调三十六字,前段三句三平韵,为六三九句式;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为三三三九句式。相当于后段首句将前段的六字句拆分为两个三字句。
此调每句用韵,声韵极富变化,音节响亮,而又流畅优美,音乐性很强。
而且它的声律特征原本是用于漫吟轻诉的,很适宜文人表达自己的思绪,即可轻快,又可抒写悲情,故而深受喜爱,诞生了不少绝妙佳作,如李煜、朱敦儒和纳兰容若等词作大家的作品。
今日便分享其中我最爱的七首,不知诗友更喜欢哪一首呢?

壹
最凄美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沉默无言,一个人独自走上高楼,只见天边残月如钩。
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越理越乱的是离别的愁绪,在此清寂的秋夜之下,别有一番酸楚心绪涌上心头。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国,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作为一个文人,在清秋的凉夜里,背井离乡的心绪更是愁肠百转,于此时李煜写下大量的关于离愁的词作,此间有亡国之痛,更有离乡之念,用词清淡自然,却天然的展示了自己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被囚禁的亡国之君,内心不仅充满对未来生死存亡的担忧,更有离乡忧国之思,多重复杂的情绪之下,个中酸楚凄惶,难以言说,只能化作一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贰
最沉痛的《相见欢》: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清秋时分,独自登上金陵西门的城楼之上,遥望天际,暮色之下,唯有大江奔流向东不回头。
金国入侵,中原大乱,世家贵族纷纷逃难,不知何时才能收回故土?且让秋风将我的热泪带到扬州去,带去对故土的思念与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跟随大部队仓促南逃,好不容易在金陵获得短暂的喘息机会,客居于此时,登高远眺,满怀亡国之忧,写下这首词。
秋天的景色本就萧条,加上战乱带来的阴影更显得十分的肃杀,宋朝的颓势如同东流的大江,难以挽回。
一个“悲”字,是风悲、景悲、人悲,是亡国的锥心之痛,是朝不保夕的彷徨之伤。
全词写景抒情,既有对朝廷软弱的愤恨质问,又有国土沦陷的刻骨之痛,深刻展现了词人的爱国精神,读之令人感到悲怆。

叁
最婉约的《相见欢》: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清·张惠言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年复一年,总是错过百花齐放的美好时节。待春天匆匆而过,只能满怀惆怅的目送春天远去。
梅花在皑皑白雪中绽放的高洁,梨花在溶溶月色下盛开的淡雅,是心中最难以忘怀的盛景。奈何春天总是来得悄无声息,当它离去,而我却能清晰的感知,春天的美丽如露如电,转瞬即逝,常常令人感到惋惜不已。
美好的事物总是如同年年岁岁与春天相约的花期一般,美丽且短暂,浪漫而日常;等你刚体会到它的难能可贵时,它却一去不复返。
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一个幸福且平凡的日子,切莫等到失去后,才发现曾经拥有。

肆
最缠绵的《相见欢》: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清·纳兰性德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清风吹拂,落花簌簌,如烟似梦,炉中的麝香即将燃尽,夕阳已垂挂在小楼西边,摇摇欲坠。
黄昏之下,相思如晚霞般蔓延,无限思念令人消瘦,可无人知晓她的心事。百无聊赖,调弄鹦鹉,教导鹦鹉念起郎君创作的诗词。
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妻子卢氏成婚,婚后二人琴瑟和鸣,感情甚笃,但纳兰官职在身,偶尔出差,不免与妻子分离,在外的纳兰思念在家的妻子,却借妻子想念自己的情态抒发自己的相思,写下这首闺怨词。
全词清新婉约,由景及情,通过黄昏飞花的朦胧感,写尽无限清愁,“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一句让才情满身的女子跃然于纸上,由此可见纳兰对妻子日常的关注,独居在家时的形象了然于心,体现了对妻子的深情厚爱。

伍
最孤寂的《相见欢》:寂寞一生心事,五更头《相见欢·秋思》
宋·毛滂
十年湖海扁舟,几多愁。白发青灯今夜,不宜秋。
中庭树,空阶雨,思悠悠。寂寞一生心事,五更头。
多年来在人海中漂泊,如同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心中的忧愁宛如江水一般滔滔不绝。如今,白发苍苍的自己犹在他乡,在清秋的夜里独对孤灯。
庭院中的树木,空阶上滴落的雨珠,声声入耳,扰人心绪,让人辗转难眠。一生难以遣怀的寂寞心事,于漫漫长夜中涌上心头,不知不觉竟失眠到五更天。
毛滂, 字泽民,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苏轼曾赏识并称赞他的文采:“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但一生仕途失意。
秋雨,是宋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之一,不同的词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在秋夜凄清,秋雨淅淅中,独坐到天明。
这首词可能是旅居在外所写,字里行间满是落寞失意,“中庭树,空阶雨,思悠悠。寂寞一生心事,五更头”之句与蒋捷的“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天涯沦落人,词意自然相似。

陆
最风雅的《相见欢》: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
金·蔡松年
云闲晚溜琅琅。泛炉香。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
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
日暮时分,闲云犹在天际自由飘荡,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宛若一首优美的曲子。香炉升起袅袅青烟,那山下的青松,篱笆下的菊花,一如陶渊明笔下的诗,劲瘦而芬芳。
明月如霜,友人的琴声在宁静的夜色中如玉器一般温润,人不由得像鹄鸟般屏气静听,一曲清商之曲终了,飘飘然好似融在皎皎月夜之中,与天地融于一体。
秋夜漫漫,除却满腹心事,也有清淡雅致之景。月下对酌,弹琴清谈,人生难得一知己,更难得清夜有琴音。
全词通过白描手法,以闲云、流水、炉香、松菊等景色构建了一幅写意山水工笔画,充满雅致的情致,寂寂月夜,闲云菊芳,流水琴声,与友人相聚鼓琴,洋溢着超凡脱俗的愉悦,人与自然同醉,是极高的物我两忘之境界。

柒
最伤怀的《相见欢》:可是人生长在,别离中《相见欢》
宋·向子諲(yin)
桃源深闭春风,信难通。流水落花余恨,几时穷。
水无定,花有尽,会相逢。可是人生长在,别离中。
靖康之难后,书信难通,落花随着流水远去,却带不走满满的遗憾,这般惆怅的情绪不知何日才能消除?
流水无定向,春花终有尽期,也许我们终将会相遇。只可惜人间最寻常的状态,是永无止境的告别与分离。
北宋经靖康之耻,衣冠南渡,南宋偏居一隅,皇室与大多数士大夫犹且自娱自乐,余有爱国志士想着北伐,收复失地,奈何天不从人愿,朝廷疲软,故而词人心中多生忧思愤慨。
这首词应是南渡不久,亲友们仓皇逃窜,不知流落何处,山河破碎,家书难托,遗憾无穷无尽,怀着终有相逢的一天,却在悲惨的现实中,接受永不重逢的结局。
人生总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是幸福的源头。

七首最美《相见欢》,诉不尽人间的悲欢,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为了展示更多的作品,故而一个词人只选择一首,特别是李煜,他的《相见欢》首首精良,在“林花谢了春红”那一首与“无言独上西楼”中,思索再三,还是选择了后者,也仅是个人爱好,不知各位诗友更欣赏哪一首?
(声明: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南荒诗词馆,关注我,与我一起读诗。如果大家觉得写得还不错,对您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同样有需求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