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半场休息!接下来会不会又要大放水?

晨凯看国际 2024-09-04 13:46:54

01

打了五年多的中美贸易战,大概要进入中场休息了。

众所周知,现在的全球市场,就好比是数学班主任连续拖了好几节课堂,同学们都憋坏了,只等着美联储降息,大家就可以重回那个肆意放水的欢乐时代。

目前来看,美联储9月份降息已经是个大概率事件,大家比较关心的是,美联储究竟要降5个百分点还是2.5个百分点?

未来,美联储会不会开启连续降息模式?

人民币会不会大幅升值?央妈又会不会再次开启大水漫灌的经济模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最近拜登的助理沙利文访华,时间很短但聊的很多。

中美双方除了就台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中东以及朝鲜半岛问题举行了战略沟通,还深入谈了谈科技和经贸问题。

按照外交部的说法,这次沟通是坦诚的、实质性、建设性的。

翻译过来,那就是两边不聊虚的把话都挑明了,虽然分歧比较大,但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商量着去解决。

那中美到底真正关心的是啥问题呢?

抛开地缘博弈这一块儿。

美国那边最担心的,是一旦美联储开启连续降息模式,那美元的汇率扛不住,国内的资产价格就会大幅缩水,接着美股崩盘,社会的通胀水平也会再度高起。

等于熬了好几年的憋尿大赛功亏一篑,结果有点惨烈,显然是美国政府没办法接受的。

而咱们这边关心的是科技制裁和关税壁垒。

大家都知道美国有个实体清单,上榜企业没办法获得美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国际同行为了规避风险,也会选择停止或者减少与被制裁企业的合作。

目前大约有600多家中国企业和机构被美国政府列入到了实体清单,几乎都是在国际上能打的,经济损失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产品也在失去国际竞争力。

咱们就拿华为手机来举例,上榜前,华为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一度接近20%,甚至超越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而上榜后,华为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跌到了5%以下,市场地位也从“手刃苹果”、“脚踩三星”沦落为一般路人。

关税方面,贸易战之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平均关税大概是3.1%,贸易战之后,美国对华的商品关税上调到了19.3%左右。

今年拜登政府还在琢磨着继续加码,计划把中国的电动汽车关税提高到100%,把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的关税提高一倍到50%。

这对中国的外贸出口打击非常大,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较2018年减少了102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3.9%。

02

于是逻辑点出现了。

中美极限撕扯了好几年,结果还是摆脱不了美元换商品的路径依赖,美国需要中国的商品抵抗通胀,中国需要美国的美元来刺激市场。

要知道,这些年美国人先后搞出了元宇宙、超导、核聚变、人工智能等概念,把美股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现在除了外星文明还没炒,其他能炒的概念基本上都炒了一遍。

美国股市的泡沫已经达到了历史顶点,就连巴菲特老爷子都在带头逃跑,如果美联储再不放水,那美股很可能会重演本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大崩溃。

但问题是,加印美元需要有人接盘。

如果加印出来的绿纸没办法输出到海外,那美元就会大幅贬值,并且引发国内的通胀,现在的人民币、日元、欧元都在回血,而美元已经在100点的整数关口快要挺不住了。

民主党的解决办法就是重回老路,美国负责印钱,中国负责生产,用中国廉价的工业产品来抵消社会通胀,同时稳住美元汇率。

而中国这边是啥情况呢?

这几年,咱们不再需要那么多美元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明显是有那么点疲软。

美国人经常把“产能过剩”挂在嘴边,这倒不是咱们真的产能过剩,而是出口受限。

制造业面对全球市场,那肯定是产能不足,但如果只满足国内需求,那确实有点过于奔放。

咱们就拿国产新能源汽车来举例,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总产量大约是400万辆,海外市场明显提升,但也只卖出去80万辆,等于80%的产能都要靠国内消化,车企不内卷根本没活路。

外贸不给力,又反应在国内的消费市场上。

因为工厂没订单,工人的收入和就业就会下降,大家的钱包比脸干净,就更不敢提前消费、楼市接盘。

中国老百姓70%的财富锁定在房子,如果房价继续上涨肯定要出问题,但房价不涨、没人接盘所造成的后果,那就是一切与民生相关的基础消费都将迎来全面暴涨。

所以吧,美元是毒药,但眼下还是得继续接。

美国想要放水但不引起高通胀,就必须解除中国商品的高关税和一部分的科技制裁。

而中国释放了产能,央妈再跟着降息,国内的债务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同时也能让中国企业拿回海外的市场份额。

中美双方现在谈判是让多少,接多少的问题,因为两边都有求于对方,所以骂归骂、生意还得继续做。

中美极限撕扯的第一回合大概率会这么收场,接下来不仅是中美两边同时打开水龙头,全球主要经济体也会一同开启大放水模式。

道理非常简单,因为现代经济的主流玩法是债务驱动,也就是通过借债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和消费。

比如央行发行100块,到了商业银行就能放大到1000块,债务规模以倍数的形式无限上涨。

目前美国的债务已经突破了35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25%;

中国不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约是13万亿美元,约占GDP的80%;

日本虽然说内债不是债,但它的债务规模已经来到了1100万亿日元,约占GDP的260%;

德国的债务水平在欧盟主要经济体中相对较低,但规模也超过了2.7万亿欧元,占到GDP的65%。

前几年大家忍着不降息,主要是担心汇率稳不住,一旦美联储下调利率,那各国央行必然跟着开闸放水。

03

那问题又来了,这些年咱们的数据很差,但央妈却坚持不放水?那为啥美联储降息,咱们也会跟着去降呢?

怎么说呢?

其实从2020年到2023年,央妈一直在放水,但都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

因为大环境不好,外贸企业随时都有破产的风险,银行不敢贷款给他们,又必须完成放贷任务,所以就以超低的利息倒贴大型国企。

但问题是,这些企业在拿到低息贷款后并没有扩大生产,而是反手买了大额定存和保本理财,等于什么都不做就能躺赚利息差,甚至有些胆大心细的国资委还跑到美国去买ETF,三年搞下来居然盈利近一倍。

这也是为啥资金在系统里空转却没能流入实体经济的根本原因。

所以只有美联储降息,中国的商品卖出去,企业才能获得融资从而扩大再生产,大家兜里有了钱敢于提前消费,央妈的水这才能真正放出去。

美国拉动经济通常是“直升机撒币”,也就是直接发钱给老百姓,然后带动消费。

咱们搞的是自上而下,央行超发的货币需要先满足央企、国企和政府,然后再通过产业链分工流转到普通老百姓手里。

别管两边的形式怎么变化,但放水的目的始终不会变。

最近几年大家不敢消费,主要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但现在的局面逐渐明朗,美国已经到了不得不放水的地步,因为再不放水,自己的庞氏骗局都要塌了。

而咱们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也会因为美元降息而缓上来一口气,这将为中国的产业转型赢取宝贵的时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沙利文代表的是民主党。

如果哈里斯能赢得美国大选,那美元换商品的体系就还能继续,中国的产业扩张成本也能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但如果川总上台,那就是中美博弈的另一个版本了。

此文完

0 阅读:1

晨凯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